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茜 盛春亮
摘 要:鳳凰紙扎是根植于湘西地區(qū)的民間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在其數(shù)百年來的發(fā)展過程中,凝結(jié)了當?shù)厝嗣竦闹腔?。文章在廣泛田野調(diào)查的基礎上,通過采訪傳承人以及自身參與學習制作紙扎等方法,首次將紙扎工藝分為四大類進行研究。
關(guān)鍵詞:鳳凰 紙扎工藝 聶氏獅子頭
一、鳳凰紙扎概述
紙扎在鳳凰當?shù)厥且婚T古老的民間工藝,又稱為“紙糊篾扎”或“扎紙”、“扎作”等,它是以竹塊、篾條、木棍為骨架,用紙繩(民間稱為“紙捻子”)固定,構(gòu)皮紙、艮逢紙或彩色的紙帛糊裱,并略施彩繪的民間造型美術(shù)品。據(jù)《鳳凰縣志》載:“清末至民國初期,縣城有數(shù)十家紙扎鋪子,散在大街、虹橋、東正街、十字街等處。”
二、鳳凰紙扎的工藝流程
據(jù)鳳凰紙扎國家級傳承人聶方俊先生介紹,紙扎的制作工藝主要有扎制、裱糊、彩繪三道主要程序。每一個紙扎工藝品的形成從開始的選材到最后的組裝要經(jīng)過14 道完整的制作工序。
(一) 鳳凰紙扎取材工藝
選竹料:制作紙扎所用的是鳳凰邊界茶田鎮(zhèn)、阿拉鎮(zhèn)等地深山的巨竹。聶老言選竹有三個標準:一是春不伐竹,要選在夏末和秋季,雨水少的季節(jié),而且必須是三年以上的老竹。二是選擇竹節(jié)眼平直凸節(jié)均勻,竹節(jié)長度達30-50厘米左右的成竹;三是竹竿呈橄欖綠,要選無糜變、無蟲眼、無竹刺,上起黑斑或者呈現(xiàn)表層白灰都是較為理想的竹料,竹子采伐好后要擱置一年后才能用。
選紙料:在紙扎中與選竹料同等重要的就是對紙料進行選取,它不僅用來制作“紙捻子”(用于竹條骨架的捆綁和交固),還要用它對骨架進行裱糊。紙扎所用的紙是貴州松桃地區(qū)土作坊制作的“小白紙”(又名構(gòu)皮紙)。原材料是:構(gòu)皮(一種比麻纖維拉力更強的灌木),首先用次氯酸鈉浸泡后,樹皮自然脫落,再用棒槌“對沖”(對沖:用擂缽裝到地下用腳踩),然后把樹皮裝入制好的模具中,經(jīng)過一次次的搖晃,構(gòu)皮沖成漿后變成水懸物,浮在水面上,最后用地灰(灶臺上的灰)去蒸煮,扎成紙后再曬。
選顏料:如果說竹料與紙料是紙扎的骨髓,那顏料就是它的霓裳,使紙扎變得更加生動傳神。據(jù)聶老介紹,紙扎所用的顏料是從天然植物中提取色素做成粉末狀,然后加入水和牛皮膠進行攪拌并放置半月即可。比如在獅子頭中用的最多的青色就是由草本植物藍靛制作而得。
(二)鳳凰紙扎“篾”的制作工藝
1.整平竹節(jié)骨:竹料選好后首先需要用彎刀對竹節(jié)骨進行整平。
2.破竹:待刀口入竹腹,左手以地面為支撐點拿竹筒,右手執(zhí)刀順勢擠壓進刀。先將竹筒一分為二,再依法一分為二地刨成四條,最終共分成16根寬窄一致的篾條。
3.紙纏篾:獅子頭所用的篾大多是紙纏篾即預先將構(gòu)皮紙剪裁約2cm的紙條。紙包篾的作用有三:其一是為了固定揉破的兩根蔑不會走位;其二是為了獅子頭骨架扎好后便于裱糊;其三則是為了遮擋這個傳內(nèi)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絕活。
4.制作形狀篾
紙扎藝術(shù)品以“形狀蔑”為基礎,以“棟”“梁”來定型。在形狀蔑基礎上添扎“分布蔑”架空為一個物象框架來顯現(xiàn)。 “形狀蔑”種類繁多,光是獅子頭的形狀篾就有59種,歸納起來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有角的形狀蔑,如方形、三角形等;二是無角的形狀蔑,如圓形、半圓形、橢圓形等。
“形狀蔑”的制作方法主要有3種,分別是①“折”技法,主要用于有角形狀蔑的制作;②“揉”技法,主要用于圓形、半圓形、橢圓形形狀蔑的制作;③“烤”技法,主要用于奇形怪狀形狀篾的造型方法。
(三)鳳凰紙扎骨架的制作工藝
在紙扎中,最重要難度最大的是它的骨架扎制即是獅子頭立體造型的內(nèi)部竹蔑連接。骨架扎法,應本著四先四后的扎序進行。即:現(xiàn)扎受力面,后扎分布蔑;現(xiàn)扎凹處蔑,后扎凸處蔑;現(xiàn)扎肉層皮,后扎皮層蔑;先扎根蔑,后扎網(wǎng)蔑。照此類推獅子頭的骨架就應先捆頸圈、提口圈、扎鼻中圈……最后裝下天平骨架于獅頭上。
骨架的制作是通過紙捻子來固定的。紙捻子是將構(gòu)皮紙延著水懸紋折剪成25cm至10 cm五種不同長短的紙條,寬度最窄為1.8 cm,紙條越長,寬度越寬。紙捻子的具體搓法有兩種:一是手指搓法;二是腿搓法。 紙捻子的捆法依篾骨交叉結(jié)構(gòu)選定,共分為四種,分別是:交叉型、螺旋型、“8”字型、交叉帶螺旋型。
(四)鳳凰紙扎裝飾工藝
紙扎工藝的俗稱是“紙糊篾扎”,按工藝程序是先扎后糊,整個裱糊工序按骨架分體組裝原則分體裱糊,即獅子頭整體外加二耳、上眼皮、眼珠、分體裱糊。首先刷漿于桌面,用構(gòu)皮紙光面貼于桌面后刷漿,貼艮逢紙表于其上。然后在骨架上刷漿,提起濕紙片,按空間大小靈活地將紙片包貼在骨蔑上,最后依次法加接濕紙片糊住空隙。
聶氏獅子頭以慶云黑線為形塊著色,從內(nèi)到外做單一色相的明度和純度推移。色相以湘西民間喜愛的青色、紅色、黃色為主。彩繪之后便是貼金滾線,貼金以黑線為基礎,用金箔紙沿著黑線外圍粘貼,主要起到“點睛”的作用。部分地方用金箔紙剪成圖案裝飾,如天平舌頭上貼金“福壽雙全”或“喜”字紋樣。
組裝是獅子頭最后一道工序,主要有:配下天平口、裝眼睛、裝眼睫毛、鼻毛和裝胡須等。胡須以苧麻為原料通過水煮、藍靛當色和曬干后制成胡須。在細鐵絲上套入一束束苧麻絲,每束用手打一個活結(jié),套入后拿須結(jié)緊,將其用毛線繩捆固于下口皮沿線即可。
眼睫毛采用6片孔雀尾部毛翎用白乳膠粘貼;鼻毛則用豬棕毛去脂、漂泊剪其尾部后粘貼。經(jīng)過組裝后,一件精美的紙扎工藝品便完成了。
參考文獻:
[1] 左漢中.絕活兒鳳凰紙扎[M].長沙: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1999
[2] 鳳凰縣志編纂委員會.鳳凰縣志[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作者單位: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家具與藝術(shù)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