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振營
【考綱解讀】
高考作文的語言基本的要求是“通順”,包括語言的“通”和“順”兩個方面?!巴ā敝刚Z句合乎邏輯,沒有語?。弧绊槨敝妇渥舆B貫,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有嚴密的邏輯關(guān)系。
高一級的要求是“有文采”,包括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xiàn)力。即在具體寫作中,要盡可能地選用恰當精妙、新鮮傳神、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還要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靈活地變化句式,并熟練運用多種修辭,使語句意蘊深遠、文采飛揚。
【樣題分析】
(2014年高考重慶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一個游客去波羅的海海濱度假,找到一處房屋,打算同房東——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簽下租房合同。老人勸他不妨先試住幾天,看究竟合適不合適,再作決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滿意。到第5天,將要簽合同時,卻發(fā)生了一點意外:一個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電話告訴了老人,老人說:“不要緊,你又不是故意的,我過來簽合同時再拿一個來?!庇慰桶阉椴AШ臀堇锏钠渌驋吡恕2痪?,老人來了,進屋后就問:“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說,己裝進垃圾袋,放到門外了。老人趕緊出門,打開垃圾袋看過后,臉色凝重地對游客說:“對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給你了?!?/p>
然后,老人仔細地將玻璃碎片一一撿了出來,放入另一個垃圾袋,寫上:“玻璃碎片,危險!”
要求:①結(jié)合材料的內(nèi)容和含意,選準角度,明確立意;②自擬標題,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這個故事材料涉及到兩個人物:一個是來海濱的度假的游客,一個是房東老人。房東在材料里面是故事主角,他有多次表現(xiàn):第一次是勸客人試住幾天,第二次是發(fā)現(xiàn)客人打碎玻璃杯時原諒客人,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和藹可親”。但第三次發(fā)現(xiàn)客人草率處理碎玻璃時,斷然拒絕把房子租給這位客人。最后老人仔細地將玻璃碎片一一撿了出來,放入另一個垃圾袋,寫上:“玻璃碎片,危險!”
從房東的角度我們可以認識到:①時時為他人著想才是有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②人要預(yù)見到自己的某種行為對別人會造成的潛在危險;③寬容是有限度的;④所謂慈善,不僅僅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行為。
從游客的角度可以想到,是自己的粗心大意導(dǎo)致自己租房失敗,說明細節(jié)決定成敗。老話題,特別考驗語言的功夫。
【高分捷徑】
1. 準確。
語言準確是語言表達的基礎(chǔ),沒有準確,文采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皽蚀_”主要表現(xiàn)在動詞、修飾性詞語的使用、感情色彩的使用、修辭手法等方面。如朱自清在《背影》里寫道: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其中動詞“探”“爬”“攀”“縮”“傾”等,表現(xiàn)出父親買橘子過程的艱難,又飽含了作者對老父的一片深情。
在高考作文中出現(xiàn)不準確的現(xiàn)象很多,如前文樣題有考生寫道:
這家公司的老板看中的就是這位大學(xué)生細膩的心靈,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善于觀察,做好身邊的細小的事。一個人只有將小事做好,才有希望成大氣候。
其中“看中……心靈”“細膩的心靈”“大氣候”都不準確,分別是搭配不當、修飾語不準確、感情色彩不準確的錯誤。
2. 生動。
使語言生動的方法很多,可以豐富的修飾語描摹事物,也可以用恰當?shù)膭釉~表現(xiàn)細節(jié),爭取一點傳神。如梁實秋在《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中寫道:
……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wěn)健,風(fēng)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講臺,打開他的講稿,眼光向下面一掃,然后是他的極簡短的開場白,一共只有兩句……
其中“人物”一詞的修飾語足以刻畫梁任公先生的外貌,再加上“肥大的長袍”,如見其人。動詞“掃”更是精彩,生動地寫出了梁任公先生作為一個學(xué)者成竹在胸、高屋建瓴的氣勢。
我們再拿某考生根據(jù)前文樣題寫成的文章做對比:
我們無數(shù)次被生命詢問,而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回答,只有以自己的心去回答。生命不是萬古不朽的樹木,不是奔騰不息的急流,應(yīng)當是心容諸子的海洋,安靜而勇敢地堅守責(zé)任。
該考生也很想把文章寫得生動,但弄巧成拙?!盁o數(shù)次被生命詢問”什么意思?“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回答”,回答誰?生命“不是奔騰不息的急流”,怎么就是“心容諸子的海洋”?這海洋與“堅守責(zé)任”有什么關(guān)系?恐怕作者自己也回答不清楚。
3. 形象。
使語句形象的方法主要是利用修辭,比喻、擬人是首選。還可以把描寫付諸讀者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器官,使他們感同身受,身臨其境,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如張愛玲在《金鎖記》中對月亮的描寫: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凄涼。
文中把月亮使用了比喻成“濕暈”“淚珠”,意象奇特,能調(diào)動讀者濕的觸覺。加上修飾語“銅錢大”“紅黃”“大、圓、白”,就把作者心中那種交織著歡愉和凄涼的感覺形象地傳達了出來。
4. 靈活。
靈活主要指句式的變換。句式包括常式句、變式句、整句、散句、長句、短句等,寫作時要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靈活運用,保證文氣的流暢。如魯迅在《祝福》中寫道:
她一手提著竹籃。內(nèi)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jīng)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剛才,四老爺和誰生氣呢?”我問。
“還不是和樣林嫂?”那短工簡捷的說。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趕緊的問。
“老了?!?/p>
“死了?”我的心突然緊縮,幾乎跳起來……
“下端開了裂”本可以放在“竹竿”前做修飾語,但獨立成句,就把長句改為了短句,起到突出強調(diào)的作用?!拔摇焙投坦さ膶υ捄芏檀?,“祥林嫂?怎么了?”是一種焦急的疑問,“老了”卻是一種漫不經(jīng)心、無所謂的心態(tài)。
5. 質(zhì)樸。
質(zhì)樸,就是要求有話好好說。如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寫道:
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F(xiàn)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jīng)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確是我的樂園。
行文清楚地說事,自然流暢,毫無做作之感。
清人袁枚在《隨園詩話》里說:“性情厚者,詞淺而意深;性情薄者,詞深而意淺?!弊非蟮木褪窃~義淺顯而寓意豐富的表達。而很多考生正好相反,如前文樣題有考生寫道:
沒有瑕疵的鮮花才是最美的,沒有任何雜質(zhì)的飯菜才是最可口的,沒有因細節(jié)而失誤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所以細節(jié)決定成敗。不要讓細節(jié)成為人生路上的絆腳石,多注意細節(jié),你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沒有瑕疵的鮮花有嗎?沒有任何雜質(zhì)的飯菜有嗎?誰的人生會沒有因細節(jié)而失誤?它們是“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原因嗎?完全是廢話羅列。
【寫作誤區(qū)】
1. 成語、修辭不同于文采。
朱光潛先生在《咬文嚼字》中批評那些“安于套語濫調(diào),毫不斟酌地使用它們,并且自鳴得意”的行為,并稱之為“套板反應(yīng)”。那類文章根本引不起讀者新鮮而真切的情趣。而很多考生由于沒有完整成熟的事例,又沒有一個合理的布局,寫作時總想使用一些成語、修辭、名人名言之類看上去很華麗的東西來掩蓋自身的缺陷。如:
獨善其身,以夢為馬,實現(xiàn)個人價值。那些在平凡崗位上默默付出奉獻的人們,他們以愛崗敬業(yè)之美好品質(zhì)和樂于助人之道德高標裝配自己,便擁有了特殊的“微觀結(jié)構(gòu)”,在平凡中彰顯不凡。最美女教師的奮身一推勇救學(xué)生,道德模范郭明義的慷慨援助他人將清貧留給自己,“東方之星”沉船救援中的戰(zhàn)士官東將氧氣瓶連同生的希望遞給老奶奶……他們固然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滴水珠,但因為內(nèi)心真善美的特殊存在,才會被流水濺起,在陽光下投射出光彩。
成語“獨善其身”是什么意思?是指修身養(yǎng)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現(xiàn)也指只顧自己好,不關(guān)心身外事。而文段中所列舉的人物最美女教師、道德模范郭明義、戰(zhàn)士官東都是樂于助人的典型,怎么叫獨善其身呢?“以夢為馬”是夢游的意思還是“指鹿為馬”的套用?
“內(nèi)心真善美的特殊存在”,特殊在哪?怎么“被流水濺起”?完全經(jīng)不起推敲。
我們在前文“高分捷徑”里面羅列了很多名家的精彩段落,可以看到他們的作品里幾乎沒有成語之類的文字,都是很“活”的語言。
2. 句式生硬玩深沉。
和大量使用成語、修辭相反的,是某些考生喜歡寫生澀古奧的句子,似乎想表現(xiàn)自己的深沉,其實都是一些情理、文法不同的句子。如:
上世紀20年代,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與林徽因陪同,當時的報紙報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爾仙風(fēng)道骨,長袍長須,加上郊寒島瘦的徐志摩,猶如蒼松瘦竹春梅三友圖,成絕世佳品。但是,細細品味之后,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社會中越來越缺少這種“三友”。
“三友”是什么?“三友”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信義;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超凡脫俗;是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的儒雅修養(yǎng)。人失去“三友”,即便拾人牙慧,附庸風(fēng)雅,也便不免落入俗套,成為俗人,因為這是流于形式的矯揉造作。
且不說文中的濫用成語,我們從情理上就能看出這段文字錯誤百出。林徽因、泰戈爾、徐志摩怎么能成“絕世佳品”?“三友”怎么忽然又能扯到“信義”“超凡脫俗”“儒雅修養(yǎng)”,此“三友”與彼“三友”有什么聯(lián)系?失去“三友”怎么就“拾人牙慧,附庸風(fēng)雅,也便不免落入俗套”?“因為這是流于形式的矯揉造作”,說的是什么事情?有不流于形式的“矯揉造作”嗎?所以,本文完全是堆砌華麗詞語!
【模擬練習(xí)】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人暈倒扶不扶?北京今日公布了《北京市院前醫(yī)療急救服務(wù)條例(草案)》,規(guī)定:患者及其家屬不得捏造事實向提供幫助的人惡意索賠,因惡意索賠侵害幫助人合法權(quán)益的,應(yīng)當承擔(dān)法律責(zé)任。有專家表示,北京這次為“扶不扶”立法,對全國各地都有指導(dǎo)性意義,及時回應(yīng)了社會的呼聲,為好心人“撐了腰”,也使“碰瓷者”得到警示。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800字以上。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