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也是冬天。一個骨瘦如柴的女人來到我家門前。
她頭發(fā)蓬亂,臉色蒼黃,穿著一件空蕩蕩的破舊花棉襖,和一條褪色的灰布褲子,手中提著一個白布口袋。她輕輕推開我家虛掩的大門,縮縮瑟瑟地探進(jìn)頭來。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點米,我的孩子餓得直哭!”她沒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紹下去:“我也是大學(xué)畢業(yè)的。哪,你看?!彼吨钟蓛?nèi)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證來,“這上面都寫著的,這是我以前的照片!”由于好奇,我接過她的身份證。那是一個富態(tài)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細(xì)碎的發(fā)髻,整整齊齊地貼在頭上,淡淡的雙眉,彎在那一雙滿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還盤著一個蝴蝶花扣。
我端詳著那照片的時候,她就一個人絮絮叨叨地講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個人帶著四個孩子,飽一天,餓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錢,喝稀飯都不夠!孩子們餓得抱著我哭,我只有厚著臉皮出來討點米。我只要米,不要錢,我不是叫花子,我是憑一雙手吃飯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走了好幾家,都說不出口,又退出來了!我怎么到了這一天!”她撩起衣角來拭眼淚。
我將她的布口袋裝滿了米。她抖動著兩片干裂的嘴唇說道:“這怎么好意思?您給我這么多!這怎么好意思!謝謝,太太,我不曉得怎么說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著淚背著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見了那個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門前,我打那兒經(jīng)過。她皺縮得更干更小了!佝僂著背,靠在門框上,臉上已經(jīng)沒有三年前那種羞怯的神情了,咧著一嘴黃牙,陰森森地笑著,用一種熟練的討乞聲調(diào)高聲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賞一點吧!”只聽得門內(nèi)當(dāng)啷一響,是金屬落地的聲音,接著是一聲吆喝:“一角錢拿去!走,走,誰叫你進(jìn)來的?你這個女人,原來還自己洗洗衣服賺錢,現(xiàn)在連衣服也不洗了,還是討來的方便!”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賞一點吧,太太,一角錢買個燒餅都不夠!”“咦,哪有討飯的還討價還價的?走,走,在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樣子?”那女人的嘴笑得更開了:“再給我一點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臟了,再多給一點!”
呯地一聲,大門被踢上了。那女人回過頭來,冷笑了一聲,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經(jīng)不認(rèn)得我了!
(選自《聶華苓作品選》,有改動)
讀后一品
文章通過一個女人的可悲命運,旨在揭露生活的逼迫使人喪失了地位、尊嚴(yán),最終淪為乞丐的社會現(xiàn)實。作者其實想借此告誡我們:不要自暴自棄,要挺直腰桿做人,用自立、自強(qiáng)、自尊來做一個真正的人。
思有所悟
1.作者在刻畫人物時,最突出的寫作手法是什么?
2.小說突出描寫了女人行乞時的四次“笑”, 顯示了她人格的逐步扭曲,請簡析每次“笑”所顯示的內(nèi)容。
3.結(jié)尾的“冷笑”“漠然”表明什么?
4.文章題為“人,又少了一個”,而篇末寫這個女人還活著,為什么說“少了一個”呢?
5.概括本文的主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