修紅宇
貝多芬說:我情愿寫10000個音符,也不愿寫一個字母。
而我,情愿用10000個字,去換貝多芬的一個音符。但我知道,他根本不稀罕。
有什么辦法?在偉大的藝術(shù)與它謙卑的粉絲之間,就存在著這種不平等。
但我依舊虔誠地朝拜著,并且相信:每寫下10000個字,就與音樂圣殿的距離又近了一個音符……
得知這次出差要坐一晚上的火車,一陣小雀躍涌上了心頭:有近十年沒坐火車了,真心盼望??!
希望是一輛慢火車,一如萬芳所唱的:“慢火車,火車慢/我要爬過愛情這座山”,不過我要爬過的,是“記憶”這座山:在外地念大學的那四年,將家與學校牽連起來的,就是長長的鐵軌,火車呀,算是我大學生活中最難忘的番外篇,等不及要重讀一遍了!
最好是一列綠皮火車,盡管它老舊,晃晃悠悠走得慢,并且設(shè)施不全、電燈不亮、寢具不凈……,但綠皮火車可算是最好的火車歌手。
我讀過民謠歌手周云蓬的隨筆集《綠皮火車》。9歲失明,15歲彈吉他,24歲開始到處漂泊的他,依靠乘坐綠皮火車游唱于四季與世界之間,在他聽來,“火車輪子轉(zhuǎn)動的聲音,就像雷鬼音樂,讓人身心放松,”“有可能治愈人的失眠癥和抑郁癥”,果真如此?我的耳朵要去“雷鬼”一下。
不過,真正使我對“聽火車”充滿期待的,還是在讀過美國聲音生態(tài)學家戈登·漢普頓的著作《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之后。戈登曾錄制過歐洲、亞洲和美國的一些著名火車的聲音,他認為和大自然一樣,火車也有節(jié)奏,也能創(chuàng)作音樂。
被戈登一形容,火車之歌充滿了“美妙的立體聲效”:一噸重的車輪慢慢駛出調(diào)車場,經(jīng)過鐵軌間的縫隙時,會發(fā)出“喀哩喀——咚——嗒,嘩——嗒——喀連”的回響聲,在經(jīng)過轉(zhuǎn)轍器時,會發(fā)出“砰——唉克拉特——喀哩——嗒”的聲音,然后駛?cè)胫骶€道,車輪輪緣繞過第一個彎道時,會發(fā)出水晶玻璃似的“咿咿咿咿”聲——當這種音效與搭火車旅行的經(jīng)驗連接在一起,是不是記憶也變得立體了?
懷揣著美好的憧憬,我登上了2126次列車??僧斘姨稍谂P鋪上,閉上眼睛專心傾聽時,預想中的“火車交響曲”卻沒有奏響。
原來,綠皮火車已經(jīng)退出了歷史舞臺,我乘坐的是新型空調(diào)列車,雖然環(huán)境舒適了很多,但火車的鐵軌不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而是連續(xù)不斷的,所以行駛中的列車形成不了那種樂感十足的“喀哩喀——喀啦喀”的鐵軌節(jié)奏,取而代之的是“嗞——咻”的現(xiàn)代版聲調(diào),只有在火車加速時,車輪撞在鐵軌上的“嘭吧、嘭吧”聲,緊密而有節(jié)奏,聽上去像一段安塞腰鼓,只在那一刻,才有一點兒雷鬼樂的感覺。
夜已經(jīng)深了,可我失望得睡不著,于是坐到窗邊,一邊欣賞著列車外被零星燈光裝點著的夜色,一邊插上耳機聽手機里的歌,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坐在行駛的列車上聽平日里聽慣了的歌,會聽出與往日不同的滋味——
“高架橋過去了,路口還有好多個,這旅途不曲折,一轉(zhuǎn)眼就到了”,王菲的《乘客》,唱的是與舊情人同車共行時兜轉(zhuǎn)的各種小心思,原本極浪漫,但在火車上聽到那句“坐你開的車”,會將她前男友開的車換成火車,然后只有(偷樂)(偷樂)了;
瑞典民謠歌手胡塞·貢薩雷斯的《Stay Alive》,鋼琴伴著節(jié)拍器漸起的前奏,在火車上聽,節(jié)拍器的滴答聲,仿佛食指和中指把鐵軌當做琴鍵敲擊,滴答聲成了鐵軌聲的變奏,而凝神聽歌詞,竟有意外發(fā)現(xiàn):“Engine wont turn and the train wont leave /I Will stay with you tonight”原來我早有旅伴;
當安德烈·波切利唱起《Besame Mucho》,深情的歌聲如水一般向四周漫洇開,與車窗外的夜色默契地融為一體時,我明白了:黑夜給了波切利黑色的歌喉,讓他成為最擅長描繪黑暗的歌手,因為他的世界沒有光……
為了彌補那次“聽火車”經(jīng)歷的缺憾,回到家,我找出美國鄉(xiāng)村歌手約翰·丹佛的專輯《All Aboard》(《全體上車》),因為里面收錄的歌曲都與火車有關(guān),所以聽這張專輯,就等于坐在家里再一次“聽火車”:
《爸爸,什么是火車?》、《珍妮夢想著火車》、《老火車》、《最后一班火車開走了》……丹佛的歌聲依舊是那么清亮親和,充滿鄉(xiāng)村的陽光,可聽到他用“嗚嗚”聲模仿汽笛的鳴叫時,我忽然想起電影《歌曲改變?nèi)松罚?/p>
極有才華的音樂人丹,想為歌手格雷塔制作專輯,因為沒有錢,決定:將城市當做錄音棚,就在室外錄,格雷塔就站在橋下、船上、教堂里、地鐵站……去唱,無論發(fā)生什么,下雨了警車響了都直接錄下來——那張原生態(tài)專輯真是棒極了!
于是我想,如果丹佛錄制《All Aboard》時,能離開錄音棚就好了,到火車站去唱,到老客車“沃巴什、TP拉克萬納以及圣達菲”上去唱,到老舊的車廂里、嘈雜的候車廳以及廢棄的站臺上唱,到調(diào)車場和蓄車場上唱,讓他的歌聲里充滿鮮活的和聲:旅客的私語聲、汽笛的鳴叫聲、柴油機的嗡嗡聲、生銹的輪子摩擦著鐵軌clickety-click聲,讓歌迷們不僅能聽到歌聲更能聽到:“蒸汽就像老司機的嘲諷”,“小引擎呻吟嘆息發(fā)怒又生氣”,“鐵欄桿,追著太陽繞著轉(zhuǎn)彎”……用真實的音效保存起火車的歷史,那才是彌足珍貴的鐵路福音歌曲!
《All Aboard》曾獲得1997年格萊美最佳兒童音樂專輯獎,如果約翰·丹佛果真用丹的方式錄制這張專輯,那將是送給兒童們最好的音樂禮物——未來的孩子們,再也不擔心沒有地方能“聽火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