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瑞紅
一、重視應試技巧的語文課只能迫使學生閱讀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但今天的語文老師都在教些什么呢?是“術”,是答題的方法,是背離了人文涵養(yǎng)的追求,只是幫學生打造得分利器,而精神世界的蒼白貧瘠已無力顧及。而作為教育的初衷是什么?沒人再理會,老師要的是升學率、錄取率的年年刷新,所以現(xiàn)在的教育在大家看來只剩下了功利二字。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肩負著文化傳承重任的語文教學,同樣也顧不得這些。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需要在長期的持續(xù)閱讀中積累熏陶而來,但不讀書幾乎已成為了國人的通病,遑論自小就被當作填鴨被動接受極重課業(yè)負擔的學生呢?他們中能靜下心來讀書的又有多少?為“迫使”學生閱讀,高中語文教學便有一個不成文的常規(guī)作業(yè),那就是要求學生寫隨筆,督促學生保持一定的閱讀量。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zhàn)。初入高中的學生會被起初萬事從頭起的豪情壯志激勵著,用心寫一階段;繼而一部分開始懈怠,偷懶應付了事;此時老師的檢查落實一定要跟上,督促乃,“鞭策”之,直到讓絕大多數(shù)學生養(yǎng)成習慣。
二、因造假受懲戒引出的反思
在一次檢查作業(yè)中發(fā)生的事情讓我感慨良多。我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作業(yè)“造假”,他撕下以前的隨筆粘掉批閱的日期,重新貼在本子上以備檢查。面對這樣的作業(yè),一時間我深感無言以對。而這個學生在高一時性格樂觀開朗、充滿自信,而且熱衷于班級工作,上課回答問題也很積極??傻搅烁呷碗y看到他之前的種種狀態(tài),甚至出現(xiàn)這樣幼稚的“造假行為”。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敷衍作業(yè)事小,弄虛作假事大,這是做人做事操守底線的問題,不能等閑視之。懲罰是必須的,但如何懲罰是個問題。平日里有打手心作為懲戒,但面對這種情況,更應該讓他對自己的行為有深刻反思。我讓這位學生解釋一下有這種行為的原因,他紅著臉說:作業(yè)太多了,實在沒時間寫才這樣做的。我對他說,一直覺得他是個情商很高,品行也不錯的孩子,這么做不值得,這樣的行為不僅讓老師感到很失望,而且行為性質(zhì)惡劣,影響他在老師心目中的形象。并要求他限時補好作業(yè),同時寫一下自己通過這件事有何感想,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深刻的反省。
第二天看到這個學生7頁稿紙的《反思亦為談心》后,為我了解這個少年打開了一扇窗。他保證讓我看行動看表現(xiàn),絕不會再犯這種性質(zhì)的錯誤。這個孩子,是我們教育對象的一個縮影,作為老師,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群有個性、想法和追求,并充滿生命活力的青少年,他們有自己的美與快樂,愛與哀愁,可是作為家長和老師的成年人又能體會多少。
三、教育應關照學生個體差異
冷冰冰的教室和講臺,如果再加上冷冰冰的老師,他們熾熱的青春年華將何去何從?我時常在想,當學生面對人生的困境和打擊時,我們的學校教育究竟于他有何幫助?課堂上老師滔滔不絕講的是知識點,解題思路,答題技巧,因為每個人頭上都懸著高考指揮棒,我們的課堂顧不得也容不下人情人性的體諒和關照,學生的任務就是把學習搞好,至于學生的性格養(yǎng)成、品行培養(yǎng)乃至心理健康狀態(tài)沒人關注,也無暇關注。時有中學生犯罪、自殺、弒親等等極端事件見諸報端,出事了,人們吃驚感嘆,議論紛紛,或者是無惡意的閑人以作飯后的談資,真正能深入思考的又有幾個人?在一把尺子衡量的評價機制下,對個體差異的關照就難以實現(xiàn)。
走筆至此,忽然想起一幅漫畫,頗有意味。一棵樹下,猴子,大象,鴨子,雞,狐貍,兔子,金魚站成一排,面對講臺,一位老師手拿教鞭說:為了公平起見,我們的測試標準是統(tǒng)一的,誰先爬上那棵樹就算誰贏??雌饋碛行┗奶?,但又是那么現(xiàn)實。
四、努力給學生心底注入溫暖
我面對的多是中途迷路的選手,他們中掙扎努力的不在少數(shù),只是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更加艱苦。迷茫失落的情緒時常會占據(jù)主導,這種情形下,老師的引導更為重要。我希望在學生的成長之路上,自己可以是一盞照亮灰暗的明燈?,F(xiàn)在人們愛強調(diào)成功教育,似乎不出人頭地就是失敗,我反對這種功利的價值觀,而是向?qū)W生傳達另一種價值觀:做一個堅強勇敢、誠實善良的人,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在生活中注意關照和實現(xiàn)自己內(nèi)心的平靜,少為紛繁外物所侵擾;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來豐富你的人生,帶你領略人世的萬千風景。
我努力在這有些缺乏溫度的教育中注入一些溫暖,讓學生在學習知識之前,先學會做人,心存感恩,善待生命,學會用心感受生活,用心體諒親情,用心結交朋友,能夠放眼遠望,看到書山題海之外,尚有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來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尚有雄奇壯麗的大千世界等待我們?nèi)ヌ剿靼l(fā)現(xiàn)。
好在我們看到,一點一點的改變正在身邊發(fā)生。由下而上又自上而下的反思在蔓延,改革在探索,通向羅馬的大路在條條開掘,少年,時光正好,明天更好。
★作者單位:寧夏銀川市賀蘭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