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5日,我國第52個“學雷鋒日”當天,有媒體記者與合肥市明珠居委會城市生活e站的志愿者、87歲的李玉珍老人一起做了個實驗。在一家購物中心的大廳內,老人假裝因為低血壓而暈倒在地。數位市民從老人身邊經過,卻都快步離開。直到5分鐘后,一位身穿黃色上衣的女孩沖到老人身邊,一把抱住老人并小心翼翼地把老人從地面上攙扶起來?!半m然地上很涼,但我被這個小姑娘扶起來的剎那,我的心是暖和的。”談起被好心的姑娘攙扶起的心情時,老人的眼里噙滿了淚水。
隨后,他們又在一家快餐店前做了同樣的測試。但是這一次,在8分鐘內,有87個人經過老人身邊,卻沒有一個人愿意上前攙扶。對于這個測試結果,李玉珍老人說,她能夠理解大家的內心想法,也能明白大家不愿意惹是非的心情,并笑著說:“我仍然相信,這個世界還是好人多!”
多維解讀
“扶老”測試太任性了
老人倒地,扶不扶?這在以前不是什么問題,但現在卻成為問題了。不是公眾道德水準下降了,而是人們被一些老人訛怕了。雖然訛人的老人不多,但出現了幾個,經過媒體的傳播和放大,也就使扶老人成了一件有風險的事。不扶老人,有兩個顧慮,一個是怕老人訛人,一旦被訛上了,后果很嚴重,不僅名譽掃地,還要損失好多錢;另一個顧慮則是怕幫倒忙,老人倒地,未必就應該馬上扶起來,如果不懂專業(yè)知識,貿然扶起老人,可能會傷了老人。如果要說這87個都不是什么好人,都沒有善心,可能也是冤枉人的,估計大家是看到這位老人太“老”了,害怕出事,畢竟同樣是老人,87歲與60多歲的老人是不一樣的。
但無論如何,用老人“假摔”來測試人心,這是不足取的。如果你辛苦去扶起摔倒的老人,雖然沒有訛你,但卻發(fā)現人家原來是在“算計”你,是在測試你,也會讓人感到被欺騙和傷害。街頭“扶老”測試,87人經過無一人攙扶,這87人或許也有不少人看出了老人是“假摔”的,畢竟老人不是演員,不太可能會有很高的演技,伎倆也可能早被揭穿了。一個故意摔倒的人,又如何能夠測試出他人的善良?正如種下一顆偽善的種子,如何能結出至善的果實?總之,“扶老”測試太傷人,老人也不該有如此“任性”的行為。
“學雷鋒日”為何還會有87人不“扶老”
雷鋒精神我們學習了52年,如今卻依然停留在“扶不扶”這樣的簡單問題上,這不能不說是這個時代的傷痛和悲哀。“扶不扶”是一個既老生常談又常談常新的話題,裹挾著道德、法制、社會保障等多重爭議?!胺觥痹醋杂趦刃牡纳颇詈偷赖聹蕜t,“不扶”則反襯出法制的不健全和可能面臨的風險。這不是危言聳聽,因為扶起倒地老人而招惹是非的情況已經屢見不鮮,甚至一些人還因此成為了職業(yè)“碰瓷人”。本來出于一片好心,扶起倒地的老人,卻不料因此被訛,真是有苦難言、好人難做。
如何讓“雷鋒”不受傷,而且頗有市場,關鍵就要靠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保障。通過完善見義勇為制度來推動和保護好人好事和善行義舉,要用法律來激活人們心中的道德信仰,把人們的善心、愛心、熱心最大程度地鼓動起來、凝聚起來,為人們踐行雷鋒精神撐起一片天,讓人們既能夠也愿意理直氣壯、光明正大地學雷鋒、當雷鋒,而不是見義勇為之后既流血又流淚。學雷鋒,不能僅限于純粹的道德教化,更需要必要的法制保障。要用法制來保護雷鋒和雷鋒精神,讓雷鋒和雷鋒精神沿著時代的足跡大膽向前走,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