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

2015-05-30 16:52:28朱友舟
文藝生活·上旬刊 2015年9期
關鍵詞:磨墨制墨濃墨

朱友舟(南京)

《說文》曰:墨者,書墨也,從黑土。墨者,煙煤所成土之類也?!夺屆吩唬耗抟?,言物晦黑也。①中國用墨的歷史可以上溯到3000多年以前。據(jù)史料記載在人工制墨之前,一般利用天然的墨石或半天然的墨作為書寫材料。據(jù)《廣州記》記載,懷化郡掘塹得石墨甚多精好,可寫書。②漢代開始出現(xiàn)人工制墨,最初用手捏合而成,墨塊呈丸狀,體碎小,使用時用石壓研,與后來磨墨不同。后來采用模制。唐以前,制墨中心在北方。以后,由于戰(zhàn)亂制墨逐漸遷移至南方。此后,徽州一直為制墨中心,名家輩出。南唐的李廷珪,宋朝張遇、潘谷,明朝羅小華、程君房、方于魯,清朝曹素功、汪近節(jié)、汪節(jié)庵、胡開文等均為制墨名家。

按制造的原料和工藝區(qū)分,有松煙墨、油煙墨、碳黑墨、青墨、色墨等,但寫字主要以松煙墨和油煙墨為主。國人使用松煙墨的歷史最為悠久,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最早的松煙墨是戰(zhàn)國時期的隨葬品。松煙墨是用松樹燒煙為主要原料制成的,從漢代開始大量使用到宋代。宋代松煙墨達到了歷史的頂峰,對中國墨文化的形成和興盛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也留下了大量的經(jīng)典書畫作品。油煙墨是用桐油、菜子油等植物油或者豬等動物的油脂燒煙制成的墨。油煙最早可能產(chǎn)生于晚唐五代時期,油煙墨的發(fā)明,與古人長期使用油燈或燈籠有關。據(jù)記載宋代的墨工張遇最早使用桐油煙制墨。因油煙墨在黑度、油潤度、細膩度上和松煙相比具有絕對優(yōu)勢,因文人和科舉考試的需要,迅速占據(jù)了高端市場,也成為書畫用墨的主流。但即使在油煙墨大行其道的明清兩朝,松煙墨也占有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市場份額,在日常用墨和印刷用墨中始終占有絕對優(yōu)勢。

一、墨如鎧甲

對于書法創(chuàng)作而言,墨猶如戰(zhàn)斗中槍炮使用的火藥,作用至關重要。墨的質(zhì)量主要取決于材料、制作、研磨等因素。關于墨的重要性,古代書論多有論述。王羲之的《筆陣圖》中指出筆如刀劍,紙如陣地,墨如鎧甲。鎧甲作為戰(zhàn)士的保護衣,必須堅硬,質(zhì)量牢固,《筆陣圖》以此為喻指明墨的質(zhì)量要求之高。

早在唐代已有書用濃墨的理論。墨淡則傷神,沒有骨力,神采則無從談起。蘇軾曾云,字須如健康的人體一般,應具備神、筋、骨、血、肉。筋骨生于筆,而血肉則與墨及水關系甚密。神采取決于筋骨、血肉,是它們的綜合體現(xiàn)。蘇軾要求墨黑如小兒目睛,寫字習慣用濃墨,由此我們不難推知他所謂書法血肉的標準應該是豐腴與渾厚。

元明以后,由于受繪畫的影響,書家開始更多地關注墨色的變化。于是,墨與水搭配問題便被提上議事日程。人們開始思考一系列問題:如何用水?如何用墨?如何搭配變化?豐坊《書訣》云:“血生于水,肉生于墨,水須新汲,墨須新磨,則燥濕調(diào)勻而肥瘦得所。此古人所以必資乎器也。”③水太多則墨散,肉則不聚;水太少則墨燥而枯槁。水墨調(diào)勻,才能恰到好處。因此,如果墨研得干,則蘸筆應濕潤些以補充水分的不足,反之如濕研墨則蘸筆應干些。墨太濃則肉滯無生氣,墨太淡則肉單薄,沒有厚度。墨決定線條的肌膚色澤,漿深色濃,則書法奕奕有神采,可傳之千年而不變色。

經(jīng)過明代書畫家豐富的實踐以后,清代書家用墨不再局限于濃墨,更為重要的是將用墨上升為一種方法論被明確提出來了。包世臣認為:“畫法字法,本于筆,成于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已?!雹苣ǔ蔀橐环N理論,對于創(chuàng)作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碑派理論的集大成者,康有為書學思想異常激進,然而,在墨法方面其理論相當傳統(tǒng)保守,他主張用濃墨,并列舉了唐太宗及蘇軾等書家來支持他的觀點。他說:“墨之為器械也,譬之今日,其猶炮乎?用何鋼質(zhì),受藥多少,皆有分度,猶墨之濃淡稠稀也。墨太潰則散,太爆則枯。”“與其淡也寧濃,有力運之,不能滯也 ”⑤筆者認為,康有為的觀念與其碑學思想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聊備一說。劉咸炘有云“須知毫者字之骨也,墨者字之血也。骨不堅則為弱,血不清則色滯,不茂則色枯?!雹薏坏J為墨重要,而且要求墨色清而茂。

二、墨與書法創(chuàng)作

字之骨力決定于用筆,字之血肉則決定于用墨。首要問題在制墨要精。如果制墨的原材料選用不佳,制作工序不合古法,那么墨的質(zhì)量就有問題。一旦墨的質(zhì)量低劣,就無法構(gòu)建健康而鮮活的血肉之軀。前人以鎧甲及火藥來比喻墨的重要作用,可見墨的質(zhì)量優(yōu)劣是用墨的首要前提。時至今日,古法制墨日益式微。因此,談創(chuàng)作,制墨的問題就顯得極為重要。

1、制墨

制墨過程與墨的質(zhì)量息息相關,原料的選取,制作的工序直接關系到墨的優(yōu)劣?,F(xiàn)代書家習慣使用墨汁,對于墨錠及其制作過程比較陌生。這里,以松煙為例,對制墨的過程稍加介紹。

一是采松。松樹要肥壯而潤澤,然后截成小枝,剔除上面的丫刺。二是造窯。三是發(fā)火。燒的火要活,不能燒得太久。否則煙料被燒成死灰,死灰多則墨不黑,影響墨的色澤。李庭珪墨之佳,原因正在此。這是制墨的第一關鍵。四是取煤。煤即是煙料。煙料貴于存放一段時間,如果在窯壁上保留十來日再使用則尤佳。窯中的煙分前、后、中三等,在后的遠煙最優(yōu)。遠煙輕而顆粒細,可作上等好煙。五是和制。和制時,先在煙料中加入等量的膠與水,二日后放在套板上等稍微晾干。微火熏五七刻,冷卻后加明膠再放置鐵臼中,寧干勿濕。膠制成后,要等半月或一月后再用。六是杵墨。和制以后的墨,要反復搗杵,才能使墨膠及其他添加物充分的交融。搗三萬杵,多多益善。一般墨錠重量不得超過三兩,寧小毋大。最后,入灰使墨錠變干。

制墨的原材料包括油、煙、膠等,原料的質(zhì)量決定產(chǎn)品的優(yōu)劣。以松煙為例,松樹的產(chǎn)地、種類等對煙質(zhì)直接產(chǎn)生影響,黃山、廬山等地松樹為人稱道。制墨原料中,膠的使用也十分關鍵。即使有上等煙料,如果膠的質(zhì)量低劣,制成的墨也不佳。如果煙料一般,但所用膠質(zhì)量佳,制成的墨亦佳。膠的種類繁多,而以鹿膠、牛膠及魚膠為佳。膠的用量大小也關乎墨的質(zhì)量及壽命。所謂膠多利久,膠少利新。⑦有時墨商為了短期利益,減輕膠的用量,以便在短期內(nèi)能迅速付用,但時間長了便會脫膠,碎為散塊。

2、擇墨——必擇精品

書法創(chuàng)作必須選擇好墨,那么,好墨的標準如何?

墨的品質(zhì)可以從墨的重量、密度、色澤、亮度、新舊、音質(zhì)等方面來判斷。就重量而言,墨并非越輕越好。一般而言,作墨的煙料宜輕,做成后的墨錠宜重。好墨要黑而有光澤。就墨的光澤而言,紫光最佳,黑光次之,青光又次之,白光為最次。從聲音判斷,敲擊黑錠時,聲音清越者為佳,聲音沉悶者為劣。此外,磨墨時,好墨聲音細膩,劣墨聲音粗重,這當然與硯臺的質(zhì)地優(yōu)劣也有關系。就墨的存放時間而言,舊墨比新墨更佳。原因在于舊墨中其他顏色成分經(jīng)歷較長時間就會變黑,煙料變得黑而發(fā)紫,膠變得穩(wěn)定而有光澤。

墨要精,一則利于書寫,濃而不滯筆,淡而不傷神,并且作品能流傳久遠而神采依舊。屠隆《考盤余事》云:

“古人用墨,必擇精品,蓋不特藉關于今,更藉美于后。昔晉唐之書、宋元之畫,皆傳數(shù)百年,墨色如漆,神氣賴以全。若墨之下者,用濃,見水則沁散湮污;用淡,重褙則神氣索然。未數(shù)年墨跡已脫。此用墨之不可不精也?!雹?/p>

如果使用劣質(zhì)的墨,濃則干枯,淡則無神,作品為時不長則生氣全無。

3、用墨為書法的一大關鍵

用墨也是書法至關重要的技法。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載:“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雹岚莱肌端囍垭p楫·述書下》載:

“畫法、字法,本于筆,成于墨,則墨法尤為書藝一大關鍵已。筆實則墨沉,筆飄則墨浮。”⑩

(1)“磨墨如病夫”

磨墨的力度及速度都有講究。磨墨如病夫,指磨墨要慢不要快。古語云,凡研墨不厭遲。如果磨得太快則易熱,發(fā)熱則墨液中易起氣泡,不利于書寫。磨墨,以直研為最佳。如果圓磨“則假借重勢,往來有風,以助顏色,乃非墨之真色?!贝送?,斜執(zhí)磨墨也不合適。凡煙料細膩,磨墨要求慢而干,煙料粗則快而干。磨墨要用新汲的泉水或純凈水,茶水、自來水及開水都不宜用,其中含有雜質(zhì)敗色。

“又曰:研墨如病,蓋重其調(diào)勻而不泥也。又李陽冰云:用則旋研,無令停久,久則墨埃相污,膠力墮亡,如此泥鈍不任下筆矣。”

研墨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自左而右打圈研磨;二是“拉鋸式”研磨,即將墨條在硯堂中來回推動(日本經(jīng)常使用這種方法)。這兩種研墨方法各有優(yōu)點,可根據(jù)自己的方便和習慣使用。但要注意研墨時墨身應該垂直,重按輕轉(zhuǎn),先慢后逐漸加快,不能急于求成。研墨一定要用清水,切忌用開水,也不可用茶或污水,加水時勿貪多求快,要使用硯滴一點點地添加。不要將墨條浸在墨池中待其發(fā)軟才研磨,這樣既損墨又傷硯,研出之墨汁不僅色無光澤,且濃淡不勻。

(2)墨法

a、“濃磨墨汁滿硯池”

從材料學的角度看,墨的運用尤其是磨墨對書法的影響很大。一般而言,磨墨要濃。磨墨時間越長,用的水越少,墨則越濃。只有磨的墨比較充裕,方才能夠用水自由調(diào)配?!菜巍弛w希鵠云:

“古人晨起,必濃磨墨汁滿硯池,以供一日之用。用不盡,則棄去,來日再作。故研池必大而深,其真草篆隸皆用濃墨。至行草過筆處雖如絲發(fā),其墨亦濃?!?/p>

可見,宋代以前,用墨皆以濃墨為主。那么宋以后用墨情形如何呢?沈曾植《海日樓札叢》概述了宋代以來書家用墨的流變過程:

“北宋濃墨實用,南宋濃墨活用,元人墨薄于宋,在濃淡間。香光始開淡墨一派,本朝名家又有用干墨者,大略如此,與畫法有相通處。自宋以前畫家取筆法于書,元世以來書家取墨法于畫?!?/p>

其實,書家借鑒繪畫的墨法始于米芾,至明代興盛。其中徐渭、董其昌、王鐸等書畫兼通的藝術(shù)家往往書法墨法多取自畫法,在墨法上各有創(chuàng)新及發(fā)展。

相對于以往較為簡單的墨法理論,明清以后的書家對墨法進行了總結(jié)與開拓。笪重光提出了以水破濃墨的淡墨法:“磨墨欲熟,破水用之則活?!鼻宕苄巧弻⒌c濃墨并舉,論述了如何使用淡墨:“用墨之法,濃欲其活,淡欲其華?;钆c華,非墨寬不可?!苯F(xiàn)代書家對墨法更是主動地創(chuàng)新與嘗試,以便突破古人的藩籬。黃賓虹具體記述了使水破墨的具體操作法:

“古人書畫,墨色靈活,濃不凝滯,淡不浮薄,亦自有術(shù)。其法先以筆蘸濃墨,墨倘過豐,宜于硯臺略為揩拭,然后將筆略蘸清水,則作書作畫,墨色自然滋潤靈活??v有水墨旁沁,終見行筆之跡,與世稱肥鈍墨豬有別?!?/p>

黃賓虹成功地運用宿墨法進行創(chuàng)作,其弟子林散之對其墨法又有新的拓展。

b、墨濃水少法

這里的濃墨指濃稠如糊狀一般的墨。用濃墨創(chuàng)作,書法線條凝重、圓厚、樸茂。蘇軾用墨如糊,他主張“須湛湛如小兒目睛乃佳”,其書風質(zhì)樸天真。金農(nóng)將濃墨運用到極致,創(chuàng)造了漆書。其漆書,墨濃稠似漆,點畫顯得厚重、樸茂,有體積感。扁側(cè)用筆,橫寬豎瘦撇長,以拙為巧,風格戛戛獨造。漆書用筆取法于《天發(fā)神讖碑》,與后來出土漢代詔書木牘暗合。吳昌碩善長石鼓文,用墨濃如糊,用筆渾厚,風格遒勁老辣。由于其用墨濃而飽滿,故其篆書線條粗重圓厚,深得篆籀之意。

“濃墨宰相”劉墉喜用濃墨,但不如金農(nóng)與吳昌碩所用墨濃稠。他喜用濃墨、蠟箋紙及紫毫,營造出雍容樸拙而又高古靜謐的藝術(shù)美感。其書法線條如棉里裹鐵,豐腴肥厚,真可謂“濃墨助其彩”。

墨濃以不滯鋒毫為前提,歐陽詢云“絕濃必滯鋒毫?!笔褂脻饽珪r也有弊端,尤其書寫行草,容易導致行筆不流暢,氣勢受阻,難以淋漓盡致。

如果在使用時比濃墨再少用些水即成了干墨。用干墨,線條粗獷枯澀,書法風格更趨于蒼茫老辣。楊維楨大字作品《真鏡庵募緣疏卷》及《溪頭流水詩軸》巧妙利用干墨與飛白的高度對比,虛實交融,加之用筆的粗細、方圓、長短極度夸張,字形離奇險怪,在視覺上造成極強的沖擊力。倪元璐喜用干墨,線條凝重而澀勁,行氣崢嶸錯落,結(jié)構(gòu)富有奇特的姿態(tài),渾厚而充滿力感。干墨的使用,使其厚重處沉穩(wěn),有凝鑄之感,飛白處滯澀不浮滑,猶如渴驥奔泉。倪氏這種在墨氣上自覺地探索與開發(fā),配合他那微微顫動的澀筆,其作品在晚明幾位行草書家作品中,藝術(shù)個性頗為突出。于此亦可知倪氏在書藝創(chuàng)作上的苦心孤詣。

焦墨比濃墨更干,含水量更少。焦墨法當指毛筆含墨量較少,墨稍濃,略微含些水,通過運筆表現(xiàn)出來類似渴筆的方法。焦墨適合于表現(xiàn)蒼茫渾樸的意境??使P要求枯墨渴筆中含潤,不枯槁。古人所謂“干裂秋風”,但須“潤含春雨”。焦墨法使用于繪畫,在古代畫論中有記載。宋劉道醇云“至以焦墨皴淡,全無勾研,其工妙如此?!秉S賓虹認為焦墨即“于濃墨淡墨之間,運以渴筆,古人稱為干裂秋風,潤含春雨,視若枯燥,意極華滋,明垢道人獨為擅長?!背体鋾膫€性特色在于以焦墨作書,點畫多在波曲的干擦運筆中產(chǎn)生,時明時晦,時沉凝時飄忽。而焦墨又并非同一色度,有濃有淡,更增加了線條的內(nèi)蘊。徐利明先生認為,在這種墨色變化與用筆運動中所創(chuàng)造的蒼茫渾勁的線條構(gòu)成形象十分耐人尋味,與他所作渴墨山水畫同趣。或許,其書境也正是從其對煙霧迷蒙的自然景色的心悟中獲取靈感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

c、墨少水多法

墨少水多有兩種情況,一為淡墨,二為漲墨。董其昌開創(chuàng)淡墨一派,其藝術(shù)思想深受到禪宗的影響,性格溫和好靜。在藝術(shù)追求上,他主張用墨靈潤虛淡。董其昌通過淡墨表現(xiàn)幽淡空靈的禪境,淡墨蘊含著悠遠幽雅的氣息,大大豐富了書法創(chuàng)作的審美趣味和境界。又清代王文治書學米、董,喜用淡墨,時稱“淡墨探花”,與喜用濃墨的劉墉形成鮮明對照。然而,淡墨也有缺陷,用墨過淡,則易生輕薄之感。

漲墨指書寫時飽蘸墨與水之后,字跡會被水滲化為一個團塊,點畫與點畫互相漫滲在一起。因此運用漲墨要求墨的質(zhì)量要好,方能留得住墨。王鐸喜用漲墨,極為大膽,往往在一幅字的開頭一二字和連續(xù)書寫幾個字后重新蘸墨,飽蘸墨與水之后揮寫。字跡有時會被水滲化為一個塊面,點畫之間互相漫滲在一起。之后一直書寫至墨色干枯,如此墨色反差極大,對比異常強烈豐富。王鐸的漲墨大膽潑辣,然而點畫之筆觸在漲墨中清晰可見,不含混漫漶。這正是其漲墨精妙之處。如在其《贈湯若望詩冊》中,漲墨現(xiàn)象即十分嚴重。王鐸喜用漲墨,一方面是其對浪漫美的追求,另一方面與其窘迫窮困的境況有關。由于時代環(huán)境造成其生活漂泊、拮據(jù),有時甚至無錢購買佳墨,而導致其書寫漫滲一片狼藉而任其自然。在此幅作品末尾王鐸跋云:

“月來病,力疾勉書。時絕糧,書數(shù)條賣之,得五斗粟,買墨,墨不嘉耳,奈何?”

王鐸的眾多作品中有類似的漲墨現(xiàn)象。這樣的用墨法,用得好造成奇特的意外的藝術(shù)情趣,如使用不當,則容易造成用筆過臟,大塊墨團,血肉模糊,不見筋骨之弊。

三、近現(xiàn)代使用墨汁的利弊

從現(xiàn)代書法創(chuàng)作的材料學而言,我們有必要對墨汁加以關注。墨汁并非舶來品亦非現(xiàn)當代才有。雖然中國墨通常制作成固體形態(tài),但也制作墨汁。有人為省卻用墨前的磨墨之苦,時或大量調(diào)制墨汁,貯于竹管。特制墨汁系針對商業(yè)需求而生產(chǎn),如印刷業(yè)需墨量大,事前磨墨供不應求。印刷用墨須先以取自煙鹵尾端的粗質(zhì)煙灰,和以膠與酒,然后貯存于桶內(nèi),以待日后取用。墨糊須貯存三四個伏暑始能去其惡臭,貯存愈久,品質(zhì)愈佳。反之,如用新調(diào)的墨汁印刷,極易模糊。如今市場上墨汁品種繁多,其中有國產(chǎn)墨汁也有日本墨汁。現(xiàn)在書家創(chuàng)作大多用墨汁,一則方便省時,二則經(jīng)濟易得,使用自由。丁文雋曾說:“磨墨一事人皆苦之。偶然興至欲書而必先磨墨,及墨磨就,已指疲臂酸書興索然矣?!瓕懼凶謩t可預貯墨液以供揮灑,不可因求墨色之妍潤,以敗欲書之興趣也。至寫大字榜書……需墨甚多,茍無僮仆可役,復無磨墨機,惟有用市上所售墨汁之佳者。”

然而目前使用的普通墨汁大多膠性特重,這或許與生宣盛行有關。生宣滲化性強,吸水快,于是要求墨汁膠含量大以便控制過度的滲化,保持線形。然而,如果墨汁膠性太重,快速行筆則容易滯筆,且線條易流于飄浮、扁平、枯燥。而一旦加入水份減弱膠性,墨色又易于發(fā)灰,線條顯得浮淺輕飄,如死灰槁木,毫無神采。而且加水的墨汁在生宣上書寫常常出現(xiàn)過分滲漫的線條,滲成一團。解決墨的質(zhì)量問題辦法有兩種,一是使用磨墨機,預計需用墨量,提前幾小時開動磨墨機,到時便有較好的墨用?!敖鹆晁睦稀敝坏氖拫钩懘笞?,所需墨量大,因此她常用磨墨機磨墨。二是可將墨汁加水再用墨錠研磨,其優(yōu)點則容易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較多墨汁。再則研磨可使水與墨汁充分調(diào)和,減輕膠性。今人多懶于磨墨,而直接將成品墨汁倒入硯臺中調(diào)水使用。此法的確方便,然而古法喪失殆盡。墨汁缺陷很多,原料多為工業(yè)碳墨,而非松煙、油煙。再者墨汁的膠性特重,不利于行筆書寫。因此,我們主張用墨錠磨墨書寫,墨猶如器械猶如炮火,其質(zhì)量不可不重視。當然,初學寫字不妨使用墨汁,創(chuàng)作則以磨墨為佳。如創(chuàng)作需要大量用墨,可使用磨墨機。當今許多書家嫌麻煩不使用墨塊磨墨而直接使用書畫墨汁,嚴重地影響了書法的墨色之妙及線條的肌膚美的表現(xiàn)。

墨錠使用起來不方便,且有時質(zhì)量還不穩(wěn)定,但從專業(yè)角度及使用效果看還是比墨汁的優(yōu)點多。墨錠的使用效果好,作品的壽命長。 此外,使用的行為方式不同,制作的用料工藝也不同。

民國韓非木《字學及書法》云“斷不可用現(xiàn)成墨汁,因其易壞筆鋒,或失之膠輕易滲,或礙于膠重筆滯”。晏少翔《石魚居札記》:“現(xiàn)在一般多用墨汁,它缺少層次,不能極黑和極淡”。使用研墨的優(yōu)勢體現(xiàn)在色階豐富、過渡自然,能真正表現(xiàn)出傳統(tǒng)意義上的“墨分五色”,充滿韻律感,且能蘊含更多的用筆信息,如中鋒、側(cè)鋒、行筆速度、落筆輕重等等。研墨的優(yōu)勢在作品裝裱后更為明顯,墨色更黑,更富于變化,而用墨汁的作品因為其表面的化學添加劑氧化,黑度不如裱前。

俞劍華《書法指南》云:“(用墨汁)為時間經(jīng)濟計,因甚便利,而一涉經(jīng)久之物,便萬不可用”。

近代墨汁的產(chǎn)生,與科舉考試有關。 試子們在應試時為節(jié)約時間,開始大量應用墨汁。但畢竟是傳統(tǒng)手工生產(chǎn)的墨汁,與現(xiàn)在的墨汁還是有所不同?,F(xiàn)在的科學研究證明,墨汁中的工業(yè)添加劑含有大量酸性物質(zhì),時間長了,會對紙張產(chǎn)生腐蝕作用,嚴重影響作品的壽命。雖然墨汁書畫的作品壽命有多長,因墨汁的配方和質(zhì)量不同,暫無定論,但墨汁作品短壽是個不爭的事實。所以從為自身及后人負責的角度出發(fā),傳世的作品一定不要用墨汁揮寫。

一切藝術(shù),歸根結(jié)底都是行為藝術(shù)。磨墨是傳統(tǒng)書畫行為的一個組成部分,用墨汁書畫,談何傳統(tǒng)?林散之先生書聯(lián)有“讀書真事業(yè),磨墨靜功夫”句,磨墨的過程可以緩解精神壓力,是一個放松心態(tài)和自我調(diào)節(jié)的過程,可以讓自己的書寫方式更加傳統(tǒng),更有詩意。 磨墨的過程中,可品茶,可讀書,可讀帖,可品畫,可構(gòu)思作品,如此,其作書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墨汁在生產(chǎn)過程中使用大量的防腐劑、添加劑和芳香劑,防腐劑多為苯酚或水楊酸,而為防止碳顆粒的沉淀,墨汁中會加入太古油,這兩種物質(zhì)多含酸,是影響作品壽命的主要原因。也有的廠商用氯化鉀和氯化鈣等電解質(zhì)作為防止沉淀或凝結(jié)的添加劑,這兩種物質(zhì)含有多量的硫和鉻化物,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同時墨汁現(xiàn)在多用亞力克膠等化工合成膠來取代早期的動植物膠。這種膠用膠量很大,會造成墨跡過分洇散,嚴重影響書畫效果。這些僅僅是我們通過臺灣學者的研究了解到的,此外墨汁中還含有哪些有害物質(zhì),我們尚不清楚。

注釋:

①〔漢〕劉熙撰〔清〕畢沅疏證《釋名疏證》卷六,清經(jīng)訓堂叢書本。

②〔唐〕徐堅撰《初學記》卷二十二 ,清光緒孔氏33萬卷堂本。

③《歷代書法論文選》 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版, 506頁。

④清包世臣《藝舟雙輯》卷五,清道光安吳四種本。

⑤康有為《廣藝舟雙輯》卷五,清光緒刻本。

⑥劉咸炘《弄翰余沈》《歷代書法論文續(xù)選 》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版,876-878頁。

⑦〔宋〕晁氏撰《墨經(jīng)》,明津逮秘書本。

⑧黃賓虹《美術(shù)叢書》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1230頁。

⑨〔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卷一,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⑩〔清〕包世臣《藝舟雙楫》卷五論書一,清道光安吳四種本。

〔宋〕晁氏撰《墨經(jīng)》,明津逮秘書本。

〔宋〕朱長文撰《墨池編》卷六,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趙希鵠撰《洞天清錄》清海山仙海叢書本。

〔清〕沈曾植撰;錢仲聯(lián)輯《海日樓札叢》卷八,中華書局,1962.07,第333頁。

笪重光《書筏》 崔爾平《歷代書法論文選編》,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版,561頁。

周星蓮《臨池管見》 崔爾平《歷代書法論文選編》,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版,561頁。

黃賓虹《畫語錄》 季伏昆著《中國書論輯要》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2002年版,548頁。

〔清〕梁章巨《退庵隨筆》卷二十二,清道光十六年刻本。

〔清〕包世臣《藝舟雙楫》卷六 ,清道光安吳四種本。

《宋朝名畫評影印本》文淵四庫全書812冊,465頁。

〔清〕戴熙《習苦齋畫絮》卷八,清光緒十九年刻本。

徐利明 《中國書法風格史》河南美術(shù)出版社 ,1997年版,447頁。

王鐸撰,魏文源編《王鐸贈湯若望詩冊》黑龍江美術(shù)出版社,2009年版。

丁文雋《書法精論》中國書店 ,1983年版, 206頁 。

《工筆畫》學刊,1990年。

劍華《書法指南》當代中國出版社,2013年10月版,第33頁。

猜你喜歡
磨墨制墨濃墨
墨語
讀者(2024年5期)2024-03-04 03:13:25
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徽墨”
洪陽洞尋友
濃濃墨香溢煤海
陽光(2020年5期)2020-05-06 13:29:18
濃濃墨香溢煤海
陽光(2020年1期)2020-01-15 04:23:22
墨:我的歷史黑不溜丟
飽蘸濃墨寫禪聲
五里亭外墨煙張
中華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12:09:21
無人磨墨
子洲县| 灯塔市| 安图县| 湘潭市| 静安区| 精河县| 宁乡县| 峨边| 金沙县| 特克斯县| 淄博市| 会理县| 西乌| 独山县| 岑溪市| 上犹县| 义马市| 开鲁县| 迁安市| 民乐县| 古浪县| 巫山县| 奉贤区| 景宁| 津市市| 长治县| 长葛市| 新干县| 贺兰县| 南漳县| 隆化县| 望谟县| 将乐县| 比如县| 任丘市| 浙江省| 漳州市| 天长市| 瑞金市| 芜湖县| 福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