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潮瑩
初秋,風(fēng)微涼而非刺骨,天上厚且低沉的云似乎撐不了多久就會再次落雨。我走在步行街的廊橋上,望見不遠(yuǎn)處低矮的臨水老建筑,便忍不住隨性前往。
下了廊橋右拐,路過“涼皮涼面麻辣燙”的小吃攤、平價服飾大賣場,穿行于泥濘的露天菜市場,再經(jīng)過一家漁具店,終于又一次見到那常年被青藤掩映的融光橋,如老友重逢。
前兩日總下雨,邁上臺階,要低頭看路,小心地行走才不至于滑倒??聵蚶辖肿怨攀欠比A之地,不知曾有多少商客、游子如我這般小心翼翼地行走在雨后的融光橋上,鞋底與青石板間細(xì)軟的青苔廝磨,日復(fù)日,年復(fù)年地用匆匆腳步打磨光滑了橋面。
走下橋,繞過一家理發(fā)店,繼續(xù)漫步于河道旁的長廊下。行人極少,偶爾遇到迎面而來的人大概也都是老街居民,手里拎著一路滴水的拖把,或是一把剛從菜場買回的青菜。沿河皆是白墻粉黛,建筑物的門窗、廊柱,以及架起的閣樓外墻,都是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為主。透過半掩的門、狹小的雕花木窗,屋里昏暗得只勉強能瞧見樸素整潔的陳設(shè)。有幾間小屋里靜坐著老人,八仙桌上的收音機悠悠地唱著越劇,昏暗隱蔽的小屋中倒也自成天地。若不是墻上的時鐘恪守本職地嘀嗒跳動著,我?guī)缀跻獞岩衫先嗽诙汩_日光的同時也避開了時光流逝。有只紙盒擺在廊柱下,我探身去看,原來盒子里蜷著只肥花貓。那貓受了驚也不過是眼神迷離地仰頭注視我一會兒,又自顧睡去。一路走過,不少人家都在河岸邊洗衣淘米用的石階上辟出一小塊空地,講究些便砌一個小巧的水泥花壇,瀟灑的就直接用幾只破瓷盆填上土種植菜蔬。再簡單的生活也該被允許填充進(jìn)美好,正如那些細(xì)蔥嫩菜、小花小草皆在其間隨性生長。
小橋,流水,人家。單單這三個詞就足以令人遙想起老街的溫婉多情。然而在時光靜好的另一面,老街同時存在著它的不光鮮——這里電線到處糾纏、老化又脫落,因此發(fā)生過多次火災(zāi);建筑物墻面上常見裂縫,屋內(nèi)漏雨,許多舊房屋面臨倒塌;深巷里擠著不少外來租客,天井中污水橫流,四處張貼“辦證刻章”一類的小廣告……除了這些污點,老街隨著時光變遷也逐漸陷入尷尬的境地:城市中心轉(zhuǎn)移,昔日繁華不復(fù),一步步被周圍新興起的商業(yè)區(qū)包圍緊逼著縮小范圍。不知曾多少次傳出老街改造的消息,甚至有規(guī)劃方案刊登在本地報紙上,但至今仍遲遲未見有所行動。老街如置身于靚麗新貴之間的老婦人,衣衫破舊,紅顏已逝,不由得局促不安。
我所認(rèn)識的柯橋老街,是千百年來風(fēng)云商客演繹繁華之地,是世代老街居民夢中縈繞不散的窗外流水聲,更是一代代柯橋人繞不開的水鄉(xiāng)情懷。有些自私地想,或許老街的現(xiàn)狀正是最好的狀態(tài):不被喧囂打擾,固守溫婉明媚,在原地等待著厭煩了鋼筋水泥與燈紅酒綠的我們?nèi)ヌ綄?、去回味生活最純真的樣貌。但我也明白老街需要新的活力,需要改頭換面展現(xiàn)更好的一面。所有的我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居民,都需要在守舊和變革間尋找平衡,為老街尋找嶄新的起點。
柯水長流,融光橋上的青藤黃綠又綠黃,老街亦不老。
(指導(dǎo)老師 沈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