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6日下午,在河南濮陽清豐縣韓村鄉(xiāng)西趙樓村一處人工湖里,有人溺亡。死者名叫孟瑞鵬,今年24歲,是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國教學院的一名大三學生。最初的新聞報道稱,孟瑞鵬是為了救兩名落水兒童跳進湖里的。但隨后,劇情卻發(fā)生了反轉(zhuǎn)。被救兒童稱:“孟瑞鵬用腳往后一跺,那個欄桿就掉下去了,然后我們?nèi)齻€都掉下去了。”據(jù)此,當?shù)鼐秸J定,孟瑞鵬不是救人溺亡,而是不慎落水。
此事在網(wǎng)絡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孟瑞鵬的親屬和同學聲稱:“不求回報,只要公道?!?天后,在良心的煎熬中,落水兒童的母親盧小利向警方說出了實情,承認是自己害怕?lián)熑?,教小孩說了謊話。在3月3日孟瑞鵬遺體告別儀式上,盧小利帶著孩子一起向其下跪道歉。
多維解讀
“溺水”的人性及道德呼喚法制護欄
孩子被人救起,其母親卻因為怕承擔責任,便信口雌黃,歪曲英雄見義勇為的事實;因為怕年幼的孩子說真話,不惜教孩子說謊……這個母親的言行遠超大多數(shù)人的想象,也打破了良知與道德的底線,讓公眾驚詫莫名又義憤填膺。
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是救命之大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兩個被救起的小孩,激流之中稚嫩的生命險遭滅頂之災,而被救之后其母親的一系列舉動和教育或?qū)е缕湔J知的模糊及道德的減損?;蛟S年幼的她們還不能明白母親為何這般,然而在日后漫長的人生旅途中,自己和他人遭遇不測時,面對正義之舉、救命之恩,她們又該如何明辨是非、尊崇美德?而實事求是、謹守良知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課,傳遞愛心、禮贊英雄也是維護公共道德的人性柵欄,更是彰顯見義勇為和人性之美的根本所在。
溺水的身體不易救起,“溺水”的人性及道德更難拯救。好在這位母親在多方努力之下,終于勇敢站出來,承擔責任,說出真相,表達感謝和愧疚,可見良心的譴責和公眾的拷問已使其戴上沉重的心理枷鎖。而此事也要引起深層次的思考, “溺水”的人性及道德呼喚法制護欄,應該適當追究說謊者的責任,提高自私自利傷害他人行為的法律成本,警戒他人,匡扶正義。唯有多管齊下,方能告慰見義勇為者的靈魂,溫暖逝者家屬冰冷的心。最重要的是,借此平復因冷漠和自私而不斷受傷的社會信任,弘揚社會正氣。
否認被救背后的不健康義利觀
雖然過程一波三折,但好在濮陽警方最終調(diào)查認定孟瑞鵬溺亡前有救人行為,這對犧牲的英雄及其親友來說都是莫大的安慰。但是,雖然結(jié)果讓人安慰,過程卻實在讓人寒心。被救孩子家長的行為不僅誤導了警方調(diào)查,也讓很多善良的旁觀者的心受到了無形的傷害。
救人是義舉,舍己救人更是令人肅然起敬的義舉。但英雄的“義”在現(xiàn)實的被救者家長面前遭遇的,卻是赤裸裸的“利”。人有趨利避害的天性,但如此的趨利避害卻讓人所不齒。因為,在趨利避害天性之外,人之為人,還在于有基本的良知——至少,要做到不說謊。但家長出于利益的考慮,連這些最基本的也沒有做到??鬃诱f:“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币馑际?,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孟子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的義利觀,作為孟氏瑞字輩后裔的孟瑞鵬顯然無愧于自己的祖先。但不幸的是,在義利面前,一些人可以做到舍生取義,但另一些人卻連底線都失守,義字放腦后,利字放中間,為了利可以不管不顧。
不健康的義利觀會對社會產(chǎn)生極大的負面影響,要想消除這種影響,除了在全社會進行健康的價值觀教育外,還需要讓見利忘義者受到懲罰,付出代價,讓他們最在意的利益受損,如此,才能讓君子和英雄得好報,讓小人和見利忘義者得警示,才能讓社會風氣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