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頓
在2015年4月的第3周,A股新增開戶數(shù)300多萬,股市的又一個瘋狂期來臨了。
股市不僅出產(chǎn)百萬富翁,還出產(chǎn)段子。比如經(jīng)典的段子是,公交車上的大媽也開始討論股市了,那么股市又離暴跌不遠了。這種說法表面上有道理,但暗含著某種優(yōu)越感,似乎大媽就不配買股票似的。其實,一個健康的股市,是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的?;蛘哒f,在現(xiàn)代社會,股票已是除了現(xiàn)金、存款之外較有力的金融工具,在有些發(fā)達國家,很多人都沒存款,但是卻擁有股票。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迄今已經(jīng)25年。對一個人來說,25歲是最好的年齡;對中國的證券市場來說,也是如此:年輕,有無限的可能,但又擁有很多非理性的沖動。
中國最早的證券交易所,歷史則又要悠久得多。它于1918年6月6日在北京開業(yè),到2015年6月,已滿97歲。1916年,孫中山就想在上海搞證券交易所為革命融資,不過北京政府拒絕批準。經(jīng)過多方努力,兩年后,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才得以在北京開業(yè)。此后,上海、天津等地,都陸續(xù)開辦了證券交易所。
和中國現(xiàn)代史上的很多新鮮事物一樣,受政局變動等因素的影響,這些證券交易所注定無法獲得連續(xù)性。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16日,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簡稱軍管會)規(guī)定,軍管期間暫停證券交易。4月15日,天津市軍管會接管了1948年就已停業(yè)的天津證交所,同時也接管了其中的官僚資本。在此基礎上,天津市軍管會籌建了新的天津證券交易所,1949年6月正式開始營業(yè),1952年7月關閉,運營了3年多。
這是新中國在證券業(yè)的最初嘗試。在50年代初的社會主義改造中,證券交易所作為被改造的對象,消失了。上世紀50-80年代,長達30年的時間里,證券交易都是和資本家聯(lián)系在一起的“資本主義經(jīng)濟運行方式”,成為被批判的對象。改革開放后,中國終于認識到資本的雙重性,它是搞活經(jīng)濟不可或缺的手段。到如今,除了擔心暴跌外,擁有股票實在是一件充滿期待的事。
證券交易得以運營的核心是信用體系。股民購買一個公司的股票,就形成了契約關系,就是信任該公司的經(jīng)營能力,這種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契約,可以買賣,從而成就證券交易這個特殊的行業(yè)。對上市公司來說,發(fā)行債券是用空間換時間,在短時間內(nèi)募集到企業(yè)發(fā)展的資金。如果沒有證券交易市場,比爾·蓋茨和喬布斯技術王國的建立,可能需要幾百年的時間;而人的生命,不過百十年,實在太短。
從意識形態(tài)色彩濃厚的“資本家”,到充滿人生悲喜的“股民”,從這種用詞的變化可見中國證券業(yè)終于走入了正軌。中國人喜歡用“炒股”這個詞,說明投機的成分仍偏大。人們期待不遠的將來,進入股市是一種真正的投資,購買公司股票,首要目的是分享公司的發(fā)展成果,而不是馬上甩賣。那時,對普通人來說,股市才是一個可依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