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領(lǐng)
河南人愛說“中”。
“中不中?”
“中?!?/p>
我自小在河南中部的一個小山村長大,不管是與父母親還是和鄉(xiāng)鄰之間對話,常常是用這種簡明扼要、不拖泥帶水的干脆利索的方式進行。
“中”,用這個字代表一句話,在我們村子的話語中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長大之后才知道,這種一個字的簡捷話語,不光是我所在的村莊這樣說,我們鎮(zhèn)、我們縣甚至在整個中原,隨處都能聽到。
我的父母和中原的鄉(xiāng)親們一樣,從幼年到老年都生活在山村里,他們的上輩和上上輩都是這樣與山為伍,與土為伴,在勞動中誕生,在勞動中老去。他們沒有多少文化,有的只是對土地的深厚感情。祖輩到今天,經(jīng)歷了多少年我無法計算,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是在勞動中度過一生的。勞動使他們沒有多余的時間去講究語言的修辭,沒有力氣去唱歌般繞著舌頭婉轉(zhuǎn)說話,他們都是辛勤的勞動者,把時間看得非常金貴。他們的話語是在勞動中產(chǎn)生的,也是在勞動中進行的,所以他們往往要用最快的速度,最明了的語言,把最準確的意思表達出來。因為,說話是要費力氣的,少說幾個字就能省些力氣多干些事情。
在河南,在中原,中,是最簡約的字,是最簡約的一句話。很多場合這一個字就能代表他所問的全部內(nèi)容,也能把別人所問的全部內(nèi)容回答出來。它應(yīng)用之廣泛,內(nèi)涵之豐富,表達之深刻,使其它任何字不能取代的,它絕對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字。
在河南人的嘴里說出的“中”字,是肯定的,是不可動搖的,像板上釘上的釘,像地上砸出的坑。
河南人都說“中”或“不中”。有的人說得重,有的人說得輕,聽起來很隨意,但河南人并不隨意說出來的。如果他們說哪個人“中”,那這個人就是可交朋友之人。如果說哪個人“不中”,他們就會永遠把那人記住,不與他交往,凡說機密的話便不讓他聽到,和那人在一起處處都會提防著。
我是河南人,是一個三十年前便離開河南的河南人,在很多地方工作過,聽過不少方言和普通話,但外省的話我一句沒學(xué)會,至今鄉(xiāng)音不改,常說“中”或“不中”。不是因為太看重河南話,是我至今還沒有發(fā)現(xiàn)哪里的方言能像河南人說的“中”一樣簡明而深刻。有的朋友給我開玩笑地說:“你們河南人懶,說話都不愿多說一個字,就會說‘中‘不中?!蔽乙恍α酥⒉徽f什么。一笑不是說他對河南人的看法有偏見,而是他對這個“中”不甚了解。不說什么是他讓我無話可說,因為他對中國文化的真諦沒有弄清楚。在這里我說一句河南人狂妄自大的話,不理解“中”字的人,要么是外國人,要么是沒文化的中國人。這不是我一個人的觀點,占中國十分之一人口的河南人都是這么認為的。
一個“中”字,寫起來只有四劃,讀起來只有一個發(fā)聲,但它卻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內(nèi)容,蘊藏了太多太多的思想。
不是河南人自大,因為說“中”字就不能不說中國,我們是中國人,中國的國名從哪里來?《辭源》上是這樣解釋的:“上古時代,我國華夏族建國于黃河流域一帶,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國,而把周圍我國其他地區(qū)稱為四方。后成為我國的專稱。”這一解釋我認為可視為官方觀點,從這一觀點推論,“中國”名稱的由來,與這“中”字是有淵源關(guān)系的?!爸性边@個稱呼來自于“中國”還是“中國”來自于中原,這并不重要,我們完全可以把中原看作是狹義的中國,把中國看作廣義的中原。
這樣就可以斷定,中國的名稱的起源是我的老家河南,或者中原。遠古時候人們就把中原看作天的中心,地的中心,因此歷朝歷代都在爭中原,甚至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這種說法不只是一句鼓勵將士奮勇作戰(zhàn)的口號,而是中原在王者的眼中就是中心,就是正宗,就是名正言順,就是天經(jīng)地義。
既然有中心又有四方,四方又分東西南北,那么我們的祖先們?yōu)楹尾灰苑较蚋懈鼜姷臇|西南北的某一方叫國名而偏叫“中”呢?這就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思想和文化,精神和文明,聰明和智慧。儒學(xué)《中庸》開宗明義指出:“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不倚叫“中”,不改變常規(guī)叫“庸”?!爸小钡囊馑际翘煜碌恼溃坝埂本褪翘煜虏灰椎姆▌t,即定理。“中庸”,就是要求人們?yōu)槿颂幨朗冀K保持不偏不倚,永遠執(zhí)中協(xié)同。這是任何時候都不能改變的法則。
由此可看出,“中”字不但是方向所指,也是哲學(xué)的名題,更是文化的體現(xiàn)。中國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實現(xiàn)民族的復(fù)興,國家的昌盛,這是五千年文明和燦爛文化的結(jié)晶。也是“中”字哲學(xué)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jié)果。
中國文化中還有“陰陽五行”說,在五行之中,“中”代表日月水火土中的“土”和紅黃藍白黑中的“黃”,恰好中國人又是黃皮膚,以此解釋“中國”之名,亦并不為過。河南人說“中”,是中國人尚“中”的一個縮影,“中”字哲學(xué)對中國人的影響之深遠,是無論多么聰明的老外也永遠無法理解的?,F(xiàn)在講和諧社會,什么是和諧?我認為就是不偏不倚,不形成過大的落差,有活同干,有喜同喜,有福同享,只有這樣才能其樂融融。
“中國”這個國名自古就有,不論朝代怎么變更,國名一直承續(xù)。說明中華的文化一直在承續(xù),中華的文明一直在承續(xù),中庸的思想一直在承續(xù)。我國的哲學(xué)名著《周易》強調(diào)“其用柔執(zhí)中也”,可見“中”也是《周易》要表達的一個重要哲學(xué)思想,更是哲學(xué)的一種最高境界。
在中國,無論儒家還是道家,都推崇“中”字哲學(xué)。因為一個“中”字道出了人生的立身之道,國運的昌盛之訣,處世的不敗之本。
歷代想作王者都去爭中原,中原人常常處在被爭奪的中心,他們怎么辦?只好不上、不下、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強、不弱、不大、不小、不方、不圓、不偏、不正、不軟、不硬、不長、不短……采取的一切生存辦法就是用一個字來總結(jié)概括:“中”。故名思意,取中間,保中立,隨大流。因為稍微偏了、斜了、前了、后了、高了、矮了,后果他們自己就難以預(yù)料。
社會上有“河南人就是中國的猶太人”的說法,這是夸河南人的,我能聽出來,意思是河南人聰明,對此我持贊同的觀點。不因為我是河南人,是河南人真的聰明,他們從孩提時代開始,就把一個深奧的字說得輕松而著意,是他們真正讀懂了“中”中所蘊涵的人生哲學(xué),所包括的萬物不滅的要旨。
河南人“中不中?”
“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