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最后一天。漫漫一千俄里之內(nèi),都是俄羅斯廣袤千里、幅員遼闊的疆土——我親愛的家鄉(xiāng)①。
茫茫長空,一片蔚藍。只有一片白云——仿佛是在輕輕飄浮,又似乎是在裊裊融散。微風(fēng)斂跡,天氣暖洋洋的……空氣就像剛剛擠出、還冒著絲絲熱氣的牛奶一樣新鮮!
云雀在悠揚地歌唱,大脖子鴿子在咕咕叫喚,燕子在靜悄悄地飛來掠去,馬兒在噴著響鼻,不停地嚼著草,狗兒一聲不吠地站在那里,溫順地輕搖著尾巴。
空氣中彌漫著煙火味和青草味,其中還夾雜著一絲焦油味,一絲皮革味。大麻地里的大麻枝繁葉茂,郁郁青青,散發(fā)出一陣陣香烘烘、醉陶陶的氣味。
一條坡度平緩的深深峽谷。兩邊的坡上長著幾排爆竹柳,一棵棵樹冠似蓋,枝葉婆娑,下面的樹干卻都已龜裂了。一條小溪從谷底潺潺流過,波光粼粼,似乎可見水底的小石子在微微顫動。遠處,天地合一的地方,一條大河就像連接天地的一道藍瑩瑩的花邊。
沿著峽谷,一面坡上是一個個整潔的小糧倉和一間間雙門緊閉的小庫房;另一面則是五六家木板鋪頂?shù)乃赡巨r(nóng)舍。每一家的屋頂上都高高豎著一根掛著椋鳥籠的竿子,每一家的小門廊上都釘著一匹鬃毛直豎的小鐵馬……護窗板上信手涂畫著一個個插滿鮮花的帶把高水罐。每一間農(nóng)舍前都端端正正地擺著一條完好無損的小長凳,一只只貓像線團那樣蜷縮在墻根附近的土臺上,警覺地豎起透明的耳朵在細聽……
我鋪開一件披衣,躺在峽谷邊沿,四周到處是整堆整堆剛剛割下的干草,清香撲鼻,讓人心醉神迷……睡在這干草堆上,那真是美滋滋的!
孩子們那頭發(fā)卷曲的小腦袋,從每一個干草堆里紛紛鉆出來。羽毛蓬松的母雞在干草里翻尋小蚊蚋和小昆蟲,一只白嘴唇的小狗崽在亂蓬蓬的草堆里翻來滾去地自在嬉耍。
幾個長著亞麻色頭發(fā)的小伙子,穿著干干凈凈、下擺上低低束著腰帶的襯衣,蹬著笨重的鑲邊皮靴,胸脯靠在一輛卸了馬的大車上,在伶牙利舌地相互取笑。
一個臉龐圓圓的少婦,從窗口探出頭來張望。她笑盈盈的,不知是小伙子們的說笑讓她忍俊不禁,還是亂草堆里孩子們的嬉鬧使她笑逐顏開。
一個年老的主婦站在我面前,她身穿一件嶄新的家織方格呢裙子,腳蹬一雙新嶄嶄的厚靴子??招拇笾樽哟傻囊粭l項鏈,在她那黑黝黝、瘦筋筋的脖子上繞了三圈,斑斑白發(fā)上系著一條帶紅點的黃頭巾。老人的眼睛和藹殷勤地微笑著,皺紋密布的臉上也堆滿了笑容。嗨,這老人也許有七十歲了吧?……不過,就是現(xiàn)在也依然看得出來:她當(dāng)年是一個美人兒!
她把那被太陽曬得黝黑的右手五指大大張開,托著一罐直接從地窖里取出來的、未脫脂的冷牛奶,罐壁上凝著一層珍珠似的小小水珠。老人家把左手掌心里那一大塊余溫猶存的面包遞給我,說:“吃吧,隨便吃點兒呀,過路的客人!”
一只公雞突然咯咯地大叫起來,還起勁地不停撲扇著翅膀。作為回應(yīng),一頭關(guān)在欄里的小牛犢慢慢悠悠地拖長調(diào)子“哞”了一聲。
“啊,這燕麥長得多好呀!”我那馬車夫的聲音傳了過來。
哦,自由自在的俄羅斯鄉(xiāng)村生活,是多么富庶、安寧、豐饒??!哦,它是多么的寧靜和美滿!
我不禁想到:皇城圣索菲亞大教堂圓頂上的十字架②,還有我們城里人費盡心血所追求的一切,在這里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①1872年2月,居住在國外的屠格涅夫晚年身體多病,十分想念自己的祖國,故寫下了這篇文章。②指1878年的俄土戰(zhàn)爭,當(dāng)年1月,俄軍占領(lǐng)阿德里安堡后又準備進軍君士坦丁堡,準備重新讓東正教的十字架掛在圣索菲亞的大教堂上。
(選自《屠格涅夫散文詩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版)
賞析
“我們城里人費盡心血所追求的一切,在這里又算得了什么呢?”當(dāng)這樣的問題矗立在我們面前,我們該如何應(yīng)答?屠格涅夫幾近素描的寫法,給我們展現(xiàn)了19世紀俄羅斯的鄉(xiāng)村生活:富庶、安寧、豐饒。風(fēng)景秀美,萬物自由,大人孩子和樂安詳,六畜興旺。難怪作者感嘆:“哦,自由自在的俄羅斯鄉(xiāng)村生活?!薄芭?,它是多么的寧靜和美滿!”然而,讀了文后的注釋我們才清楚,此文系屠格涅夫旅居國外,因思念家鄉(xiāng)而寫下的一篇回憶之作。且不管他寫的是否完全真實,單從文字描述的畫面和飽含的情感看來,作家是對家鄉(xiāng)傾注真情的。家鄉(xiāng)在他心中一定是最美的風(fēng)景的了。其實,哪一個人的家鄉(xiāng)不是自己心中最美的風(fēng)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