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知不足、不知足”,是陪伴孫其峰先生八十多年繪畫藝術歷練的座右銘。看似簡潔,但要得其精髓、行至到位,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可能是像攀登珠峰一樣的挑戰(zhàn)。
孫先生的解讀是:知足,是對待生活我已經很知足了,能吃飽就行了,穿什么衣裳、坐什么車都行;知不足,是自律、是審視自己的不足,不管是繪畫技法也好、思想認識也好、待人接物也好,都有不足;不知足,是指治學的心理狀態(tài),就是對好多書像欠了賬似的,看過的還想再看看。
中國人有很多與“足”和“知足”相關的哲思和箴言。
知足常足:人沒有過多的要求就能時常覺得滿足、快樂。知足常樂:知道滿足就會經常快樂?!独献印返谒氖拢骸暗溎笥诓恢?,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钡莱隽俗屓诵臐M意足、享受快樂常態(tài)的道理。
知足不辱: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羞辱?!独献印匪氖恼拢骸爸悴蝗瑁共淮?,可以長久?!庇靡詣袢瞬灰澋脽o厭,于是可達到“無欲則剛”,從而因守正直正道而受人尊重。
知足知止:知道滿足,知道適可而止?;蚋辉谥悖阂罎M足,不要貪得無厭。漢·劉向《說苑·談叢》:“富在知足,貴在求退。”
許多事看起來難,實則并非那樣的難,有心、有勇氣、嘗試之,發(fā)現(xiàn)凡人也可做到,如王石登珠峰。問題是因為難,大部分人會將難假想般地放大,從而從內心退卻,我稱之為心理放棄。蕓蕓眾生中,我們很多人為沒有實現(xiàn)人生夢想而后悔,但大部分人不是沒有能力,可能是過早或一開始就從心理上放棄了追夢。由此,我們不難明白“知不足”的人生意義,因為心理和行為使然,人生“知不足”很難,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之所以“貴”,是因為難,但只要用心努力,則不難踐行。
有些事看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則很難。如知足很容易理解,但長期恰如其分地做到位則很難,因為人們常常會不知足。另外,如果太容易知足,會缺乏欲望、創(chuàng)新和激情,而不知足則會充滿動力和沖勁,故恰當平衡知足和不知足會成為人生另一個挑戰(zhàn)。進而,知不足不僅會使我們人生充滿動力,還會不斷改進和豐富我們的生活,所以還要清醒什么方面知足、什么問題上知不足、什么時候不知足。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在哪些方面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要永遠地不知足。
再深入分析,知足、知不足、不知足是有層級的,類似于馬斯洛的需求層次模型。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上要知足,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亦稱為社交需求)上要知不足,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xiàn)(self-actualization)上要不知足。其實,足與不足還應是一個動態(tài)概念,是在發(fā)展中變換調整的,如“日計不足,歲計有余”,每天算下來沒有多少,一年算下來就很多了,積少成多,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獲。
人生之復雜不止于知,更在于行,盡管知是明白地、智慧地行的前提,但行是需要能力的,否則會落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尷尬,嚴重者會遭遇“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困境。當然,知有助于能力的訓練、提升,二者互動,螺旋上升,可達知行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