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相關學位論文,總結木雕花板在學術研究領域的探索現狀,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系列有研究價值的命題,對木雕花板的保護與活化做出前瞻性思考。
關鍵詞:木雕花板;學位論文;語義;活化
源遠流長的木雕藝術是中國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歷數河姆渡遺址出土的崇尚生命繁衍的木雕魚,商周時期陰刻紋飾的雕花木槨板,漢墓出土的將雕繪結合的施彩木俑,隋唐至兩宋的廟宇殿堂裝飾和佛教造像木雕,明代優(yōu)雅質樸且寓意豐富的建筑木雕,清代題材廣泛、工藝精美、寓意吉祥、流派眾多的民俗木雕,以及現當代豐富多元的木雕技藝和形式,足見木雕藝術是中華民族歷史、社會、生活、技藝、美學發(fā)展的縮影。
木雕花板(Wooden Carved Ornamental Panel)是中國傳統(tǒng)木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建筑、家具、器物中嵌合的板式木雕裝飾構件,包括門窗絳環(huán)板、裙板、家具嵌板、屏板等。它承載了中國民間文化和工藝的精華,是明清至民國時期最富有畫面性、思想性、故事性、情感性的木雕形式。今天所說的“木雕花板”,主要指處于歷史發(fā)展高峰的明清木雕花板。同時,木雕花板是教化、祈福、辟邪等語義功能的視覺傳播載體,其中祈福納吉、神話傳說、戲文典故、花鳥瑞獸、民俗景觀、博古雅趣的畫面,展現出地緣性的人文思想、圖案美學和木雕技藝,堪稱記錄中國傳統(tǒng)民俗生活的百科圖書。木雕花板也是解讀明清傳統(tǒng)文化、傳承傳統(tǒng)木雕藝術、活化創(chuàng)新傳統(tǒng)工藝的重要研究對象。近年來,其價值得到普遍重視,在收藏、裝飾、研究領域持續(xù)升溫。
21世紀以來,國內關于木雕的圖書專著、報刊評論、互聯網信息以及相關培訓、論壇、展覽活動呈現高速增長態(tài)勢。這些文獻和活動從藝術、文化的角度出發(fā),對木雕的背景、面貌、特色、工藝、美學、題材做了不同程度的介紹和分析,奠定了中國木雕的研究基礎和理論框架,對進一步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相對于木雕的研究而言,國內針對木雕花板這一特定對象的專項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現有文獻的質與量較為薄弱。
最近幾年,傳統(tǒng)木雕研究出現在了學位論文領域,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標志著中國傳統(tǒng)木雕藝術的保護、研究、繼承、活化、創(chuàng)新工作得到高等院校與研究機構的關注,并延伸到教學探索、學科建設和學術研究的具體層面。在木雕花板領域,目前東北林業(yè)大學的研究較為活躍,先后發(fā)表多篇相關論文,從不同角度對木雕花板的研究作出了積極貢獻。
學位論文通常基于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體現學術的前沿性和獨創(chuàng)性。關于木雕花板的專項研究尚屬于新課題,學位論文研究數量不多,截至2015年底,僅5篇碩士學位論文被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所收錄,內容主要是總結木雕花板的裝飾特征,木雕花板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以及特定地區(qū)木雕花板流派的介紹與比較。這5篇學位論文的簡要介紹如下:第一,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王蕾的碩士論文“陜西民居裙板木雕紋樣研究”(2008)對陜西民居裙板木雕紋樣特點進行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總結出陜西民居隔扇門木雕紋樣的質樸、深厚、拙雅的藝術特征,為發(fā)掘陜西民間藝術、保護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證據和理論支持。第二,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陳晨的碩士論文“木雕花板在室內環(huán)境中的應用研究”(2010)探尋木雕花板在室內環(huán)境中的應用方法和影響因素,重點分析了三大問題:木雕花板藝術的概況及其特點,木雕花板在傳統(tǒng)室內環(huán)境中的應用,木雕花板在現代室內環(huán)境中如何應用。文中還通過對若干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實例進行分析,論證出木雕花板在現代室內環(huán)境中具有裝飾環(huán)境、分隔空間和創(chuàng)造視覺中心等作用。第三,東北林業(yè)大學王曉的碩士論文“傳統(tǒng)木雕花板藝術研究及其在現代家居設計中的應用”(2011)以實地考察和史料研究相結合,從歷史、工藝、材料、紋樣以及背后儒家、佛家、道家文化等方面人手,系統(tǒng)研究了傳統(tǒng)木雕花板藝術,并結合當代家居設計案例對傳統(tǒng)木雕花板在題材和材料創(chuàng)新上進行了深入研究。第四,東北林業(yè)大學石晶的碩士論文“明清木雕花板人物紋基本形態(tài)和雕刻形式研究”(2014)采用個案研究法和歸納法,分析了神話、歷史、世俗領域人物紋和各種雕刻技法的形態(tài)樣式,總結出人物紋的基本形態(tài)規(guī)律和雕刻特點。第五,中國美術學院肖潔妮的碩士論文“東陽與潮州兩地近現代木雕花板對比研究”(2015)以明清時期至1949年東陽與潮州遺存的木雕花板為研究對象,深入兩地進行田野調查,運用觀察調研、文獻參考等研究方法,分別從兩地的歷史背景與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與表現、工藝技巧與內容、鑒定收藏與保護等方面進行橫向與縱向的比較研究,旨在探究東陽與潮州木雕花板藝術的異同,進而追溯歷史,究其差異的根源。
這些學位論文充分體現了研究者對木雕花板所進行的思考與探索,以及取得的發(fā)現和成果。但總體而言,學位論文在數量和研究深度上尚有待進一步提升和深化,尤其在木雕花板的文化、語義、工藝、形式、保護、創(chuàng)新等方面,仍有廣闊的研究空間。
綜上所述,在木雕花板領域,尚有一系列具體的命題和方向值得研究:
第一,在特定的時間、空間維度和民俗背景下,對各地木雕花板的特征進行橫向比較研究,總結完成具有參照價值的木雕花板流派類型數據庫。第二,利用當代科技手段,將木雕花板的視覺元素數字化,保存其美學形態(tài),建立便于木雕花板復制和創(chuàng)新的模型數據庫。第三,深入研究木雕花板題材內容,尤其是對反映大眾心理情感和生活愿景的吉祥語義進行客觀解讀和辯證轉譯。第四,對不同時期各地木雕花板的工藝特色、裝飾風格、民俗功用、媒介應用的歷史沿革進行縱向梳理研究,總結木雕花板的發(fā)展歷程和演變趨勢。第五,研究不同地區(qū)的木雕花板的風格特色及相互影響。第六,研究木雕花板與其他民間工藝形式的異同與互動關系。第七,研究整理木雕花板的傳統(tǒng)工藝技術,在理論和實踐上探索、實驗和創(chuàng)新當代木雕花板表現手法。第八,研究木雕花板的當代境遇和創(chuàng)新傳承契機。第九,研究木雕花板在當代和未來民俗生活中的功用。第十,研究木雕花板的活化設計思路和方法,并開展相關創(chuàng)新實踐。
整理和研究木雕花板的目的,不僅在于揭示歷史和民俗的原貌,更重要的是實現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研究者必須以發(fā)展的眼光回顧傳統(tǒng)、展望未來,認識到木雕花板的活化意義和價值。活化不是在今天的物品上復制過去的符號,也不是試圖推廣傳統(tǒng)技藝,而是在充分洞悉當代社會所需的基礎上,通過對木雕花板傳統(tǒng)形式與語義的深入解讀,從中提煉出具有文化標識性的概念與元素加以創(chuàng)造性應用,使之具備當代精神和物質的訴求力,有效對接于現實生活所需,從而實現對木雕花板的創(chuàng)造性保護與傳承。在活化實踐中,也有兩個問題值得探索:第一,傳統(tǒng)吉祥語義及其形式對接當代需求的方法。第二,當代設計思維與科學技術對木雕花板的影響。此外,活化必須遵循當代市場規(guī)律,促進衍生品和市場形成供需互動,以達到木雕花板對當代生活“持續(xù)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