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安
辭掉副縣長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鄉(xiāng)土情懷”,彰顯了我們這個時代“大眾創(chuàng)業(yè)”的正常態(tài),衰敗的農村在召喚“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劉濤離開“公門”瀟灑走一回
劉濤1981 年出生,北大畢業(yè),三十出頭就被任命為湖南臨澧縣副縣長。出人意料的是,正當春風得意時,半年前他卻辭官回鄉(xiāng)當農民,租賃100 多畝土地,建起紅心獼猴桃種植示范基地。同時籌建網上銷售平臺,不僅銷售自己的水果,還銷售家鄉(xiāng)的葛根、臘肉等土特產。從無到有,從一片荒地到碩果累累,劉濤坦言“很享受這個過程”。(6 月17 日《湖南日報》)
公門中人辭職總會引起一番說辭,幾多解讀,既有功利性的“官帽雖取下,權力還有余香”,也有“為詩意辭職點個贊”等。總體歸納大致有兩方面的說法:
一方面,官員辭職是在商海里用官帽子“舀錢”。這樣的情況的確有,主要體現在一些賄官、腐官身上;另一方面,“進入公門者,能夠光宗耀祖也”。這部分人把公職當鐵飯碗,當養(yǎng)家糊口的工具,公職難求,棄之可惜。
人的思維總是隨著社會的變遷而發(fā)生改變的,就像我們對劉濤的辭職一樣。在外人眼里,“北大畢業(yè)”“30 出頭副縣長”“團派任職經歷”, 這些能夠灼傷人眼球的光環(huán),我們既然看得見,作為當事人的劉副縣長豈能不知,我們都扼腕嘆息了,他又怎能不知珍惜?但是他能夠在人們不解的目光下毅然決然脫下“公袍”,昂首挺胸地走出“公門”,一定有他的想法和活法,我們的驚詫與愕然只是功利心使然。既然劉濤辭職沒有違背道德和法規(guī),我們就無權指指點點。
可喜的是對于劉濤的辭職,這次大家終于異口同聲點了贊,這說明“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時代已經開啟新紀元,人們對“勞動創(chuàng)業(yè)”的觀念正在回歸“正常態(tài)”,這個時代讓“勞動光榮”“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的理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有著高學歷、對農村生活耳濡目染經歷的劉濤辭官回鄉(xiāng)當農民,是一件好事情。誰能夠讀懂劉濤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詩意情懷”呢?
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農民工離鄉(xiāng)背井,漂在北上廣,讓城市高樓林立了,但是我們祖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故鄉(xiāng),卻由此“衰敗不堪”了,“空巢的老人”“ 留守的兒童”“正在逐步消失的村落”,讓“兒時的故鄉(xiāng)”就像魯迅先生小說里描述的一樣,只能夠靜靜地躺在我們的記憶深處。星星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也還是那個月亮,只是芳草侵古道,難聞犬吠聲。這個時候,劉副縣長辭職回來了,鄉(xiāng)土之情不能忘。
農村廣袤無垠的土地,就像老媽媽張開的懷抱,迎接這位歸來的高知游子,兒時記憶的情懷,必定讓劉濤激情四射,不做副縣長,做個“新農民”,“北大畢業(yè)”的經歷必定會讓劉副縣長的“紅心獼猴桃園”碩果累累。
沒有任何法律規(guī)定公職人員許進不許出,想擠破頭顱入“公門”那是你的事,辭掉副縣長的公職回鄉(xiāng)謀發(fā)展,那是劉濤們的自由。劉濤辭職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鄉(xiāng)土情懷”,彰顯了我們這個時代“大眾創(chuàng)業(yè)”的正常態(tài),衰敗的農村在召喚“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劉濤離開“公門”瀟灑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