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譯教學要達到提高學生翻譯能力的教學目標,就必須探尋最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模式。動態(tài)翻譯模式綜合分析影響翻譯過程的各個要素,使得翻譯過程的研究更具客觀性。此模式用于指導翻譯教學,注重翻譯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角度出發(fā),學生在翻譯課程中自己思考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從根本上提高了翻譯教學的效率。
【關鍵字】動態(tài)翻譯模式 翻譯過程 翻譯教學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transl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in a manner that canbest motivate students who can thus enhance their proficiency in this regard. A dynamic translation model can involve all the impacting factors in the process, making the research more objective. Such kind of a model applied in the teaching of translation can monitor all the subjects in the process, thereby encouraging th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class, thinking and resolving the problems and eventually improving the teaching.
【Key words】a dynamic translation model,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he teaching of translation
【中圖分類號】H 315 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020-02
引言:
翻譯課程作為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學高年級專業(yè)課,是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英語專業(yè)翻譯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通過詞句、篇章的翻譯實踐,使學生能夠了解基本的翻譯理論,以及中英兩種語言在詞義、詞序、語法形式、修辭手法、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掌握基本的翻譯技巧,具備雙語互譯的能力。目前翻譯課程展開以基本翻譯技巧為框架結構,輔以大量的翻譯練習,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從動態(tài)的翻譯過程模式探討翻譯教學,綜合分析影響翻譯教學的各種要素,能夠使翻譯教學過程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翻譯教學的效率。
1.影響翻譯教學的各個因素
“課程教學過程受到教學組織的影響。語言學習者學習的質量和數(shù)量,運用目的語進行交流的能力,都受到師生互動,課堂小組活動,學習者對材料的掌控,任務的多樣性以及任務順序的影響?!保℅raig,2000:3)也就是說,教師對于課堂的組織與學生對于課堂的接受程度是影響語言教學的主要因素。對于翻譯教學來說,學生的認知背景,學生進行語篇分析和句法分析的效度,學生的語言基礎,教師的認知背景和引導學生能力將影響翻譯課程的效果。具體的說,學生的翻譯過程包括對源語的理解和運用目的語重新進行建構。源語文本包含一定的信息和交際意圖。學生從他們已有的知識框架出發(fā),根據(jù)源語文本、自己的經(jīng)歷和內化的文本資料重建譯語框架。學生的認知背景,語篇的分析能力,對交際效果的預測能力,對于語義、語法、語序、語境、修辭手法等的把握是影響學生譯文優(yōu)劣的因素。歸結到一點“沒有嫻熟的雙語知識和技能作為基礎,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句空話?!保ㄍ趿⒌埽?001:57)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教師能夠在翻譯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可能遇見的難點和常見易犯錯誤:詞匯詞義選擇的精確性,語境的選擇,譯本的交際效果,句式結構的安排和修辭手段的選擇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個人駕馭語言的能力,篇章的理解能力,對篇章文化背景的掌握都是指導學生翻譯過程的重要影響因素。
2.基于動態(tài)翻譯過程模式的翻譯教學模式
“既然翻譯的本質是交際,就應該把翻譯置于整個翻譯語境中加以分析,放在影響翻譯的各種語境因素中去認識。”(栗長江,2008:64)翻譯的動態(tài)模式就是把影響翻譯過程中的各個因素列入翻譯研究的范圍之內,使翻譯過程的研究更為全面和客觀。翻譯從本質來看,是語際交際行為。翻譯作為交際行為,就是譯者對源語信息內容進行解碼,選擇適合該套代碼適合通過的信息通道,將信息重新構碼,形成新的語境系統(tǒng)的過程。信息解碼后,經(jīng)由信息通道到達譯語環(huán)境,將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譯者個人的百科知識,對于源語語境信息的把握,對于源語交際意圖的感知,譯語所處的文化對于源語文化的接受程度。翻譯的動態(tài)模式就是由這些要素組成的動態(tài)系統(tǒng)。
動態(tài)翻譯模式為:1.對源語信息的解碼過程,對于源語文本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的把握,明晰語境中各信息之間的指代關系,源語信息中若干難處理信息點——邏輯連接處以及文化信息——的確認;2.譯者根據(jù)譯語所處文化環(huán)境,選擇適合信息系統(tǒng)通過的語言,邏輯和百科信息通道;3.譯者重新構碼。譯者根據(jù)源語的信息意圖,找到譯語中可以表達這些語義的詞句,再根據(jù)源語的交際意圖,靈活進行語義、句法、修辭等層面的變通,運用滿足譯語交際需要的語言進行語篇的整體性傳譯。最終的譯文要與譯文讀者的期待視野和認知意圖相對應,還必須考慮到譯語的社會文化以及語言體系。
動態(tài)翻譯過程就決定了翻譯教學必須考慮各個影響因素,靈活的處理教學中和學生語言習得過程中碰到的難點。教師的翻譯過程與學生的翻譯過程不同,學生之間的翻譯過程也不同,對于語言的選擇,對于意圖的揣摩都有差異。這使得翻譯教學的靈活性大大提升。在翻譯教學中,我們假設教師的翻譯過程是一個標準的翻譯過程,學生的翻譯過程與教師的翻譯過程越接近,翻譯的最終成果也相對較為理想;不同學生的翻譯過程成為教師總結學生譯文出現(xiàn)問題的基礎,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提高的依據(jù)。
3.動態(tài)翻譯過程下的翻譯教學過程
動態(tài)翻譯過程指導下的翻譯教學把重點放在譯文的差異上。在比較之中,引發(fā)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建導性(facilitation)組織翻譯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是動態(tài)翻譯教學的核心?!敖▽Ф皇强刂撇攀羌钊祟惖闹笇栽瓌t?!保‵ord, 1992:202)因此我們可以把翻譯教學過程細化為以下七步:
第一部分,翻譯任務指派。選擇不同難度的翻譯篇章和句子,體裁可以從單句,簡單的散文文體,漸漸過渡到具有一定難度的復合句,文學作品以及實用文體;以三十人班級為例,將30人分為6-7組,要求學生以每小時150-200詞的速度完成漢譯英篇章,每小時300-400字的速度完成英譯漢篇章;并對篇章中需要重點處理的部分進行提示。
第二部分,翻譯過程監(jiān)控。學生進行翻譯實踐時,教師進行過程監(jiān)控,即監(jiān)控學生在翻譯過程中是否能夠根據(jù)原文進行語義,句法,修辭方面的語義重構,并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第三部分,譯文比較討論。各組譯文交換,讓各組成員對其它組的譯文進行討論,分析本組和其他組產(chǎn)生不同譯文的原因,并推舉小組長對本組分析討論的結果做出報告。
第四部分,譯文問題總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總結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并在全班范圍內進行集體講評。
第五部分,亮點賞析。分析總結學生中發(fā)現(xiàn)的好譯文,并給出參考譯文,讓學生將自己的譯文與參考譯文進行對照分析,在比較中讓學生體會在翻譯過程中是怎樣處理容易誤解或者是無法正確翻譯的部分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譯文與參考譯文以及佳作之間發(fā)生偏離的原因。
第六、七部分,課后作業(yè),作業(yè)評估。這兩部分是對上述過程效果的檢測,通過課后作業(yè)的操練,看學生是否能夠避免一些容易發(fā)生的錯誤,選擇具備特定交際功能,符合源語交際意圖的語言結構和語義成分。教師根據(jù)課后作業(yè)的完成情況,進行及時的評估,并調整教學的進度。及時的回饋信息,學生也能夠調整自己的翻譯學習。
4.課堂教學過程演示
基于動態(tài)翻譯過程的翻譯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由簡入繁的過程。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符合學生實際的翻譯材料。篇章對比教學過程包括兩個重點:一是學生之間譯文的對照;二是學生譯文與參考譯文之間的對照。教師在比較教學中要“充當協(xié)調員、協(xié)助人、咨詢員,給予學生及時的指點、檢查、反饋、診斷、評價、肯定、建議,并隨時接受來自學生的挑戰(zhàn)?!保ㄏ募o梅,2003:110)教師和學生的距離迅速拉近了,有效的溝通使得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交流效率提高,翻譯課程展開的形式也隨之展現(xiàn)出多樣性。下面以四句選自《橘頌》的學生譯文進行教學過程演示。
教師可以先把這篇散文分派給全班同學(分為6-7組,每組4-5人),并在翻譯實踐開始之前,將劃線部分作為重點語句,對重點語句的結構和語義進行指導;然后將原文分派給學生規(guī)定在一小時內完成。下面就四句重點語句的學生譯文進行分析和討論。
①I give my vote to the orange.
譯文:我最喜歡的是桔子。
我把票投給桔子。
若是投票給一年里所有的水果,我一定把它投給桔子。
②riot together upon the table
譯文:在桌上互相攀比
在桌上仿佛開始了暴動。
在餐桌上爭相媲美。
③But all this would count nothing had not the orange such delightful qualities of taste.
譯文:如果柑橘沒有這樣令人愉悅的舌尖感受,上面所說的一切也就淪為空談。
若是柑橘沒有如此甜美可口的味道,上面所說的一切也就子虛烏有了。
柑橘若是沒有如此美好的味道,上面所說的一切也就什么都不算了。
④Igrudge every marriage in that it means a fresh supply of orange blossom, the promise of so much golden fruit cut short. However, the world must go on.
譯文:我憎恨人們舉行婚禮,因為婚禮需要新鮮的柑橘花朵,這樣,柑橘花朵生出無數(shù)金色果實的希望也就隨之消失。但是,世界還是要繼續(xù)。
我憎恨每一場婚禮,因為婚禮需要新鮮的柑橘花朵,柑橘花朵就這樣失去了變成金色果實的前景。但是,人類還是要繼續(xù)生存下去。
我厭惡每一場婚禮。因為這意味著鮮橘花失去了變成金色果實的可能性。但是,人類還是要繼續(xù)繁衍下去。
對于以上四句的翻譯均來自學生譯文。我們可以就以上重點語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討論形式主要有兩種:一:學生分組討論,對以上七句重點語句進行集中討論,討論后給出每組認為較為優(yōu)秀的譯文,最后進行全班范圍內的譯文對比;二:教師給出對比譯文,由學生分組討論,并給出每組認為較為合理的譯文,并結合所學翻譯理論,對每組的選擇給出理論的支持。教師則在這個過程中給予指導和引導,使學生能夠迅速進入翻譯過程,發(fā)現(xiàn)翻譯中所的難點和重點,在獨立操練時避免失誤,迅速有效的完成翻譯任務。分析如下:
第一句中學生譯作的比較重點在于“投票”(vote)一詞是否應該直接翻成“投票”,還是應該詞語出現(xiàn)的上下文來翻譯。從學生的翻譯過程來說,初讀原文后作出的譯文一般是“我把票投給桔子?!钡?,學生在繼續(xù)翻譯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原作是以這句起文,描述作者喜愛桔子的緣由。從這個桔子的語篇功能來看,第一個譯文是學生持贊同意見的譯文。在確定最佳譯文時,學生會在各組中對該詞的準確翻譯進行討論,并試圖通過辯論的方式駁倒對方的觀點,讓學生了解英譯漢中結合語境以及句子語篇功能進行選詞的重要性。
例二中的“riot”是難點。學生會在“暴動”,“攀比”和“媲美”三個譯文中進行比對?!氨﹦印笔浅S米值溽屃x,但“riot”詞也可指鮮艷的顏色。學生熟知的語義是“暴動”,譯完后,學生也常常會感到譯文不甚理想?!芭时取笔菍W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對該詞基本語義的理解給出的較為合適的譯文。而“媲美”則是教師給出學生的最佳譯文。學生對三個譯文進行新一輪的比較,發(fā)現(xiàn)譯文三是最符合該句語境的:桌上有櫻桃、草莓、藍莓、鵝莓,他們的顏色各異,令人感到目不暇接,這是譯者作為讀者產(chǎn)生的心理反應,投射到譯文再造語境的過程,則翻為“媲美”令學生感到該譯文與之后的語言流從風格上來說更為匹配。
例三翻譯的重點在對于“count nothing”的語義把握和語言選擇。該句原文結構是省略“if”的條件狀語從句。學生一般能夠把握該狀語從句的結構,但是“count nothing”的語言選擇是學生處理的重點?!白犹摓跤小?、“淪為空談”、“什么都不算”三個譯文可以讓學生經(jīng)過討論對這三個譯文進行對比評判?!白犹摓跤小睘樗淖指癯烧Z,但是語含貶義,而原文為中性詞,“子虛烏有”是選詞失誤;“淪為空談”指的是對于事物的評論蒼白而空洞,語義符合,相比于“什么都不算”,語言風格與原文相近。
例四中的處理難點有三處。“a fresh supply of orange blossom”、“the promise of …cut short”、“the world must go on”。第一處,學生有把它直接翻成“新鮮橘花的供給”,使得前句的語義分布讀來生硬。把“supply”一詞進行動詞化,語義的流動就變得順暢起來。本例選取的三個譯文已經(jīng)在教師的提示下,進行了名字向動詞詞性的轉換。第二處“the promise of…”則為前途、希望之意,原文意為橘花就不會長成金黃果實。觀察譯文,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這個語義的把握比較到位。三個譯文都是可以接受的譯文?!皌he world must go on”句,譯文一按照原文字面意義進行傳譯,譯文與前文不連貫:“世界還要繼續(xù)”與前文“柑橘花朵生出無數(shù)金色果實的希望”聯(lián)系不緊密,譯文令讀者覺得突兀。譯者必須根據(jù)原文語境信息進行具體引申,令譯文與原文聯(lián)系緊密,使得譯文讀者能夠體會最后一句對于原文的總結功能。因此,譯文一無法譯出該句的語篇功能;譯文二和譯文三都翻出了柑橘花朵雖然無法生出金色果實,但是無論如何,人類社會還是會發(fā)展下去,不會受到自然界“云卷云舒”、“潮起潮落”必然規(guī)律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譯文二和譯文三都是可接受的譯文。
綜上,教師注重學生翻譯的過程,給學生帶來更多操練和思考的機會,并在練習中揣摩翻譯技巧在翻譯過程中的運用,對于譯品最終優(yōu)劣的評判則是通過對于多個譯文的對比分析由學生來進行最終的判斷。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yǎng)語篇意識,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翻譯鑒賞的能力和運用英語進行語言實踐的效率。
5.結語:
翻譯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對于單句和篇章的翻譯實踐,掌握雙語轉換語言技能,并培養(yǎng)語篇意識,具備一定的翻譯能力;翻譯課程的組織形式不能是照本宣科型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傳統(tǒng)教學方式必將使學生失去語篇意識,無法完全掌握各種雙語互譯技巧,翻譯教學活動的效率不高;基于動態(tài)翻譯過程模式的翻譯教學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上述傳統(tǒng)翻譯教學方式的不足。由于課堂的主體在這一翻譯教學模式下由教師變成了學生,教學效果的評測不能單純從語言的精確層面來考量,教師更要引導學生思考語篇的功能性,從功能性出發(fā)來評判譯文的優(yōu)劣。
參考文獻:
[1]Graig.Chaudron,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Orlando Florida, 1997, “Contrasting Approaches to Classroom Researc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anguage Use and Learning” [A].
[2]Ford. M. 1992. Motivating Humans: Goals, Emotions and Personal Agency Beliefs[M]. Newbury Park, CA: Sage
[3]栗長江. 文學翻譯語境化探索[M]. 北京. 線裝書局. 2008
[4]王立弟. 翻譯培訓如何提高翻譯品質[J]. 北京:中國翻譯. 2001(1)
[5]夏紀梅,現(xiàn)代外語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李晶晶(1981.12- ) 女,上海杉達學院外語系,講師,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