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斌
內(nèi)容提要天竺觀音即杭州上天竺寺所奉觀音像,肇始于后晉,在宋室南渡后受到南宋歷代帝王崇奉。天竺觀音與白衣觀音信仰的出現(xiàn)、觀音菩薩女性化等問題有較大聯(lián)系,同時對南宋政治、儒學、文學、民俗也有較大的影響。本文梳理了天竺觀音的興起與流傳過程,并描述了其在南宋時期的社會影響。
關鍵詞天竺觀音觀音信仰南宋社會白衣觀音
〔中圖分類號〕B9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47-662X(2015)09-0025-07
《宋史》載:“淳祐七年(1247)六月大旱,命侍從禱于天竺觀音及霍山祠”,①是關于南宋王朝向神靈祈雨的記述,其中“天竺觀音”是指杭州上天竺寺②所奉后晉時期的觀音像。宋時諸多文獻中已經(jīng)將其簡稱為“天竺觀音”,大量筆記小說中直接以此四字為分節(jié)題目。其實,天竺觀音像并非從天竺(古印度)而來,也不是與觀音信仰中國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魚籃觀音、楊枝觀音等相對應的一種類型,而是在宋元明清時期極具地方化的一種觀音信仰,在江浙地區(qū)頗為流行。本文將從天竺觀音信仰的肇始與流變及其與南宋社會生活的關系等方面進行論述。
一、天竺觀音像的緣起
1.天竺觀音的雕造
天竺觀音信仰的緣起,與一尊觀音像的雕造有關,此像由奇木和古佛舍利組成,殊勝非凡,并有白衣大士托夢顯圣的記載。據(jù)《方輿勝覽》卷一載:
石晉天福間(936-943),僧道翊一夕見山間光明,往視之,得奇木,乃命匠者孔仁謙刻觀音像,會僧勲從洛陽持古佛舍利來,納之頂間,妙相具足。吳越時,忠懿王夜夢白衣仙人,求治其居。左右曰:天竺觀音,白衣仙像也,乃一新道(場)。凡水旱必禱焉,至今如此。③
此事《佛祖統(tǒng)紀》《釋氏稽古略》等皆有記載,唯《武林西湖高僧事略》稍有不同,夢見白衣仙人者為道翊而非吳越忠懿王,而且說僧勲自洛陽帶來舍利為三顆,時間在天福四年(939):
師名道翊,不知何許人。石晉天福四年,……得異木焉?!虨橛^音大士像。夜夢白衣人曰:雕像已就,明日有僧自洛陽來,隨身有古佛舍利,當求之。已而僧果至,如其夢求之,得舍利三顆。納于大士頂門,自是靈異大著。吳越時,忠懿王始一新道場而奉之。④
明代劉侗《帝京景物略》載:“后漢乾祐年僧勲,
*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宋元明清時期中國漢地觀音信仰研究”(14AZJ002)
① [元]脫脫:《宋史》卷130,禮志第五十五,中華書局,1977年,第2503頁。
② 上天竺寺也稱法喜寺,其歷史源流及變遷參見趙一新編,管庭芬等著:《(杭州佛教文獻叢刊)天竺山志》,杭州出版社,2007年。
③ [宋]祝穆撰,祝洙增訂:《方輿勝覽》卷1,施和金點校,中華書局,2010年,第16頁。
④ [宋]釋元敬、釋元復撰:《武林西湖高僧事略》,《卍續(xù)藏》第77冊,第583頁上。
自洛陽奉佛舍利,安大士頂?!鼻v年間距天福四年至少九年,據(jù)此天竺觀音像雕成九年后,才安奉的舍利。又清人所撰《兩浙金石志》中《后晉冷求等開路記》載:
天福四年已亥歲五月二十五日開此路上山,作基址豎造觀音殿?!X王常夢白衣人求葺其居,遂建天竺觀音看經(jīng)院。又《十國春秋》文穆王世家……命建天竺道場,據(jù)二書所載,天竺之奉觀音,始于五代。此記即興建時開路作也。[清]阮元:《兩浙金石志》卷4,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77頁。
2015年第9期
南宋時期天竺觀音信仰的流傳與影響
清人所見金石碑記,對上天竺觀音像和寺院建造的時間、過程記述都比較詳細,可見杭州天竺觀音的肇始時間當為后晉天福年間。
2.天竺觀音像與白衣觀音興起的聯(lián)系
佛教典籍關于白衣觀音的記述較少,宋以前僅在密教典籍中可見,《頂輪王大曼荼羅灌頂儀軌》中載:
白衣觀音菩薩(以蓮花鬘莊嚴身,用寶繒角絡被。右手持真多摩尼寶,左手施愿,坐蓮花上。此是一切蓮花族母。)[唐]弘辯集:《頂輪王大曼荼羅灌頂儀軌》,《大正藏》第19冊,第328頁上。
正史最早關于白衣觀音的記載見《遼史》卷三十七:
興王寺,有白衣觀音像。太宗援石晉主中國,自潞州回,入幽州,幸大悲閣,指此像曰:我夢神人令送石郎為中國帝,即此也。因移木葉山,建廟,春秋告賽,尊為家神。興軍必告之,乃合符傳箭于諸部。[元]脫脫:《遼史》,卷37,中華書局,1974年,第446頁。
但此白衣觀音像并未見其他史料記載,遼太宗尊為家神,與佛教信仰相去甚遠。有關研究見刑康:《尊白衣觀音為家神——談遼朝初期的宗教信仰》,《內(nèi)蒙古民族師院學報》(社會科學漢文版)1989年第3期。一般認為白衣觀音信仰與北宋初年《妙音寶卷》的流行有關,其中記載白衣觀音成道的故事,稍晚于天竺觀音。張商英《續(xù)清涼傳》載:“祈見白光三道直起,萬菩薩隊仗羅列。金色師子,游戲奮迅。金殿一,圓光三,圓光中現(xiàn)佛頭,如地踴狀。一菩薩騎師子一,白衣觀音一,金橋三,銀燈一?!盵宋]張商英:《續(xù)清涼傳》,《大正藏》第51冊,第1131頁中。其中事跡為元祐丁卯年(1087),亦晚天竺觀音一百多年。關于至今可見的白衣觀音造像,于君方的《觀音——菩薩中國化的演變》記“最早具有明顯女性外表特征的白衣觀音像是莊嚴杭州煙霞洞入口的兩尊造像,何恩之推定其年代為940至949年間?!庇诰剑骸队^音——菩薩中國化的演變》,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89頁。其時間也不早于天竺觀音。天竺觀音在當時就被人們稱作“白衣大士”,應該與天竺觀音像的造型有關,因此也就成為較早關于白衣觀音的記載。雖然天竺觀音對說明白衣觀音信仰起源沒有更直接的證據(jù),但其中的關聯(lián)性也不容忽視。
3.天竺觀音像的流傳
南宋定都臨安后,帝王文人對天竺觀音多有親睞,世人更為推崇。直至宋建炎四年(1130),天竺觀音像被兀朮運送到北方,此后下落不明,眾說紛紜。
劉侗《帝京景物略》云:
杭州上天竺觀音大士古像,……宋建炎四年,兀朮入臨安,高宗遜于海。兀朮問知像緣,遂與玉帛圖籍,盡航而北。僧智完率徒以從,至燕舍都城西南五里之玉河鄉(xiāng)建寺奉之。此觀音寺也,我天順壬午(1462)士人權(quán)五修之,成化丁酉(1477)僧德顯又修之。因得石土中,金大定十七年(1177)刻,載天會七年(即宋建炎四年)梁王徙像,甚悉。今寺所奉,乃又非晉像。豈天興初(1232)曾顛沛于兵,抑至正末(1368)復崎嶇而北也。寺有成化二十三年(1487)學士程敏政碑,至今游杭天竺者,僧仍指大士曰晉像,不知徙此已四百八十二年矣。[明]劉侗:《帝京景物略》卷3,孫小力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202頁。
這段記述去建炎四年近五百年,可能是依據(jù)成化二十三年(1487)程敏政重修該寺時所立碑文,記載兀朮北移天竺觀音像。明代郎瑛《七修類稿》載:“杭天竺觀音像,……像為兀朮取置燕之玉河鄉(xiāng),建寺名觀音以奉,志云匿井,恐墨談?!盵明]郎瑛:《七修類稿》卷47,《續(xù)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123冊,第315頁。
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載:
烏珠(兀朮)謁天竺,……與《大藏經(jīng)》并徙而北。時有比丘智完者。率其徒以從。至燕舍,于都城之西南五里曰玉河鄉(xiāng)建寺以奉。天竺之僧乃重以他木刻肖前像,詭曰藏之井中而出之,至今稱觀音?!鋵嵎枪饰?。⑤[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卷11,《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85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178頁。
這兩條記載都說天竺寺觀音已經(jīng)不是古像,藏在井中的說法是“墨談”“詭言”,并認定是兀朮運到了北方?!叮ㄓ赫╃茌o通志》載:“觀音寺在府西南五里玉河鄉(xiāng),中有杭州上天竺觀音大士古像,明天順、成化間相繼重修,本朝康熙年,圣祖御書寄興高遠四字?!盵清]李衛(wèi):《(雍正)畿輔通志》卷51,《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05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154頁。五百年間玉河鄉(xiāng)(今北京阜城門外三里河一帶)觀音寺經(jīng)過了數(shù)次重修,并且還有康熙皇帝的御書。但《宸垣識略》中卻說:
觀音寺在玉河鄉(xiāng)池水村,金大定間比丘智完建。明程敏政重修碑記,誤以即杭州天竺觀音像,為烏珠(兀朮)入杭徙而北者,有御制訂訛文,勒石以正其謬。[清]吳長元:《宸垣識略》卷13,《續(xù)四庫全書》第730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507頁。
吳長元《宸垣識略》與李衛(wèi)《(雍正)畿輔通志》成書年代相差大約不過50年,吳書“御制訂訛文”即乾隆御制,稱程敏政所記有誤,但未說明天竺觀音像的下落。明清多有文獻記載建炎四年(1130)兀朮北徙天竺觀音像,后又說紹興七年(1137)高宗迎請?zhí)祗糜^音在法慧寺供奉。乾隆的《程敏政重修觀音寺記訂訛》說“遂命奉宸詣玉河鄉(xiāng)舁大士像至觀之,則長短豐瘠,迥然不同天竺者。且五色莊嚴,非所謂古木本色者也。而天竺之大士,本不即不離,無來無去。謂燕京之大士,與天竺之大士,是一不可,何況云二。”轉(zhuǎn)引自趙一新編:《(杭州佛教文獻叢刊)天竺山志》,杭州出版社,2007年,第14頁。文中還說金不同于蒙古信仰佛教,兀朮沒有將天竺觀音像搬運到北方的理由。乾隆曾命人將玉河鄉(xiāng)的觀音像運來親自查驗,并以顏色大小判定非古像,但有很多值得考究之處。如若兀朮將古像運到北方,五百年間的流傳變遷并不清楚,其所查驗者是否為古像就很難斷定,只能存為一說。因此,天竺觀音古像的下落還是撲朔迷離,有待考察。
二、南宋王室對天竺觀音的崇奉
1.帝王迎奉祈禱晴雨
朝廷向天竺觀音祈雨,北宋時就已經(jīng)開始?!段骱斡[志》載:“宋咸平(998-1003)中,浙西久旱,郡守張去華率僚屬,具幡蓋鼓吹迎觀音而禱,霔雨濡足,自是有禱輒應?!雹菽纤味ǘ寂R安后,與天竺寺相去不遠,天竺觀音顯靈的事跡立刻引起皇帝及地方官員的注意。在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社會,雨水的時量往往是影響統(tǒng)治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遇著大旱荒年,皇帝及官員向神佛祈雨,無疑是安撫社會的最佳手段。《宋會要輯稿》載:
高宗紹興七年(1137)六月二十日,詔已迎請上天竺觀音,就法慧寺祈求雨澤,令臨安府禁屠宰三日,并雞鴨之類并不得宰殺。其后法慧寺廢為懷遠驛,每迎請就明慶寺。七月二十一日宰臣秦檜等奏陛下:齋居蔬食,以祈雨澤,考之典禮,唯當損太官常膳。上曰:雖損膳,豈免日殺一羊,天意好生,朕意實不忍殺。臣檜等既欽嘆上至仁之心,愛人及物,雖一羊不忍,推此如應天,何患天心不格。既而甘霔應禱沾足。[清]徐松:《宋會要輯稿》,禮一八之一八,第742頁。
從這次祈雨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宋高宗不但下詔迎請?zhí)祗糜^音,而且以朝廷的名義辦法事,詔令文武官員集體齋戒食素。后來祈雨有感應,就直接將迎請?zhí)祗糜^音定為常事,“高宗紹興八年(1138)以時雨愆候,令臨安府迎天竺觀音赴法慧寺建道場,如法祈求。其后率以為常,或差官就天竺(觀音)祈禱?!盵清]嵇璜:《續(xù)通典》卷48。
兩宋皇帝基本上都奉行三教并獎的政策,尤其是孝宗曾著《原道辯》,“通過對韓愈《原道》中反佛排佛言論的批判,指出佛教的五戒和儒家的五禮基本是一致的?!蔽旱廊澹骸吨腥A佛教史》(宋元明清佛教史卷),山西教育出版社,第20頁。因此孝宗對前朝供奉過的天竺觀音也很看重,“即位之初,出內(nèi)府寶玉三品,填于天竺寺觀音道場。明年御制贊曰:猗歟大士,本自圓通,示有言說,為世之宗,明照無二,等觀以慈,隨感即應,妙不可思。”[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中華書局,1989年2月版,2010年第4次印刷,第30頁。孝宗朝也是與天竺觀音有關記載最多的,如:
孝宗隆興四年(1164)六月十二日,詔臨安府于今月十三日早,如法迎請觀音入城祈雨。十六日上宣諭宰執(zhí)曰,天久不雨。宰臣陳俊卿奏曰,陛下憂閔元元,念事之重如此,只此一念便可動天地。上曰,朕亦欲,卻蓋烈日中歸庶,或可以動天意,卿等可檢故事有此否。十七日省言迎日雨澤,稍愆臨安府奉上天竺觀音就明慶寺祈禱,詔日輪侍從官一員燒香。③[清]徐松:《宋會要輯稿》,禮一八之三四,第749頁。
這則記載說孝宗詔令迎請?zhí)祗糜^音祈雨,但三天后仍沒有成功,遂想曝曬在烈日中以感天意,第二日便有雨。但他還是歸功于天竺觀音,命官員前去燒香。又“孝宗乾道元年(1165)六月六日詔,以上天竺觀音院祈禱感應,賜空名度僧牒二道?!盵清]徐松:《宋會要輯稿》,道釋一之三六,第7886頁。孝宗不但祈雨,也有祈晴,天竺觀音皆有感應:
孝宗淳熙四年(1177)四月十八日詔,陰雨未己,日輪侍從一員詣上天竺靈感觀音前祈晴,八月如之。淳熙十年(1183)九月四日上謂輔臣曰:連日陰雨未止,恐妨收刈,朕甚憂慮??扇蛰喪虖墓僖粏T詣天竺觀音前祈晴,是月十一日己復感應,復命宮報謂。③
《西湖游覽志》記載理宗也曾制天竺觀音像贊:“神通至妙兮隱顯莫測,功德無邊兮感應甚速,時和歲豐兮佑我生民,兵寢刑措兮康此王國。”[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卷11,《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85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南宋歷一百五十余年,高宗、孝宗、理宗在位時間逾百年,由此可推斷天竺觀音在這三位皇帝的推動下流行較廣,基本貫穿了南宋的始終,為元明清時期的廣為流傳奠定基礎。
2.天竺觀音在南宋政治事件中的作用和影響
孝宗時的一樁政治事件與天竺觀音有關。《堯山堂外紀》載:
孝宗時,上庠試卷時經(jīng)御覽。辛丑大旱,七月私試,閔雨有志乎民賦,魁士劉大譽賦中有商霖未作,相傳說于高宗;漢旱欲酥,烹弘羊于孝武之句。時趙溫叔為相,孝宗遂欲因此罷之。會有詔迎天竺觀音就明慶寺請禱,有為詩者曰:走殺東頭供奉班,傳宣圣旨到人間,太平宰相堂中坐,天竺觀音卻下山。溫叔聞之遂乞免。[明]蔣一葵:《堯山堂外紀》卷59,陳志明編校,東方出版社,2012年,第19頁。
這則記載是說,孝宗時天大旱,有一個叫劉大譽的人作了一首賦,其中內(nèi)容有“商霖未作”“漢旱欲酥烹弘羊”,當時又有人作了一首詩來附和,所以宰相趙溫叔被罷免。“商霖”,是商代典故,商王武丁任用傅說為相時,命之曰:“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李學勤主編:《十三經(jīng)注疏·尚書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248頁。意為如果年歲大旱,要用你作霖雨。后遂以“商霖”稱濟世之佐,用于稱譽大臣之詞。又《史記·平準書》載:“縣官當食租衣稅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販物求利。烹弘羊,天乃雨。”弘羊,即西漢桑弘羊(前152-前80),十三歲為侍中,法家人物,擅長管理財政,“燕王之變”時被霍光所殺。桑弘羊鼓勵商業(yè)發(fā)展,傷害到了官僚階級的利益,逢大旱之年,占卜的人說殺掉桑弘羊天就會下雨。這兩則典故被引用到辭賦中,矛頭直指當時的宰相趙溫叔,孝宗因此罷免了他。
趙溫叔其人《宋史》有傳:
趙雄,字溫叔,資州人,為隆興元年類省試第一。虞允文宣撫四蜀,辟干辦公事入相,薦于朝。乾道五年召見便殿,孝宗大奇之。即日手詔,除正字范成大使金。將行,雄當?shù)菍?,允文招與之語。既進見,雄極論恢復。孝宗大喜曰:功名與卿共之。即除右史兩月,除舍人?!墼唬罕菹轮驹诖笥袨?,敢不布堯言書之。時政記十一月,同知樞密院事。五年三月,參知政事,十一月拜右丞相。每進見必曰二帝在沙漠,未嘗離諸口也。朱熹累召不出,雄請?zhí)幰酝饪?,命知南康軍。熹極論時事,上怒,諭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詞窮理短,罪之適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問可也?!孕郦毾?,蜀人在朝者僅十數(shù),及眷衰有言其私里黨者。上疑之。……張栻再被召,論恢復固當?shù)?,其計非是,卽奏疏。孝宗大喜,翌日以疏宣示,且手詔云恢復當如栻所陳,方是卽除侍,講云且得直宿時,與卿論事。虞允文與雄之徒不樂,……上知栻治行甚向,栻眾皆忌嫉,洎栻復出荊南,雄事事沮之。時司天奏相星在楚地,上曰:張栻當之,人愈忌之。光宗將受禪,召雄,雄上萬言書,陳修身齊家以正朝廷之道,言甚剴切,詔授寧武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衛(wèi)國公,改帥湖北,疾甚,改判資州,又除潼川府,改隆興府。紹熙四年薨,年六十五。贈少師,嘉定二年謚文定。[元]脫脫:《宋史》卷396,列傳第一百五十五,中華書局,1977年,第12073~12075頁。
趙溫叔為宰相時也有抱負,力主恢復中原。但是后來孝宗懷疑他多用四川同鄉(xiāng),有結(jié)黨之嫌,后與張栻的政治斗爭中失敗,被免相。而導火索很有可能是當時大旱,朝廷迎請?zhí)祗糜^音祈雨,政治對手利用文人詞賦中的典故攻擊,遂導致失敗。另有一首詩便直接將天竺觀音和他聯(lián)系在一起:
孝宗時大旱,有詔迎天竺觀音就明慶寺請禱。或作詩曰:走殺東頭供奉班,傳宣圣旨到人間。太平宰相堂中坐,天竺觀音卻下山。趙溫叔雄由是免相。[明]馮夢龍:《古今譚概》卷31,欒保群點校,中華書局,2012年,第410頁。
此詩相傳為李天才所作:
李天才,字邦美,紹興間丹徒人。題天竺寺壁:走殺東頭供奉官,御香頻降雨猶慳,相公端坐都堂里,天竺觀音又下山。[清]陸心源:《宋詩紀事補遺》卷49。
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記載與此無異,但是這兩條記載中詩文內(nèi)容不僅與《古今譚概》略有差異,而且所指的宰相也不相同。其后又說:“天才豪于詩,紹興間獻詩秦檜,檜喜將言之上,會旱求雨不獲,天才題詩天竺寺壁間云云。檜聞大怒,天才泛海得脫,隱居終身?!盵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卷11,《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85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這條記載中的宰相變成了高宗時期的秦檜,說李天才寫詩譏諷秦檜,后來為躲避追捕泛海隱居。抑或劉大譽、李天才二人所作詩賦各指秦檜、趙雄二人,或者是后人穿插比附已不得考。但是可以看出,因天竺觀音祈雨靈驗,在南宋王室和江浙民間頗具影響力,時人便借用典故暗諷朝政。
南宋的官場有人因為天竺觀音丟官,但也有人因此而得官?!段骱分杏羞@樣一條記載:
次日孝宗又到德壽宮謝酒,宇文價將這首詞獻上太上皇并孝宗看了,都大悅道:卿這詞甚做得好。宇文價奏道,此詞非臣所作,是永嘉甄龍友所作。孝宗記得十年前事,便道甄龍友甚是有才,朕前度因天竺觀音贊做得好,面召他來問他取名之義,他卻再不能對。宇文價奏道,天威咫尺,甄龍友系草茅賤士,未睹天顏,所以一時難對,彼出朝門便對道,陛下為堯舜之君,故臣得與夔龍為友。太上與孝宗都龍顏大悅道,畢竟是有才之人,可惜淪落許久,即授翰林院編修之職。甄龍友從窮愁寂寞之中,忽然天上掉下一頂紗帽來,感恩不盡,因知呆道,僧兩重帝星之言,一一無差。始信功名富貴就如春蘭秋菊,各有時度,不可矯強。真運退黃金失色,時來頑鐵生光也。甄龍友一床錦被遮蓋。那時西湖上的人又一齊都稱贊他是個才子了,都來呵脬捧屁,極其奉承,世上以成敗論英雄,往往如此。從此天恩隆重,年升月轉(zhuǎn),不上十年直做到禮部尚書,夫榮妻貴而終。宇文價亦可謂知人能薦士矣。[明]周清原:《西湖二集》卷4。
《西湖二集》用了很長的篇幅撰寫甄龍友一生事跡,其中不乏對世態(tài)的針砭?!叮ㄓ赫┱憬ㄖ尽份d:“甄龍友,樂清人,國子監(jiān)簿”[清]嵆曾筠:《(雍正)浙江通志》卷125,《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22冊,第316頁。孝宗游天竺觀音院,見其天竺觀音贊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明]蔣一葵:《堯山堂外紀》卷59,陳志明編校,東方出版社,2012年。孝宗覺得甄龍友寫的不錯,就召見他并問為什么取這樣的名字,甄龍友因緊張,一時語塞不能對答,后經(jīng)過宇文價的舉薦又做了官?!渡偈疑椒抗P叢》中對此事也有記載,而且還論及中國觀音塑像女性化出現(xiàn)的時間問題,“則宋時所塑大士像或已訛為女人,而觀世音之稱婦人亦當起于宋世。元僧謭陋無識,遂以為妙莊王女,可一笑也?!?[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第412頁。印度佛教經(jīng)典中對觀音身世的說明主要有七種,參見李利安:《中印佛教觀音身世信仰的主要內(nèi)容和區(qū)別》,《中華文化論壇》1996年第4期。學術界也有很多討論,觀點不一。觀音菩薩女性化的問題,學術界已經(jīng)有很多討論,持魏晉、隋唐、宋元各個時期觀點皆有,成果不再列舉。此處援引與天竺觀音有關文獻,僅說明與問題的關聯(lián)性,并非結(jié)論。但值得肯定的是,觀音女性形象的出現(xiàn)是其中國化的顯著特征,尤其是“通過文學的渲染,把人情揉入佛法之中,以致觀音的女性形象深入民間?!崩罾玻骸队^音信仰的淵源于傳播》,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393頁。這一方面,天竺觀音也是最典型的例證。
三、南宋儒者對天竺觀音的態(tài)度
三教關系在宋代又有新的發(fā)展,“宋王朝奉行三教并舉的政策,為思想界提供了較為寬松的環(huán)境,使三教融合進入了嶄新階段?!蔽旱廊澹骸吨腥A佛教史》(宋元明清佛教史卷),山西教育出版社,第20頁。而“另一方面理學代表人物,如張載、二程、朱熹等,則極力否定佛、道二教?!麄兊乃枷雽嵸|(zhì)與佛、道二教沒有根本矛盾?!遍Z孟祥:《宋代佛教史》,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07頁。另外,“師承或?qū)W派之風作祟,如柳開以繼承韓愈自任。孫復推崇韓愈使道統(tǒng)大明,……石介、張栻、陳淳、黃震、朱熹等,都屬理學一派,敵視佛教似乎一脈相承?!绷⒀裕骸端未淖诮?、身分與司法》,中華書局,2012年,第121頁。但大多數(shù)人還是佛儒同尊,做兩手準備,從天竺觀音有關的記載中亦能看出一二?!兑瑟z箋》載:
浙中某廵按,天旱禱雨,禁屠宰令,各官毋私食肉。一日迎天竺觀音,各至拈香。廵按令飲皂莢試吐之,數(shù)官有難色,知其食肉也。[清]陳芳生:《疑獄箋》卷2,《續(xù)修四庫全書》,第974冊,第692頁。
這條記載雖是論述刑獄審判,但可以看出地方官員中大部分能接受佛教的理論,素食齋戒;而私下違反朝廷禁屠宰令偷吃葷腥的官員,表面上也不得不虔誠拈香迎請?zhí)祗糜^音。官僚階層大都是尊奉儒家思想,一般沒有強烈的“道統(tǒng)”情愫。對于儒學大家來說,就是另一種情況了。但是三教融合畢竟是大趨勢,如朱熹雖然表面上反佛,但在其學說中經(jīng)常援引佛教理論闡釋觀點:
學者所以學為人也,蓋尹和靖語?!壬趶陌鄷r,朝士迎天竺觀音于郊外。先生與往,有問何以迎觀音也。先生曰:眾人皆迎,某安敢違眾。又問然則拜乎。曰:固將拜也。問者曰:不得巳而拜之,與抑誠拜也。曰:彼亦賢者也,見賢斯誠,敬而拜之矣。先生日誦《金剛經(jīng)》一卷,曰是其母所訓,不敢違也。[宋]朱熹:《晦庵集》,卷71,《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403頁。
和靖先生,即林逋(967-1028),字君復,寧波奉化人,四十歲后一直生活在杭州孤山,以“梅妻鶴子”孤傲于世。不難看出,朱熹這里引用和靖先生拜天竺觀音之事,意在說明“見賢思誠”。而數(shù)百年后明代田藝蘅論及此事時還憤憤不平:“宋尹和靖拜迎天竺觀音在虎丘,每旦頂禮佛,念《金剛經(jīng)》。今之士大夫托名逃禪,往往修齋誦經(jīng),事佛甚虔。”[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卷27,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887頁。其后文對這種現(xiàn)象多有批判。
四、天竺觀音在南宋民間生活中的影響
南宋王朝為了鞏固其政權(quán)對天竺觀音多有崇奉,上行下效,文武官員中也成為一種風氣,而民間就表現(xiàn)的更為流行和普遍了,并且具有很強的歷史延續(xù)性,對后世的影響極大。如歷代帝王對天竺觀音所在的寺院封賜修葺,士人的崇奉一直延續(xù)到清末。《西湖夢尋》載:
乾道三年建十六觀堂,七年改院為寺,門扁皆御書。慶元三年改天臺敎寺,元至元三年毀,五年僧慶思重建,仍改天竺敎寺,元末毀。明洪武初重建,萬歷二十七年重修,崇禎末年又毀。清初又建,時普陀路絕天下,進香者皆近。
天竺香火之盛,當甲東南。二月十九日,男女宿山之多,殿內(nèi)外無下足處,與南海潮音寺正等。[清]張岱:《西湖夢尋》卷2,馬興榮點校,中華書局,2007年,第158頁。
天竺觀音祈雨的習俗自宋高宗時開始,一直興盛不衰。天竺寺的香火已經(jīng)成為東南最旺盛的寺院,每到觀音菩薩圣誕的時候,寺內(nèi)無處下足。當時普陀山還沒有被清庭控制,因而原本朝拜南海觀音的香客多選擇到天竺寺。乾隆皇帝在評價蘇東坡詩詞時對這一習俗還有論及:
蠶欲老,麥半黃,前山后山雨浪浪。農(nóng)夫輟耒女廢筐,白衣仙人在高堂。如古謠諺精悍遒古,考天竺觀音祈禱晴雨,見于史者始自高宗紹興。然張去華禱雨之事,已始自咸平初,靈感之額則賜于治平。此詩輟耒廢筐之詞似含嘲諷,集中有杭州禱觀音祈晴祝文,蓋自熈寧間習俗盛行矣。[清]《唐宋詩醇》卷33,冉苒點校,中國三峽出版社,1997年,第675頁。
如果說祈雨是民眾參與官方活動的話,那么科舉考試的考生向天竺觀音祈夢就完全是私人的事情,這一民俗也非常盛行,而且還有自身的特點,都以夢見的食物做吉兇的預兆。“《咸淳臨安志》上天竺觀音祈夢極靈,兩浙進士類試者恒往焉。多以食物著驗?!盵清]沈嘉轍:《南宋雜事詩》卷3,《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76冊,第538頁。此處所說《咸淳臨安志》所記之事,有多處記載可查,其文為:
紹興二年,兩浙進士類試于臨安。湖州談誼與鄉(xiāng)友七人,謁上天竺觀音祈夢。誼夢人以二楪貯六茄為饋,惡之。惟徐揚夢食巨蟹甚美。迨旦,同舍聚坐,一客語及海物黃甲者,揚問其狀。曰:視蝤蛑差小,而比螃蟹為大。揚竊喜,乃以夢告人,以為必中黃甲之兆。洎牓出,六人皆不利,揚獨登科。后二年,誼復與周元特操赴漕司舉,又同詣寺。前一夕,周夢與諸人同登殿,誼先抽簽,三反而三不吉。余以次請禱。周立于后曰:所以來,唯欲求夢爾。何以簽為?眾強之。方詣笥下,遇婦人披發(fā)如新沐者,從佛背趨出,謂其貴家人,急避之。遂寤,明晨入寺,誼所啟三簽果不吉,余或吉或否。周但焚香再拜,愿得夢。是夜,夢鄉(xiāng)人徐廣之持省牓至,凡列三等,己為中等第一人,已而賀客四集,有道士在焉。明年七月,省試罷,□□與待榜,他日閱市,聞呼于后曰:元特,奉賀,奉賀。回顧,乃徐廣之也。云:適過郡門見□□□司牓內(nèi)一人,與君姓名同,聊相戲耳。周方譙責之。則又有言曰,省牓自南門入矣。遂相與散,□及家而報至。次日,數(shù)客來賀,一道士儼然其中。周曰:與君不相識,何以辱顧我。道士笑曰:君豈忘之邪,去年君過我□,推君五行,知今年必及第,今而實然,故來賀,以印吾術,非有所求也,遽辭去。沉思其人,乃開元寺賣卜者,始驗昨夢,無不合,周果居中等,雖非首選,而于吳興為第一人。夫廣之之戲談,黃冠之旅賀,皆偶然細事也,而夢寐魄兆,已先見于旬月之前,人生萬事,不素定乎。[宋]洪邁:《夷堅志》,《夷堅丙志》卷9,何卓點校,中華書局,2006年,第437頁。另見:[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92,紀遺四。
舉子應試,向天竺觀音祈夢以預測結(jié)果,從文中記載看是當時兩浙的一大風俗。天竺觀音解疑釋惑,“是一種流傳于廣大民間的觀音信仰形態(tài),其主要特點是把觀音當成世俗社會中指點迷津的神仙,求其預測吉兇,解除疑難?!雹邰堇罾玻骸队^音信仰的淵源與傳播》,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429、390、437頁。與“觀音簽”“觀音鬮”相比較,天竺觀音的這種占卜方法可以稱作“觀音夢”。舉子常以儒家言說為尊,但這不影響他們對追求自身前途的美好愿望,也是觀音信仰具有滲透力的具體表現(xiàn)。
五、小結(jié)
觀音信仰是佛教菩薩信仰的一個典型,“古代印度觀音信仰向中國輸入時就已經(jīng)開始的中國化進程,到了宋元明清時期,則全面展開,這成為中國文化史一個十分突出的文化現(xiàn)象。后世中國觀音信仰領域中所出現(xiàn)的一切現(xiàn)象與特征基本上都是這一時期定型的?!雹厶祗糜^音信仰充分的體現(xiàn)出中國化進程中簡易性、融攝性、滲透性等特征,在元明清時期仍非常流行,也是觀音菩薩信仰在中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親和力的表現(xiàn)。
天竺觀音古像雖下落不明,但是根據(jù)文獻可以看出有以下特征。一是古像為木質(zhì)像,并有舍利鑲于頂門,或手持念珠;明許自昌《捧腹編》卷一載:“東坡得杭州倅,一日過天竺遇佛印于九里松?!笾辽咸祗糜^音,手持數(shù)珠。坡曰:觀音既是佛,持念珠果何意邪?印曰:亦不過念佛號耳。復詢:念何佛號?印曰:亦只念觀音佛號。坡曰:彼自誦其號,未審何謂?印曰:求人不如求已?!倍枪畔駷榕栽煨?,有白衣觀音特征。天竺觀音像的雕造和流傳,是觀音信仰中國化的典型例證。從其普及性來說,天竺觀音流行于江浙,甚至連北方游牧民族都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興趣;從其世俗性講,天竺觀音出現(xiàn)在宋元明清時期大量的世俗文學作品中,與藝術、建筑、民俗等都有較大關聯(lián);從其融攝性來講,天竺觀音主要表現(xiàn)在解疑釋惑的神通信仰上,而神通信仰是被各種觀音信仰形態(tài)所包含的;⑤從簡易性來講,無論是官方向天竺觀音祈禱晴雨,還是士人向其祈夢,都沒有復雜的程序。
天竺觀音信仰貫穿南宋始終,并在元明清時代持續(xù)興盛,是考察宋元明清時期觀音信仰不可多得之典型,也是考察南宋佛教、民間信仰等相關問題的多維視角之一。北宋蘇軾、蘇洵等文人有多篇與天竺觀音有關的文學作品,他們和天竺寺僧辯才亦多有交往;元明清時期天竺觀音持續(xù)受到官方的關注,數(shù)位帝王先后頒賜寺額、題字制贊,足見其影響之深遠。元明清時期《西湖夢尋》《拍案驚奇》等也有大量篇幅的故事與天竺觀音有關。因此,天竺觀音還有很多方面的內(nèi)容有待考察。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
責任編輯: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