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開勝
有一首很雅致很久遠的古詩:“云高山陡是西延,萬嶺千溪一段田;欲識雞鳴犬吠處,綠蔭灣里覓村煙。”此處西延即指當今廣西桂林北部越城嶺山中的資源縣,可惜我卻難以考究是何人妙筆了。莫如愚在《西延山水源流考》中寫道,“環(huán)村皆山,萬派千溪,西延江水溯其西來注者有十二支流,江口水居第八,源出白石界下。沿江口水可至文垌、官垌、內(nèi)垌三個村落,內(nèi)垌隱在最深處,因馬姓人居多,自古至今又多稱之為馬家村?!?/p>
戊子中秋,我有幸在馬家村住了三天,得以仔細尋訪當?shù)厣剿彭?,感慨良多。若往馬家村,需先過文垌,再沿江口水逆流而上,但見溝壑山崖磊磊落落,山峰屏障疊疊重重,兩側(cè)絕壁高聳,植被茂盛。到了官垌地界,房屋人煙漸多,地勢田園也漸寬闊,遠遠便見河水自山谷間流出,這里叫赤水凹,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的險要。進了山谷口,便是內(nèi)垌馬家村了。讀過陶淵明《桃花源記》的人,大都能在臆想或夢中描繪出世外桃園,此處自然不能與之相提并論的。但進入內(nèi)垌馬家村便有豁然開朗、村煙繚繞、稻果飄香的感覺,對于臨近幾十個山村而言,馬家村無疑是一塊難得的天賜寶地,這里異常平曠,良田三千余畝,菜地果園一千余畝。此時正是滿目瓜迭墜架稻浪沉甸,橘橙泛紅葡萄透紫時節(jié),農(nóng)夫們忙得不亦樂乎。
馬家村四周山嶺,青綠茂密,多松杉楠竹,遠眺白馬山、雷家山、金竹山、白石界,則矗矗巍巍,霧繚茫茫。山腳道路傍植有桂柳樟柏,農(nóng)舍院里多是金橘香柚,桃李棗梨。江口河水貫經(jīng)田垌正中,清新透徹,魚蝦時常躍出水面。平常水流不急,卻也匯聚成三四處深潭,深可及人頭,每到暑夏,孩童們就活躍在里邊戲水玩耍。河面上原有座古舊風雨橋,前兩年被洪水推去,如今尚有幾座石拱橋橫跨東西。河岸最多的是竹,如茅竹、皮竹、水竹、荊竹、苦竹、吊絲竹、箭桿竹、觀音竹。河岸河床里野花草也甚繁多,如玉簪、蜀葵、鳳仙、薔薇、秋海棠、金錦香、路邊菊、蒲公英、僧帽花。還有些許是人家栽種的花籽散落過來,如美人蕉,無論紫花紅花黃花,都叢生了不少,就是河岸邊的垌心寺周邊,不僅遍生淡雅的僧帽花,美人蕉也時常艷麗地盛開。
佛道寺廟文化,我素存敬意,不敢褻瀆。垌心寺是村里善男信女們的精神寄托,雖然沒有常年住持的僧人,每天還是有人敬燃香火,三階寺院即使空蕩也是常年潔凈。垌心寺原為明萬歷年間當?shù)伛R大倫馬忠良捐建,歷時四百余年,幾經(jīng)劫難,卻依然存有大致原貌,實屬難得。據(jù)《西延軼志》載:清初某日,垌心寺內(nèi)供奉的雷神風伯雨師三神佛像偶失,村樵登村西白石界,見三神像端立千仞絕頂,鄉(xiāng)人遂即地立廟祀,遇旱遠近禱雨均應驗。而今,寺內(nèi)供閻羅王神像,聯(lián)云:座鎮(zhèn)方團把艮震,掃邪規(guī)正滅妖精,正殿匾云:應顯神威。大殿兩側(cè),繪有善惡因果輪回圖近百幅,旨在警示世人揚善除惡。
自垌心寺北行里許,便是馬家村落繁華地,竟有江南小鎮(zhèn)般的模式,丁字形街道,穿錯三巷六弄。
街口西北端水口,有雙橋庵雙虹橋遺址,十多年前,我曾在此見過一副絕妙佳聯(lián),現(xiàn)已不復存在。雙溪交匯的空地里綠樹濃蔭,馬家學校建在此處,原址是民國福英初級小學,起初學生十余人,到民國十八年有男女學生四十余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學校分立中學和小學,師生已近千余人,如今校園合作一處,僅有小學生二三十人。校園正前方是新建的村委會和敬老院。沿街道而上,兩旁是數(shù)十戶私宅,間雜七八間雜貨商鋪,兩三家藥房診所,一兩個棋牌押寶小賭桌,簡陋的小桌前,總有男女老幼圍得水泄不通。街心空曠處作了臨時車站,五六架摩托和一兩臺客車懶洋洋地等待著出村乘客。街邊不時有屠戶魚販的吆喝聲,斜對面的馬家劇場,橫七豎八地貼滿時代標語,劇場兩側(cè)篆刻一副趣聯(lián):八方帷幕捲百代風云,一曲弦歌抒萬民休戚。
劇場正對馬家祠堂側(cè)面那塊“入孝出悌”橫匾,祠堂坐南朝北,上懸金字“馬氏宗祠”,是這里最顯要建筑,早已被縣里定為重點保護文物。該宗祠建于明萬歷年間,磚木結(jié)構(gòu),上下二廳。門聯(lián)云:感新息宏功蔭子孫萬代,沐季長盛德育名士千秋。檐柱聯(lián)云:絳帳高懸一杯千秋儒子,扶風遠播星羅四海城鄉(xiāng)。祠堂內(nèi)有馬氏內(nèi)垌開基鼻祖德廣夫婦塑像,供奉歷代馬氏先祖牌位。正柱長聯(lián)云:瓜瓞衍云瓞,看簪祖?zhèn)骷?,焜耀金坭來北闕;椒馨原水木,念旗常報國,輝煌銅柱照南天。此為清榜眼進士翰林院編修周學浚題贈聯(lián)。據(jù)傳,土改期間,此聯(lián)匾被人藏于祠堂天花板上,得以幸免于毀。據(jù)《馬氏家譜》載:馬氏家族始于皇帝姬姓,舜賜嬴姓;周王賜趙城,改姓趙,傳二十五世至趙奢,奢擊秦援韓,戰(zhàn)功顯赫,又馴服烈馬,趙王封其為馬服君,子孫以官為姓,改姓馬,后世居陜西右扶風茂陵。至宋末,馬服君四十五世孫馬暨官治邕州及靜江府,馬暨后人再遷湖南江西等地繁衍生息,內(nèi)垌馬家則由明洪武年間湖南武崗法相寺遷入,已五百余年。其實,內(nèi)垌還有莫王楊龍等十余姓,多自明代遷入,但都沒能修建保存如馬氏宗祠般的象征物。
馬家祠堂外是一座雙檐八角亭,名“貞壽亭”,清光緒辛卯年馬宗瑞之女福英修建,亭內(nèi)上匾刻繪有圣人孔子桃園結(jié)義八仙圖等,并《貞壽亭序》,亭柱聯(lián)屬書法大師馬岱宗手撰,聯(lián)云:不論節(jié)而論貞完身繡閣,祗為女不為婦著美華亭;風來八面世間于此悟滄桑,教化一方鄉(xiāng)里至今蒙德澤。
據(jù)傳,馬福英終生恪守閨范,敬奉雙親,寬厚待人,捐建福英小學,收受貧苦子女入學,為鄉(xiāng)人敬重,大學士馬云峰贈賜該亭為“貞壽亭”,以彰其懿德。其實內(nèi)垌馬家還出過很多有名望的人。如馬國照,在煙竹坪永興寺剃度為僧,法號星亮。清乾隆庚申年間,龍勝芙蓉山寨苗寇千余人抵擾西延煙竹坪及車田一帶,星亮率當?shù)匕儆嗝癖妸^起抵抗,將千余強寇一舉殲滅,震動朝廷,預授功授官職,星亮竟固辭不就。
祠堂四周殘存的多處大院屬明清建筑,零零落落,隱隱約約,院內(nèi)多為三開兩進,巷道縱橫,有些是青石鋪就。巷道的盡頭有株千年古樟,三人才能環(huán)抱,樹干中空,枝椏卻依然參天。最早引我去看馬家宅院的古色古香,已是很多年前,一個叫芳子的女孩,她自小在河對岸的馬家大院長大,自然熟知那些廊柱下雕花石基,門樓廂房上雕龍畫鳳。她說,整個大院數(shù)十間房子,三進九堂,還算完整。最喜愛的是大院里那些窗欄,雕鏤細膩華美。
小時候,常與童伴穿梭其間捉迷藏,不時還可從墻洞角落拾到兩三枚古銅幣,令人回味。那時,芳子常陪我到各處看明清古韻的青磚綠瓦,看繞樹蔭深的青苔高墻,看檐墻下繪制的靈獸花卉,看樓閣門罩廊柱梁架,看雀檐傍牖獸角飛空,講那些古宅典故,悲戚傳說。有時我們爬上后龍山,沐浴著清涼山風,俯覽整個馬家院落;有時喜歡在蒙蒙細雨中,看雨滴順著老院子屋檐如斷線珠子,一點點地綻落在天井石窩里;有時我也想畫下大院雨幕和炊煙交織的景致,卻一直忙碌于工作,總不能擠出所謂的時機。如今回頭看看,那些古宅許多已是斑駁破損,唯有斷壁殘墻的痕跡了。
不久前,遇見一位老太,問那些馬家古宅的故事。她道,其實那些舊房子的主人,說是地主富戶,大都很勤懇節(jié)儉,也很和善,田產(chǎn)房產(chǎn)多是祖輩和自己辛苦積攢來,極不容易。
如今,小洋樓密密麻麻樹起來,好多古舊院子都不見了,圍墻倒了,木房拆了,琉璃瓦掀在地上碎了,守門的石獅丟了,硬實的青磚被帶孔紅磚替換了,好多繁茂的古樹枯了,就連院子里那棵每年都香馥醉人百年老桂樹,到了八月十五也遲遲不開,想來還真得很心酸。面對慈善的老人我也茫然。
再后來,聽說老太太十來歲就曾在馬家大院做過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