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茶
“勻紅點翠。取次梳妝誰得似。風柳腰枝。盡日纖柔屬阿誰。嬌嬌小小。卻是尋春人較老。著便休癡。付與風流幕下兒古詞云:十五年來,從事風流府。”珠翠滿頭、遍體綾羅是古代女子的奢華裝飾,粉黛間的點翠裝飾更是成為衡量美的一種標志,這一將器物之美與動物之靈完美結(jié)合的工藝卻已成了無價可求的時代絕唱。
艷美的翠藍色傳奇
唐代牛喬的《女冠子》 “綠云高髻,點翠勻紅時世。月如眉,淺笑含雙靨, 低聲唱小詞”和宋代花蕊夫人的《宮詞》“斗草深宮玉檻前,春蒲如箭荇如錢。不知紅藥闌干曲,日暮何人落翠鈿”都是以翠飾贊美女性的詩句,也客觀上反映了古代對翠羽飾美的推崇和欣賞。
點翠是由對生命盛華的采擷而得來的極美之物。點翠工藝是一項中國漢族傳統(tǒng)金銀首飾制作工藝的輔助工藝,對金銀首飾起點綴美化的作用。點翠的制作工藝極為繁雜,一般制作時先使用極細的花絲在金、銀片上焊出花紋,再進行裁切修整,并在中間凹下去的部分,涂上稠稀勻稱的牛皮膠或糯米漿等天然膠水,根據(jù)整體的色彩搭配選擇合適的翠鳥羽毛,并巧妙地粘貼在金銀制成的金屬底托上,形成精致而寓意美好的圖案,最后鑲嵌珍珠、翡翠、紅珊瑚、瑪瑙等寶玉石,使整個飾品越發(fā)典雅而高貴。宮廷點翠首飾還多搭配壘絲等工藝,更具繁縟華麗之感。鑲嵌金絲的方法上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制作流派,各個時代的也不盡相同。
翠鳥的羽毛,翠色欲滴、閃閃發(fā)光,且其在不同光源下或不同角度觀看都有不同效果,經(jīng)過多層疊加、鑲嵌珠寶之后更顯得嬌翠欲滴。其所需要的材料多為白胸翡翠身上的羽毛,其下背、腰、尾上覆羽、尾羽和翼呈亮藍色,其顏色在正常光源下呈天藍色,特殊光源下呈綠色。一般點翠所用都是一般使用白胸翡翠的羽毛,因其顏色鮮亮,適合做發(fā)飾;雙色點翠時會輔以藍翡翠背部或翅膀之羽,其色深藍,與白胸翡翠的天藍色交相輝映,煞是美麗。取自背部絨毛稱之為“軟翠”,次級飛羽、三級飛羽以及尾羽藍色部分稱之為“硬翠”。軟翠色澤鮮亮,質(zhì)感細膩柔順,工藝繁復;硬翠則相對色差較大,色暗質(zhì)硬,光澤感強。軟翠每根羽毛定翠之后僅有一粒米大小可用,根部灰色及棕色不適用;硬翠僅有羽毛帶有藍色部分可用,其他黑色部分不能使用,足見工藝繁復、材料稀少。關于翠羽的獲取,一般來說得到的是整張皮帶毛的,使用時再按照長短、顏色、品類等選擇,拔下來或者貼皮剪下來,所謂活鳥拔毛和剪毛一直都是一種噱頭罷了,以訛傳訛、三人成虎。
由于取材不易、耗費人工,點翠飾品歷來不是普通百姓家能消費得起的,即使在豪門貴胄之家也絕非尋常之物。
惠養(yǎng)萬物禁鋪翠
點翠真正作為古代首飾制作工藝的一種,歷史久遠,可上溯至戰(zhàn)國時期:最初的貴族女子只是簡單地將翠鳥羽毛插在發(fā)髻之上,但戰(zhàn)國巧匠將上好的翠鳥羽毛沿著紋理,細細貼于金飾之上。珠玉寶石的沉穩(wěn)華貴與翠羽的明麗靈動彼此呼應,美不勝收。
春秋時期《禽經(jīng)》“背有彩羽曰翡翠”是目前可考的最早關于點翠的文字記載。晉代學者張華曾對《禽經(jīng)》作注,他解釋為:“翡翠‘狀如鵁鶄,而色正碧,鮮縟可愛。飲啄于澄瀾洄淵之側(cè)。尤惜其羽,日濯于水中。今王公之家以為婦人首飾。其羽值千金?!薄!俄n非子·外儲說左上》中“買櫝還珠”這一寓言故事所說的裝珠寶的盒子是“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此“羽翠”就是翠鳥的毛羽。從中我們可窺見這個時期點翠就被視為珍品,成為奢華的代名詞。
史料記載,點翠首飾在唐代十分風行,帝王的龍袍,皇后的鳳冠、宮妃的頭飾就采用翠鳥鳥羽作為重要的裝飾。從唐代詩人李嶠“誰家窈窕住園樓,五馬千金照陌頭。羅裙玉佩當軒出,點翠施紅競春日”,從詩中可以看出,點翠飾品在當時已是一種發(fā)展成熟且頗為流行的女性裝飾了。
到了宋朝,政府出于“惠養(yǎng)萬物”之意,立法禁用點翠裝飾。開寶五年宋太祖下詔“禁鋪翠”,此鋪翠即是點翠工藝的專門作坊。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重申禁令,并在親自參與策試說到“論鋪金、鋪翠,朕累年禁止,尚未盡革,自此當立法必禁之。”宋高宗還提出以“藥玉葉漆金紙代充”的方法。紹興年間,有關部門還建議:“應士庶貴戚之家,限三日毀棄(點翠服飾)。如違,并徒二年。”高宗批準了建議。
宋朝對貢品所上的點翠飾品,也采取毀禁之法。宋寧宗時,其“令官民營造屋室,一遵制度,務從簡樸,銷金鋪翠,無得服用。今以宮中所有,焚之通衢,中外士庶,令有司嚴立禁防,貴近之家,尤當遵奉,茍違斯令,必罰無赦”。
不得不說宋政府立法禁用點翠,對于禁止奢靡之風和保護翠鳥都很重要。
帝皇之家的寶藍翠羽
明清時期點翠技藝逐漸發(fā)展成為一門獨特的金工技藝,成為金銀制作中的重要工種。
明代點翠工藝盛行,從明代陵墓中出土的文物可發(fā)現(xiàn),宮中身份高貴的女性多喜歡翠鳥羽飾,而富貴人家也會將珍貴的翠鳥羽毛和玉石、珍珠一起當成貴重的禮物。
1957年出土的明孝靖皇后鳳冠因過度受損,其中的兩件曾在1958年進行修補,所需翠鳥數(shù)量十分龐大,因而其修復工作極為艱難。出于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這次修復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一次官方大規(guī)模點翠飾品的修復工作。
點翠在清朝蔚然盛行,達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境地。當時點翠工藝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小到日常佩戴的各種首飾,大到生活用具、擺件,處處都能見到點翠的蹤影。
滿族婦女“金頭天足”之俗,對頭飾十分重視,從現(xiàn)存的一些清代畫作中女子身披綾羅、錦繡,頭戴翠簪,我們大致可以瞥見清朝女性們的穿戴和裝飾。故宮所藏《雍正十二美人圖》中幾乎每一位都佩有點翠飾品,畫幅中所描繪清宮貴族點翠裝飾奢華精細之翔實、華美,令人驚嘆。嘉慶年間,進士王端履在其筆記《重論文齋筆錄》中提及點翠飾品,道“今世婦人喜以翠羽涂于金銀首飾上”,也可見點翠在當時十分盛行。
清宮中內(nèi)務府還專門設立了“皮庫”負責管理和收集翠羽,而“銀庫”專門設有“點翠匠”三名,專門承造“翠活計”。
清代點翠,一般都是帝王貴胄之物,到了清末民初,點翠工藝在民間漸趨流行,女性都以擁有點翠首飾為榮。在華的外商也對點翠極感興趣,不惜重金收購。當時廣東成了點翠的轉(zhuǎn)口站,大量的點翠首飾從這里流到了國外。隨著時光流逝,翠羽鳥毛經(jīng)久難覓,幾乎絕世,1933年中國最后一家點翠工廠被迫關閉。
不過,點翠的工藝一直被延續(xù)在戲曲的服飾之中,尤其是京昆藝術。京劇大師,諸如梅蘭芳先生、程硯秋先生對表演中所使用的點翠頭面都要求極高,細致到翠羽的軟硬和舞臺上顏色的表現(xiàn)。
大量的資料記載談到,點翠在一九三三年前后的工藝、造型、寓意等,都非常有歷史價值性,對研究古代傳統(tǒng)首飾極為重要。一九八零年,一本流行的古董書刊,報道香港古玩市場還有不少點翠簪子,經(jīng)這報道之后,香港最后一批點翠飾品也煙消云散,一部分為收藏家收購,也有不少被用作影視劇道具而搶購一空。
現(xiàn)今點翠的使用,通常用于高端珠寶定制和配飾以及修補老首飾等方 面,老的點翠首飾在今天也是珠寶首飾的一種裝飾物,以老翠鑲嵌新首飾也成為一種潮流。2015年梵克雅寶推出的EXTRAORDINARY DIALS非凡表盤腕表使用了點翠工藝,是東方點翠工藝與西方珠寶工藝的完美結(jié)合。
“有意蓮葉間,瞥然下高樹。擘破得全魚,一點翠光去。這是唐人錢起寫翠鳥捕魚的瞬間情狀,寥寥數(shù)字,描摹精微,悅?cè)饲樾浴|c翠工藝已如這樣美妙的情景一般,成為絕唱。但那一抹飽含東方韻致的翠藍在歷史的長河中必然會繼續(xù)熠熠生光,光華難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