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亞軍
【摘要】:襄垣鼓書作為晉東南地區(qū)歷史悠久的說唱藝術,一直保持著它獨有的藝術魅力,本文通過筆者親身去襄垣采風,現(xiàn)場觀看盲人鼓書團的表演后,以此闡述自己對襄垣鼓書的認識,對襄垣鼓書發(fā)展現(xiàn)狀的擔憂,及引起現(xiàn)狀發(fā)生的原因和解決方案的個人建議。
【關鍵詞】:襄垣鼓書;現(xiàn)狀;原因;保護發(fā)展
一、襄垣鼓書簡介
襄垣鼓書,也稱鼓兒詞、襄垣調。屬于一種地方曲藝,是由盲藝人說唱的“鼓兒詞”和明眼人說唱的“柳調”結合形成的曲種,起源于襄垣,流行于上黨地區(qū),即今長治、晉城一帶。由宋金鼓詞演變而來。有記載的歷史約有三百多年。
據(jù)當?shù)厝藗髡f,明末清初時,在襄垣地區(qū)的盲人紛紛走街串巷“卜卦”為生,他們常常把卦辭編成合轍押韻的唱段,配上比較好聽的民間小調,以此招徠更多地生意。清代乾隆初年,襄垣盲藝人成立了“三皇會”,建立了當時最早的民間社團組織,來宣傳襄垣鼓書,進而也有了拜師學藝的行規(guī),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襄垣鼓書的發(fā)展。隨著固定的社團組織的成立,盲藝人也開始轉變?yōu)橛眯∑焦陌樽嗾f唱,形成固定板式,稱為“鼓兒詞”,拓寬了自己的受眾人群。再后來,盲藝人引用一些人們耳熟能詳?shù)拿耖g故事、神話傳說作為唱詞進行說唱。到了道光年間,盲藝人們在原來的基礎上吸收了當?shù)氐拿窀栊≌{以及道士的化緣調,在充實原有曲牌的同時,也豐富了歌唱的表現(xiàn)力。咸豐年間,盲藝人們又開始吸收上黨梆子、秧歌唱腔等,使得其曲調和板式又有了較大的發(fā)展。清朝光緒年間,又有藝人把煙花柳巷中歌妓的歌調與民間小調糅合,固定成一種唱法,名為“柳調”。盲藝人的“鼓兒詞”與明眼藝人的“柳調”結合,形成襄垣鼓書,流行于上黨地區(qū)。清末民國初年,盲藝人段小五又創(chuàng)造增加了起板、二性、垛板、截板,并將搶板改造成緊搶板和慢搶板,使鼓兒詞的形式更豐富更完善。后來,又有人創(chuàng)造了由鼓兒詞轉唱成戲曲的“轉板”。
襄垣鼓書比較常見的表演形式是在桌上放一只矮木架支書鼓,放在中間,演唱者持挎板、鼓鍵擊節(jié),另一人用老胡或二胡伴奏,樂隊圍桌呈弧形而坐。鼓師坐在中間。襄垣鼓書以坐唱為主,主要是因為鼓兒詞都是盲人演唱,明眼人加入后有了站立表演唱的形式,主要演唱柳調。演唱形式多種多樣,有獨唱、領唱、對唱、伴唱、合唱等,在表演長篇書時,也要根據(jù)情節(jié)來分配角色進行演唱,由多人分任其中的主要人物角色,以獨唱、對唱、齊唱等形式,來表述情節(jié)和刻畫人物。唱腔方面有慢板、快板兩種。在伴奏樂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當屬打擊樂,書鼓、書板、大鑼、大釵、鏜鑼、小錚、梆子等,都由一人演奏;弦樂有京胡、二把、胡胡、二簧四大件。人數(shù)再多時可加三弦、二胡、中胡等。
同多數(shù)說唱藝術一樣,襄垣鼓書的唱腔也屬于板腔變化體,曲調優(yōu)美,既擅敘事,又擅抒情,有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一般是鼓兒詞、柳調兩種曲調相間使用,但有時也只選用一種,此外還有搶板(鼓兒詞或柳調之間較長的連接部分,用于描述場景,因速度不同,分為慢、快兩種)、哭板(分為大哭板、小哭板、散哭板三種)。襄垣鼓書在演唱中經(jīng)常融入襄垣秧歌、上黨梆子、上黨落子等其它劇種的板腔,這種情況俗稱“風攪雪”。
襄垣鼓書有著豐富的傳統(tǒng)書目,代表小段書目有《小二姐做夢》、《小兩口爭燈》等80多段;中篇有《楊七郎打擂》、《高文舉宿花亭》等40余部;長篇書目也有《五女興唐傳》、《金鞭記》等30余部。
二、襄垣鼓書發(fā)展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筆者曾現(xiàn)場觀看了襄垣盲人曲藝隊的演出,在讓人耳目一新的同時,我們又不得不深思襄垣鼓書日益衰退的現(xiàn)狀。分析原因,我想有這么幾點:1)襄垣鼓書的藝人一直以盲人為主,其演唱的曲目沒有文字曲本,多是口口相傳。這就對鼓書的傳承造成障礙,所以從事襄垣鼓書的藝人就越來越少;2)襄垣鼓書至今還是鼓書藝人的一種謀生手段,曲藝隊條件簡陋,又沒有經(jīng)費,直到近年來,政府才給他們發(fā)放“低?!?。即使這樣,鼓書仍舊處在土生土長、自生自滅的生存狀態(tài)。3)隨著社會進步,盲人們可以在盲校學習其它手藝,演唱襄垣鼓書已經(jīng)不是他們的唯一生計了,所以愿意學習襄垣鼓書的人也就太少了。4)當?shù)胤窖缘木窒扌裕沟孟逶臅穆牨娫絹碓缴?,難以被大眾所接受,這也就限制了襄垣鼓書的長遠發(fā)展。5)鼓書和秧歌已經(jīng)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了,無論是唱腔、唱詞,還是舞臺表演等各方面都已落后了,所以最為不受具有流行因素的年輕一代歡迎。
三、襄垣鼓書的保護與發(fā)展
如何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并使之發(fā)揚光大,更是值得我們去考慮的問題。除了加強政府的保護和在人財物各方面的支持外,還要組織和包裝正規(guī)的襄垣鼓書說唱團,讓其能夠通過媒介走向群眾,得到更多人的追崇。
以上提到的這些問題需要引起每個人的重視,否則我們將面臨著這些民間藝術“絕跡”的不堪后果。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呢?我認為,首先要加強當?shù)卣闹匾暎瑥娜肆?、物力、資金等各方面去扶持襄垣鼓書,將鼓書作為當?shù)氐奶厣珌戆l(fā)展。其次是要組織創(chuàng)建兼創(chuàng)作和表演于一體的,更為專業(yè)的樂團和機構,在保留傳統(tǒng)曲目的基礎上,一定要有自己新的創(chuàng)作曲目,這樣才能不失藝術的新鮮感。最后則是要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代替方言中的一些不懂的詞義,以此擴大觀眾的接受領域,讓更多的人都能聽懂和理解它的內涵。
我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襄垣鼓書”都能重整旗鼓,像京韻大鼓、東北二人轉那樣為人們所熟知,邁向中國文藝隊伍的最前列。我們更希望,通過“襄垣鼓書”的發(fā)展,能帶動更多的藝術劇種深入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