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亞萍
作文是一份試卷的重頭戲,也是一個人能力的綜合反映。但一個班中喜歡作文的同學少之又少,寫作時只能“咬著筆頭”湊足字數(shù),敷衍了事。很大程度上,缺少材料,無話可說、無話想說是厭煩作文的根源。我以為不必好高騖遠,立足實際,就近利用好身邊的資源,開采好自己的身邊生活以及時事熱點這兩個礦藏,應該能比較順利地練好寫作的內(nèi)功。
一、留意生活,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寫作素材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生活中不缺少可寫的東西,缺少的只是發(fā)現(xiàn)的眼睛。留意生活,仔細觀察可以幫助我們獲得第一手的寫作素材,這是積累作文素材的一條重要而有效的途徑。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指導他們留意生活,有效地搜集寫作素材,從小處入手,仔細觀察,明察秋毫十分重要。
俗話說:細節(jié)決定一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最能打動讀者,引發(fā)讀者共鳴的往往是一些細節(jié)方面的描寫和人物內(nèi)心細微情感的變化,因此我們指導學生觀察生活,讓他們有意識地留心自然界和人物的“細枝末節(jié)”,留心身邊的一花一草、一人一事,豐富他們的素材儲備庫。說起魯迅先生的著名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大家印象最深的還是那段作者描寫自己兒時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表達出了內(nèi)心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的語段。究其成功的原因,正是因為作者從細致的觀察入手,抓住了百草園中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鳴蟬、黃蜂、云雀等典型的景物,讓讀者跟隨作者的語言文字感受到了自然的親切,尋找到了童年散落的記憶。
同樣,對人物音容笑貌、言談舉止、衣著打扮等的“明察秋毫”,也是積累作文材料,取得寫作成功的重要方法。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成功,這與作者對父親的仔細觀察、細致刻畫有很大關系。“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色棉袍”“蹣跚地走”“慢慢地探”,“兩手攀”“兩腳縮”“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的父親形象成了中國式“父親”的形象代言人。正是有了作者的從“小”觀察,作者才能將“父親”的背影寫得隱而不露,約而不煩,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發(fā)人思考,催人聯(lián)想的境界。有人曾經(jīng)說過:“藝術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創(chuàng)造引起讀者審美再創(chuàng)造的刺激物?!边@種“刺激物”往往不是那些宏大壯闊的意境、精彩感人的場面,而是源自于我們在生活中留心觀察、發(fā)現(xiàn)、感悟的點點滴滴,可以是一片落葉、一樹鮮花,也可以是一個表情、一串動作……
“假、大、空”是中學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除了學生不能留心觀察,無法發(fā)現(xiàn)寫作素材外,也與他們學習負擔重、生活空間狹隘,缺少深入社會體驗生活的機會等不無關聯(lián)。因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實踐活動,組織學生走入社會,欣賞大自然的美,感悟生活中的人和事,記錄下活動中的心得體會,豐富他們的寫作素材。
例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旅游、辯論賽、文藝晚會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他們在豐富多彩、輕松有趣的活動中,展示個人的才能,收獲自信;感受集體的力量,體會溫暖。在學生參與體驗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進行寫作,他們就會感覺到心里“有話要說”,筆下“有話可寫”,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又點燃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例如在以“精彩的……”為題寫一篇作文之前,我在班上組織了一場辯論賽,甲乙雙方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無論是辯手還是觀眾都沉浸其中。有了之前活動的鋪墊,不少學生寫了“精彩的辯論賽”,甚至連寫作基礎一向薄弱的學生都能生動形象地將兩方唇槍舌戰(zhàn)、慷慨激昂的辯論場面表現(xiàn)出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關注時事,思考熱門話題,準確捕捉關鍵信息
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一些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這些熱點往往集中地反映了社會所面臨并亟待解決的問題。時事熱點所涉及的內(nèi)容廣泛,涉及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文章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平時我們有意識地關心國內(nèi)外大事和社會熱門話題,準備捕捉關鍵信息,并對這些問題作廣泛而深入的思考,再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就能實現(xiàn)從“小我”到“大我”的跨越,使文章體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特征。
例如有學生就圍繞“節(jié)約”的話題,聯(lián)系礦泉水“實名制”作了如下的論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兩會不僅是反映民情、表達民聲的平臺,也是貫徹執(zhí)行國家政策的“風向標”。礦泉水“實名制”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卻表明了中央從我做起、從小事節(jié)約起的態(tài)度,展現(xiàn)了中央改變工作作風的決心。在水資源日漸短缺的現(xiàn)實面前,在國家大力倡導節(jié)約之風的今天,我們怎能不為礦泉水“實名制”點贊呢?正是有了熱門話題材料的積累和運用,這篇文章立馬有了強烈的時代烙印,立意也變得深遠很多。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指導學生尋找發(fā)現(xiàn)“源頭活水”,積累“取之無盡,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寫起作文來就“清風徐來”、順風順水,也就沒有畏懼乃至厭煩的情緒了,也為作文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身邊的生活是作文素材的底座,時事熱點是作文素材的尖頂。基礎扎實了,尖頂?shù)墓廨x就耀眼了。
★作者單位:江蘇海安縣大公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