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fēng)漸起,殘留的暑意伴著雨滴緩緩劃過緊靠肩頭的油紙傘。西子湖畔,烏篷船內(nèi)龍井茶香如夢,裊裊而升。滕王閣上,小樓聽雨,俗世塵埃盡化成風(fēng),消散于煙雨深處。金秋九月,安于江南,靜賞隱世風(fēng)光,化景為情。
住進富春山居圖
近樹蒼蒼,疏密有致,溪山深遠,飛泉倒掛……一幅《富春山居圖》訴盡富春江河兩岸青山秀水,如幻美景;閱盡歲月蹉跎,覆滅重生。如今,山居畫卷已分為上下兩卷置于博物館中,但畫中美輪美奐的風(fēng)景卻依稀猶在。蔥蘢翠聳之間,茶山環(huán)抱之中,當(dāng)年畫中煙波浩淼的水墨意境依然栩栩如生。
初秋涼風(fēng)下,折一樹枝,沿著龍井茶園問的小道緩緩走著,富陽小鎮(zhèn)的寧靜、富饒讓人忘卻煩躁的俗世,平復(fù)焦慮的心緒。隨廊道而行,南宋小鎮(zhèn)的古風(fēng)一步步將你從現(xiàn)實中抽離,穿越畫卷回到曾經(jīng)的杭州,這兒便是一個依畫而生,寄情于景的世外桃源。
靜靜地泛舟湖上,仿古的木制小船搖搖晃晃,賞盡湖周美景,往來古今之間。廊間穿行,水、木、石三種自然元素隨處可見,置身于此仿佛是回到了大自然中,沒有鋼筋水泥的壓迫,沒有喧鬧的雜音,沒有世俗的浮躁,有的便是那難得的嫻靜。都說江南風(fēng)景如畫,談及此處便不得不提那碧波清水,光是杭州就有溫文爾雅的西湖、宏壯的京杭大運河、豪放不羈的錢塘江及鳥語花香的千島湖。杭州不缺好水,更不缺這好水帶來的閑情雅致。而游人在一杯清茶的時間里,品味著千年不變的怡然自得。
碧水青山喚悠閑
移步富春山居,又是另一番景象。獨具特色的室內(nèi)泳池,數(shù)十漆木堅挺地豎立著,搭建出一個傳統(tǒng)的木支架穹頂,高高地注視著布滿黑色馬賽克磚石裝飾的泳池。四周的石刻雕像唐突地依著舒適的躺椅,看似突兀卻也雅致。露臺上,兩個室外按摩浴缸水波徐徐,可以放松地躺在那兒,靜靜遙望群山。
縱情擁抱綠色,呼吸清新的空氣,或者學(xué)上一套舒緩簡潔的富春太極,專業(yè)導(dǎo)師引導(dǎo)的古典瑜伽,穿越茶園的慢跑,山林間的網(wǎng)球、高爾夫,抑或讓自己汗流不止的桑拿、蒸汽室。幽靜的田園生活,除了吟詩作對、風(fēng)花雪月,還多了幾分天然綠色的健康味道。體驗、舒緩、感受才是這隱居的真諦。
山間真味,嘗食鮮
“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吃對中國人而言都是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件事。來到杭州,自然應(yīng)當(dāng)嘗嘗當(dāng)?shù)氐拿牢丁?/p>
油而不膩、滿口飄香的東坡肉;酸甜可口、外脆里嫩的西湖醋魚;茶香四溢、滿口嫩滑的龍井蝦仁;一口咬下片片如鈴的干炸響鈴;肉色棗紅、芳香油潤的杭州醬鴨;造型豪華、松脆鮮辣又有著一股濃郁酒香的缽酒焗石蠔;樸實無華卻蘊含典故的蔥包燴;一碗成名的宋嫂魚羹,還有鮮香的西湖莼菜湯……細細一數(shù),值得一嘗的杭幫菜可真不少。此外,那些因地制宜的新鮮時蔬,更會讓不少吃貨停不下筷子。怪不得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先生會這樣贊譽:“天下酒宴之盛,未有如杭城也?!笨梢?,杭州菜的味道果然不凡。
古色古香的湖廊居,中式的屏風(fēng)、復(fù)古的燈籠、仿舊的臥榻……悠閑地坐在這邊用餐,一邊吃著,一邊還以為自己來到了舊時的茶樓,那濃重的江南氣息讓人身臨其境。午間,拿著本好書走進品書閣,書香、茶香,還伴著精致的茶點香。雖說讀書理應(yīng)心無旁騖,但偶爾的放松也可悟出別樣意境。
江南水鄉(xiāng)的一日三餐,愜意而從容,雅致而又不少人間煙火。在這幽靜的山野間品上一款即摘的自然鮮味,也不枉隱世江南一回。
七里山塘景似畫
“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處處樓前飄管吹,家家門外泊舟航?!闭f到江南,吳文化起源的姑蘇(蘇州)也是不容忽視的。同里、甪直、鳳凰、周莊……12個文化古鎮(zhèn)將蘇州的古韻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秀麗的山水、典雅別致的園林,還有那小橋流水人家的愜意,怪不得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都不禁為其賦詩一首。
“七里山塘”自古便有“姑蘇第一名街”之稱,來到蘇州自然少不得來這勝地一游。話說,這“七里山塘”的由來還和那些戀慕江南景致的文人墨客脫不了干系。相傳唐朝寶歷二年(825年),香山居士白居易從杭州調(diào)任蘇州刺史,見通往虎丘之路崎嶇難行,為便利蘇州水陸通運,便著力疏浚河道、清淤排澇,開鑿了一條西起虎丘、東至聞門的山塘河,并筑堤成街,栽桃種柳,終在虎丘與閶門之間筑成了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七里山塘”。千百年來,商旅往來頻繁、花船乘載佳人,這“七里山塘”燦若云錦,享譽天下。
于小橋流水間細細游覽,山塘街和山塘河有著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之貌。家家戶戶臨河而居,河上小船來往如梭,街上店鋪則鱗次櫛比。靜靜依偎在山塘橋邊,對面的老街口一座亭子護著一座碑,上面是風(fēng)流倜儻的乾隆爺御書——“山塘尋勝”。想來,乾隆爺六下江南,對這“七里山塘”也是念念不忘,不然又怎會有京城以山塘為藍本的兩條蘇州街呢?
花在堂間、人在花間
沿著平江路河溯河而行,跨過青石橋,穿過靜默幽深的巷子,一座江南風(fēng)情濃郁的老宅靜靜地佇立在南石子街上。打聽之下方知這是蘇州望族潘氏的老宅院,歷史未曾留下滄桑,反而愈顯風(fēng)韻。據(jù)說潘家門第顯赫,人稱“貴潘”,家族之中狀元、探花、舉人不勝枚舉,享有“天下無第二家”之譽。晚清重臣潘祖蔭為咸豐二年探花,官至軍機大臣,他酷愛金石收藏,所得西周青銅器大盂鼎和大克鼎,與毛公鼎合稱“海內(nèi)三寶”,就曾收于此宅?,F(xiàn)今,這座老宅古韻雖猶存,但更多的是園林文化與現(xiàn)代美學(xué)的結(jié)合。
緩緩走進大堂,濃郁的文人氣息伴著舒緩清雅的音樂隨身而動??諝庵腥粲兴茻o的淡淡墨香,讓人不禁想揮毫落紙,吟詩作畫。穿過園林,一路花香滿徑,金桂、玉蘭各式鮮花伴你前行。悄悄踏入室內(nèi),著色沉穩(wěn)的家具,透著蘇州人的精致與典雅。竹編的大床、落地的水墨畫,還有那絲絲書卷香,這里仿佛接連了兩個不同的時代,讓人流連忘返。
江南尋一味
古人吟詩作對喜好美酒相伴,今人游歷山水則好美食相輔。賞過風(fēng)景,自然要犒勞一下蓄勢以待的味蕾和胃。
蘇式格調(diào)的五彩蝦仁、蟹粉干絲、酸湯QQ魚、水芹香干,富含姑蘇老味的茴香酸湯肥牛面、萬三蹄髈面、奧灶面……那可是道道都來頭不小啊。先說說這奧灶面,據(jù)傳是乾隆皇帝微服私訪路經(jīng)蘇州昆山時,在一家小面館里吃了一碗紅油爆魚面,大贊味道鮮美,于是忙讓隨行公公打探一二,無奈公公聽不懂蘇州話,又怕皇帝怪罪,所以急中生智言道:“紅油面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奧妙?!鼻÷牶笮Φ溃骸懊嬖願W妙,奧妙的面灶。”自此,此面得名奧灶面。來蘇州的小伙伴記得吃這碗熱面時一定要將燜肉、爆魚放入面湯之中,如果分食便失去了它的奧妙之處。再說說這萬三蹄髈面,光看這名字便知這面定和明代富可敵國的周莊富商沈萬三有關(guān)。傳說沈萬三曾以沈家秘制的豬蹄髈招待過明太祖朱元璋,當(dāng)其被問及菜名時,為避諱與皇帝姓氏同音的“豬”字,靈機一動稱之為“萬三蹄”。而萬三蹄髈面便是這萬三蹄配上秘制湯面熬煮而成的。
行至姑蘇,“食”這一字已是陪襯,但真要品味周全也屬不易,畢竟老字號的特色美食哪能聚集一處呢?不過,若你行至七里山塘,記得品一品文人墨客的氣息,嘗一嘗姑蘇美食格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