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積林
如今中學生思想品德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理想信念模糊,缺乏誠信,唯我獨尊,法制觀念淡薄,價值觀錯位等。針對這些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的溫室花朵,教師何以面對?教化學生重在精神,貴在德育,刻不容緩。語文教師可充分利用教材強化對學生的德育滲透。語文教師善于通過語文教材將民族精神,傳統(tǒng)美德滲透到教學中去,怎樣使學生思想情感得到升華并達到落實行為的飛躍呢?筆者依據(jù)新教材做了些嘗試,效果明顯。
1.結(jié)合高中語文課文中的寫作背景和作者人生經(jīng)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如蘇軾的《定風波》,教師依據(jù)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指出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湖北黃州,此時,詩人蘇軾處在人生低谷、面對人生挫折,蘇軾寫道:“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學生從詩句中感受詩人那率真坦蕩的胸懷和鎮(zhèn)定自持的心境,及在風雨人生中特立獨行,安之若素的堅強精神。讓學生從詩歌中感受詩人的人格魅力,體會到詩人積極豁達的人生觀。李白的《蜀道難》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學生從詩歌中體會到詩人在封建等級社會制度下那崢嶸挺立的人格尊嚴。司馬遷的《史記》,教師通過講解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和所處的時代背景,認識到司馬遷是在忍受宮刑恥辱的情況下完成了鴻篇巨著《史記》,讓學生懂得堅韌的毅力,懂得了信念的力量,從而使學生增強了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奮斗的信心。
2.結(jié)合課文,再現(xiàn)詩歌中描寫的美好景色,讓學生從詩歌中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感受愛國主義情懷。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詩中描繪了壯美的北國風光,詩人面對祖國的壯麗山河,愛國情懷油然而生。詩歌也表現(xiàn)出大無畏的抗戰(zhàn)精神,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3.通過講解小說中人物情感的變化,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師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根據(jù)小說自編自演的課本劇展示出來。如教師在講解魯迅先生的《祝?!窌r,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學生表演之時,感受到封建社會吃人的本性,感受到國民的愚昧,麻木不仁,感受到封建禮教對人民的毒害,學生深入角色,如臨其境,更重要的是學生對祥林嫂的悲慘遭遇產(chǎn)生了同情和憐憫,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美好的品德。
4.精讀課文,深入體會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教師在講解屈原的《離騷》時,學生深感這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教師講到: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聲之多艱。學生根據(jù)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及詩句,感受到詩人的憂國憂民情懷,講到,“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時”,讓學生從句中感受到作者一心向善,至死不渝的人格魅力。
5.充分利用網(wǎng)絡技術(shù),下載德育素材的視頻,讓學生觀看,通過直觀畫面使學生心靈受到震撼。如教師每年都把“感動中國”頒獎視頻下載下來給學生觀看,還把全國道德模范人物視頻下載給學生觀看,如最美教師張麗莉的事跡,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楊善洲、龔全珍等人的事跡。教師要求學生寫出觀后感,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用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傳播正能量,達到德育目的。
6.組織學生開展集體活動,開展勞動實踐課,舉行運動會,合唱會等,教師帶領學生參觀當?shù)氐膼蹏髁x道德教育基地及烈士陵園。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集體主義精神,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懷。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德育為先。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受諸多因素影響,而教師,家長的影響巨大。所謂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一個合格的教師自身也要有較高的道德修養(yǎng),平常一定要規(guī)范自身的道德行為,這樣才能有激情對學生進行道德滲透,才能潛移默化影響學生。
★作者單位:新疆博樂第五師高級中學黃岡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