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
易水河邊散散淡淡的楊樹林子,樹葉嘩啦啦地搖曳著,間或悠悠地落下幾片。河里沒有水,干涸的河床灰兮兮的,蜿蜒在山石和叢樹中。當年荊軻就是在這樣的地方和燕丹作別的嗎?肯定不是在我腳下這等蕪雜的地方,我想,怎么也應(yīng)該是一個空曠坦蕩的處所,有寬闊的驛道相通,而且應(yīng)該有一個作別的亭子。太史公在《史記·刺客列傳》中盡管對荊軻作了重點的記述,但是對當時作別的情況,也就是寥寥不足百字,具體地方可沒有透露。
站在易水岸邊,荊軻拿著那卷沉甸甸藏著鋒利匕首的地圖,冷冷地看著眾人,看著眾人不同的眼神:期待?悲哀?鄙夷?崇拜?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已經(jīng)沒有了退路,自己是想拖,但是昨天太子催促了,該成行了,說再耽誤時間恐怕前一天為了燕國大任樊於期主動獻上的人頭就會爛了。他大叫一聲:筆墨伺候!兩個妹妹馬上展開了早已準備好的木簡。他冷冷地望一眼那并不很湍急的河水,忽然一陣風,掀起了他的衣袂,腰間的玉佩撞到了青銅的劍護,泠泠作響,一種難以名狀的寒栗襲上心頭。于是揮筆:風蕭蕭兮易水寒……
高漸離那會兒應(yīng)該是坐在亭子邊上的吧,他們一行坐著最高檔的馬車由燕下都迤邐而來。作為國際級的音樂人,筑是高漸離須臾不能離開的吃飯家伙。筑有十三根弦,他憑著出神入化敲擊十三根弦贏得了無數(shù)粉絲。太子丹是自己的哥們兒,至于荊軻,雖然和自己不是一路,但是這家伙竟然聽得懂自己彈奏的曲子。于是,和荊軻訂交!不過,當高漸離看到荊軻寫下的詩的時候,真的忍不住掉下了眼淚,“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怎么會這樣呢?完成任務(wù)不就行了嗎?高漸離內(nèi)心一陣迷茫。荊軻此行兇多吉少,他早就作這樣的推想。這時一經(jīng)荊軻點破,他的眼淚便如斷線的珍珠,撲簌簌流了下來,敲響了身邊的筑,響起的是流行的哀婉之極的變微之調(diào)。
太子丹這時是淚流滿面的。他心里很明白荊軻并不愿意為了燕國的事業(yè)英勇就義,但是燕國的事業(yè)需要荊軻,這件事自己的老師鞠武和大隱士田光在理論上已經(jīng)論證很久了。一個俠客,盡管荊軻無論專業(yè)水平還是藝術(shù)修養(yǎng)都已經(jīng)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但是他骨子里是一種無政府主義和極端的個人英雄主義。對這種人,首先要待之以禮,要把他恭維得讓他自己都飄飄然忘記了姓什么,然后要投其所好,最后才能曉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你不是說到秦國沒有禮物嗎?樊於期的人頭我給你搞定了,秦王要的地圖也給了你,為了成功我甚至花重金從一個婦道人家那里買了那把天下無雙的匕首。秦王贏政是和自己光屁股長大的,對他的野心和殘酷自己最清楚不過了。沒辦法,為了燕國的大業(yè),一切都無所謂了,不然燕國和自己的明天就屈指可數(shù)了。太子丹看到荊軻的詩,加上高漸離擊筑彌漫出來的哀傷,他的哽咽漸次變成了偶爾的嚎啕。和著高漸離的筑音,荊軻唱了起來,太子唱了起來,大家都唱了起來: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對于所有的史書,我最服膺太史公撰寫的《史記》了,不僅因為他塑造歷史人物、描繪歷史事件實在引人入勝,更因為太史公撰寫時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使得他記述的歷史非常接近于真實,被史學界公認為信史。然而,在一個歷史人物和歷史崇拜了幾十年上百年上千年之后,誰知道他當時具體的情況和心態(tài)呢?太史公也一樣。
文字的歷史越接近真實越是杜撰的,但沒有文字美麗的杜撰,歷史也就不存在了。
我在一塊石頭上坐下,遠處可以望見易縣縣城雜樹掩映的參差樓宇,另外一處的山頭上,有一幢聳立的塔,那應(yīng)該就是遼代建的荊軻塔了。據(jù)說易縣還有荊軻墓,我想應(yīng)該不是真的吧。秦始皇會讓刺殺他的人下葬到燕國?決不可能。我想這些都應(yīng)該是后人出于對英雄的敬仰和崇拜而建的。
對荊軻的敬仰乃至崇拜始于何時呢?最古老的文學形式詩歌,關(guān)于荊軻的,就我所知很有名的有兩首,一首是晉代陶元亮的《詠荊軻》:“燕丹善養(yǎng)士,志在報強贏。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另外一首,是寫文章罵武則天卻讓武則天倍感舒服而且痛感人才流失的初唐四才子之一的駱賓王,他的詩是在易水邊上送朋友時寫的:“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憋@然,由于太史公的塑造,后代人眼里的荊軻,成了為正義事業(yè)義無反顧殺身成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英雄。
眺望著荊軻塔,我很想問:荊軻啊,你一個衛(wèi)國人,真的是那樣為了“正義”怒發(fā)沖冠拍案而起凜然前往視死如歸嗎?在你進入秦宮時,在你后來展開地圖的時候不是和秦王近在咫尺嗎?憑你高超的武藝,就是不用浸了毒的匕首也會手到擒來,怎么用了匕首還跑偏呢?我實在難以理解。對了,當時送別的場面,你發(fā)現(xiàn)了沒有,以太子丹為首的送行人員,衣皆縞素?;逇?,實在晦氣!誰的主意?
易水河到了夏天還會流淌起來,但是戰(zhàn)國時期的水已經(jīng)永遠流逝了。
(責編: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