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暉
【教學目標】
1.快速閱讀,整體感知課文拓展思維,分析、體會人物形象;
2.學習身處逆境而不改善良的本性,執(zhí)著為他人送溫暖的品質。
【教學重點】
1.重點把握“我”自身的人性閃光;
2.理解流浪老人身上所具備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流浪老人所具備的善良和美好品質。
【教學過程】
預習內容:解決生字生詞讀音,熟讀本篇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一、導入新課
《好雪片片》是由臺灣作家林清玄寫的。他描寫的是一個賣獎券的流浪老人,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卻沒有磨滅善良的本性,骯臟的外表,遮不住他明凈的善意;油膩的雙手,擋不住他溫情的傳遞。循著那笨拙的雙手,我們仿佛覺得那美艷的紅色塑膠獎券封套,就是一簇跳躍著的火焰,烘烤在我們的心頭。
話音剛落,有學生馬上提出了異議:“老師,我們經常在街頭看見各種乞丐,他們看起來衣衫襤褸,不是殘疾就是重病,或是與親人失聯(lián),但是背后他們衣著光鮮,腰纏萬貫,甚至在自己的家鄉(xiāng)蓋起了小洋樓?!?/p>
還有的學生說:“乞丐應該由政府救助,不需要我們施舍?!?/p>
一時間,課堂陷入了沉思之中。
是啊,乞丐現(xiàn)象不論是在什么時代或者哪個國家,多少都有。
街頭的職業(yè)乞丐我們也見識過:公交車上,一個流浪的藝人拎著音響,上車后,問一兩聲好,唱一兩首歌,收一兩塊錢。
探討到這個地步,我們似乎無法完成課文的教學要求了!
二、分析“我”的形象
教師只有引導學生,作者林清玄既是閱人無數(shù)的作家,也是年過六旬的老人!他是如何應對的呢?
教師:好,誰能說一說,“我”和其他人對老人的態(tài)度有什么不同?本文中的“我”是怎樣對待文中的流浪老人的?
學生:第1節(jié)“在信義路上,常常會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p>
學生:課文第5節(jié)“我觀察老流浪漢很久了,他的全部家當都帶在身上,幾乎終日不說一句話,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p>
學生馬上意識到了:“老師,作者他觀察得很仔細!”
課文第7節(jié)“我每次經過那里,總會向老人買兩張獎券,雖然我知道即使每天買兩張獎券,對他也不能有什么幫助,但是買獎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且使得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又有學生回答:“老師,這個人通過買彩票來表達愛心?!?/p>
學生:還有第6節(jié)“小部分人則投以同情,作者就是那小部分人?!?/p>
教師:接著看課文的第17節(jié),大家一起讀“我的希望不是獎券,而是人的好本質,不會被任何境況所淹沒。”
教師小結:作者從看到到觀察,從同情到理解,從友誼到贊美(人的好本質)。
他同情這個流浪老人,他更愿意付出實際行動,讓這份同情不只是腦海里純粹的念想這一點,關注、關心、關懷,同情變成了友情,證明了他善良的至真、至誠。
三、分析“流浪老人”形象
1.第一個板塊,是集中描寫他的衣食住行。
教師:通過前面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出流浪老人的外表很怎么樣?你認為流浪老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學生:A.外表污穢:
(1)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第5節(jié))
(2)記得第一次向他買獎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獎券、他的衣服同樣的油膩污穢。(第8節(jié))
學生:B.心地善良:
(1)不管是誰買獎券,他總會努力地把獎券裝進紅套子里。(第8-13節(jié))
(2)冬日里老人為“我”扣扣子。(第14節(jié))
文中對這兩個人物主要采用了哪種描寫手法進行描寫?作者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點有何用意?
明確:動作描寫、外貌描寫、語言描寫。
第1-6節(jié)的動作描寫、外貌描寫,突出了流浪老人的貧窮、孤苦、笨拙。
第7-15節(jié)的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嶄新、美艷的紅色塑膠套與骯臟的衣服、獎券形成鮮明的對比;動作的緩慢、笨拙、艱困和態(tài)度的小心、慎重形成鮮明的對比。對比中突顯了流浪老人內心的美好、對善良的堅持。
教師小結:文章欲揚先抑,渲染流浪老人的貧窮、孤苦、笨拙的形象,與后文老人表現(xiàn)出來的美好品質構成鮮明的對比,彰顯了無處不在的美好人性。流浪老人物質上極度貧乏,精神上卻高度富有!
四、理解文章主旨
1.你認為文中的“好雪”是指什么?它在哪里?說說自己的見解。
明確:
(1)文中的“好雪”象征著美好的心靈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溫暖。
(2)“好雪”落在人們的心田上,因為明凈的善意會給人們帶來溫暖,給受感動的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2.文章以“好雪片片”為題,又以“好雪片片,不落別處”收束全文,你覺得有什么好處?
明確:起到點題的作用。作者把老人的美好心靈,看做是“灌溉了我們的心田”的“生活中的好雪、明凈之雪”。美,存在于作者和讀者的心頭,恰似好雪滋潤大地,心靈之美滋潤心田,使文章增添濃濃的詩意。
五、小結全文
流浪老人處于社會的最底層,但不以為苦,真誠地關心、祝愿每一個向他買獎券的人,用他“明凈的善意”帶給別人“四處流動”的溫暖,而作者也以他那顆善良而敏銳的心感受并回報了這一切。善良的老人和善良的作者教會了我們該如何體察他人的善意,又該怎樣善意地對待他人。“人的好本質,不會被任何境況所淹沒”,讓我們的身邊時時飄落起美麗動人的“好雪片片”吧。
通過討論,師生得出了一致的結論:一是要善于觀察,不要被社會中的一些假象所迷惑;二是保持善意,通過合適的途徑來表達愛心!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