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簡介
漆永祥,北京大學中文系與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教授、副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北京高考語文閱卷領導小組副組長。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高三的同學和他們的家長又將經(jīng)歷一次漫長醋熱的“黑色六月”,其中煎熬,真可謂“誰解其中味”,怎么形容也不過分!我作為一個過來人,同時又自80年代后期起連續(xù)多年參加高考歷史、語文等科目的評卷工作,對考生因缺少答卷經(jīng)驗而丟分的現(xiàn)象,很是有一些遺憾與感慨?,F(xiàn)將我多年來評卷中遇到的卷面問題及回避之法總結為“七忌七宜”,期望能給同學們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雖然所舉的例子大多是語文、歷史試卷中的問題,但在各科考試中也具有普遍性,如果考生能按以下所論答卷,“高考幫你加10分”,就絕非虛語。
一忌潦草涂抹,宜卷面整潔
這話乍一看,是老生常談。你會說:“什么呀!我們老師每天也這樣說。我自己也知道,還用你瞎說?!鼻衣?,當你將試卷答完以后,即認為自己的事做完了。但你卻往往忽略了這時你的答卷仍在替代你與閱卷老師對話,閱卷老師看不到你是帥哥還是美眉,他對你除了答案內容正確與否外,就只能在卷面上留下粗淺的印象,所以卷面就是你的臉面。
高考閱卷時,正是我國一年中無論南北都最熱的時節(jié)。各省采取的閱卷方式大都是流水作業(yè),也就是說在一周的時間內,一位閱卷老師每天翻來倒去地閱同樣的一道題(這是保證公平與客觀尺度最有效的方法)。這對閱卷老師而言,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是一種煎熬與折磨,其痛苦一點也不亞于答卷的考生。盡管閱卷老師懷著對考生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來做這項工作,可是當一位老師在炎炎酷熱、精疲身累中打開一份試卷,看到滿篇涂抹、龍飛鳳舞而幾不能識的文字時,如果是你,能有好心情,能判高分嗎?
明白了卷面整潔的重要性,我們再來看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我個人認為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怕時間不夠,急于答卷,故下筆如飛;一種是平日積習已成,潦草慣了,想改也改不過來。從字面看,屬于答卷不潔的情形大致有這么幾類:1.或字大如斗,刺眼欲飛(男生居多);或字如小米,模糊不清(女生常見)。2.或旁行斜上,“一行白鷺上青天”;或直線向下,“飛流直下三千尺”。3.或疏朗得一字不見一字,或擁擠得一字摞著一字。4.或涂抹得面目全非,看不清到底寫的是什么;或到處勾乙打著箭頭,如四至八道地理圖。無論文科考生還是理科考生,這樣的卷子都很難得高分。
在此,我給大家的書寫建議是:用一般的書寫速度,寫字時可稍用連筆,但必須讓閱卷老師很清晰地認出你的每一個字,絕對不可將一個筆畫很多的字,用一筆將它畫完,像懷素的“狂草”,這是最忌諱的。另外,字體的大小要以所答內容的多少來定。寫字時,行距要平直并有間隙,清晰而成行,不要上行與下行摻和在一起。卷面盡量不要涂抹,即需涂抹時,在文字中間輕輕劃一道橫線即可,而不是隨便勾上兩筆,或者抹幾個圓蛋蛋、打兩個大叉叉,剌目驚心!偶爾可用涂改液,但大面積或整行整段的涂改,則只能耗費你本就不多的時間,因此建議沒想好前不要急著寫,如果一定要用涂改液之類的,就用好的涂改紙,既快又效果好。
此外,在平時要盡量用沒有線格的白紙來練習寫字的行距與字間距離,基本做到橫直豎齊。做到這點其實并不難,只是現(xiàn)在的學生條件優(yōu)越,平常寫字用的都是有格子的筆記本,一到考試就寫得歪歪扭扭。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的考生,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
二忌滿篇錯字,宜減少杜絕
如果說卷面是否整潔是你的臉面,那么錯別字就像你臉上的瘡疤。一份試卷中有一兩個錯別字,就像青春陽光的臉上長了兩顆“美麗痘”,極為正常。而如果你的試卷中到處都是錯別字,則像滿臉長了惡瘡,處處都是膿包。你也可以想象閱卷老師看到后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因此,滿篇錯字,就成了考生應當忌諱的第二大項。
一般而言,錯別字的出現(xiàn)有如下幾類:1.生僻字。有些同學為了顯示自己有水平,常用一些生僻字詞,以示博學,結果弄巧成拙。2.無意中出現(xiàn)的錯別字。這在于平時的積累,如果平時就錯別字滿篇,考試時當然會錯。3.由于緊張或疏忽造成的錯別字。有些同學,一場考試自始至終都高度緊張,腦子里一片空白,平日熟悉的字詞在考場上就是想不起來,只好臨時亂寫聊以搪塞。4.繁簡混用造成的錯別字。很多同學在考卷中也寫繁體字,這不應算錯,但最常見的是一個字中繁簡混用,這種“半簡半繁”字,當然是錯字。5.最常見也最為不可原諒的,是許多考生平時記筆記或寫字時自造的“速寫體”,比如將“問題”“國家”等詞用一種只有自己認識的符號表示,閱卷老師當然就當錯字對待了。6.在選擇答案時,對一些拿不準的答案故意寫模糊字。例如標準答案可能是“B”,也可能是“D”,有的考生就寫一個像“D”的符號,再在中間輕輕地劃一橫線,讓閱卷老師去猜,那么我可以告訴你,閱卷老師是不會上這個當?shù)摹?.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書寫外國國名、地名、人名及少數(shù)民族人名時,盡管評分標準規(guī)定寫同音字不算錯,如“克倫威爾”可譯寫成“可倫威而”,但如果將“馬可波羅”寫成“媽可波羅”,則會產(chǎn)生滑稽可笑的荒誕效果。另外,標點符號的正確運用也非常重要,大部分考生都忽略了此點,或一“逗”到底,或一“點”到底,沒有其他的標點符號出現(xiàn),這也會給閱卷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
考生在答卷時,上述現(xiàn)象除了平日習慣寫錯的字無法一時改變過來外,其他多可避免。生僻字最好不用,因為沒有這個必要;考場上要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不要緊張;外國地名、人名等最好仍用課本里的習慣寫法,最為穩(wěn)妥,即便想不起來,也要用中性穩(wěn)妥的字詞;要注意標點符號的規(guī)范使用;至于你的“獨創(chuàng)字”,你腦子里要有一根弦,可千萬不要使用!
三忌大開天窗,宜設法補漏
“文革”時期出過不少“白卷英雄”,這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今天的高考中,當然沒有了白卷考生,但“開天窗”者卻仍大有人在。也就是說,很多考生知道對選擇填空等題盡量寫一個答案去碰運氣,但對問答題及論述題等拿大分的題,卻經(jīng)常因沒有時間或不知答案而付諸空白,這是考生在答卷時應該忌諱的第三大問題。
同學們可能要問:“既然不知道答案,當然應空白處置。”答曰:“否!否!”考試是考生與考題、自己和閱卷老師心與智的較量,你必須想法贏得閱卷老師對你最大的同情與好感。大家都知道體育比賽最講公平,所有規(guī)則都幾乎無懈可擊。然而,在許多球類比賽中還是有“擦邊球”這樣的說法,甚至在足球比賽中還有所謂的“合理沖撞”規(guī)則。高考即如同比賽,要盡可能地在考場規(guī)則與參考答案允許的范圍內,用一切手段得分(當然不是讓你抄夾帶或其他形式的作弊),每一分都要竭力爭取,不可輕易放棄。
有的同學也深知“補白”之法,在試卷中不留空白,但所補乃荒唐亂寫,甚至有些刺眼的字句,這樣會取得反效果。因此“補白”亦要得法,應對之策,就是前面所述的打“擦邊球”。舉一個例子:文科考試各科都有材料分析題,實際答案就在材料中。有的同學也不想空白,就將原材料抄一段上去,此大謬也,不能得分。但如果你將材料進行一番組織,或者將材料中的話稍加改變,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盡管所答與正確答案相去甚遠,但老師看了,也會給你一兩分,因為你畢竟用了腦子思考和處理材料了。其他題型也是如此,只要你能“擦邊”就能得分。但“擦邊”的意思一是說你得與標準答案多少掛點鉤才行,如果問的是魯迅的散文你答的是巴金的小說,那寫再多也沒用;二是不可荒唐亂寫。正如體育比賽一樣,你做出規(guī)則允許之內的小動作是可以的,但出格了就會被裁判逮個正著,黃牌甚至紅牌都有可能出示給你,所以此法最高妙也最危險,一定要謹慎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