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蓉
在清夜,聽李健唱《故鄉(xiāng)山川》,聽到潮氣漫上雙眼。
憂郁的王子,擁有湖水一樣的聲音。那是青海湖的天空流下的一滴藍色的淚,濯洗出來的聲音。
水一樣的聲音,哀而不傷,憂郁是清澈的,圓潤的。比清愁重一些,比悲傷輕一點,如落花拂過水面,燕子在梁間呢喃。
亦如,遷客騷人的行吟,天涯羈旅,芳蹤難覓。聽他的歌,不能在雨夜。曾經,一個人坐在車廂里,聽到微醺,那雨一點點打濕了車窗,夜色寂寞到頹唐。
總有一些這樣的歌聲,像一棵開花的樹,開在你必經的路上。和文字一樣,能替代人流淚,一樣的優(yōu)雅,一樣的深情。淚落在歌聲里,碎裂了,亦帶著暗香。
在路上,慢慢學著層層包裹,不動聲色??纯瓷磉叺娜藗?,腳步匆匆,神情疲憊,你有什么理由,任意晾曬自己的憂傷?何況,還有文字和音樂,能夠讓你掙脫生活的圍剿和淹沒。
可是,在無人的角落,仍不停地和另一個自己交戰(zhàn),驚心動魄。一次次把自己打得遍體鱗傷,再一次次地站立。卑微如塵,卻孤芳自賞。也許是生來的一副傲骨,天地間無從寄托。在求真求善求美的路上,我還能走多遠呢?
每個人都孤獨地行走著,帶著越來越漠然的表情,越來越堅強。而如果還有什么能讓你流淚,那是不是一種幸福?在提醒你:心依然干凈、柔軟。
那天的陽光明亮得像一根根銀針,一種巨大而疼痛的溫暖穿透了我。我終于無法掩飾自己的悲愴,泣不成聲,久違的淚水肆意地縱橫在臉上。自此,放逐異鄉(xiāng)。
走在異鄉(xiāng)的街頭,看到梧桐葉飄落,枯瘦的枝干指向天空,會莫名地濕了眼眶;裹在洶涌人潮里,會忽然恍惚,不知道該去何方。我很想投入地去愛每一天,用掉全部的力氣和熱情,笑靨如花,沐雪而開。“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原來,我并不曾真正懂得,那些少時就熟稔的詩詞里懷鄉(xiāng)的惆悵。曾在課堂上條分縷析的詮釋,也不過是蜻蜓點水一樣的膚淺。離鄉(xiāng),方知思鄉(xiāng)。
故鄉(xiāng)濕潤的空氣里飄蕩著臘梅的清香,碧水鼓蕩起蘆葦一層層的綠意,山上的竹林榛榛莽莽,炊煙繚繞著,江水日夜流淌,流淌進不眠的夢境。哦,那是我魂牽夢縈的地方,我記憶中的故鄉(xiāng)。
老屋,昏黃的燈下。父親放下手中的書,檢查我和弟弟的作業(yè),母親坐在一旁納著鞋底。那種溫情的畫面,和腳步一起漸行漸遠,卻歷歷在目。我才明白,無論走得多遠,走得多久,我們都是故鄉(xiāng)的孩子。那永不可尋的親切和童真,徹骨難忘。原來思鄉(xiāng),就是回歸母親懷里的溫馨,懷念遮風擋雨的舐犢之情。故鄉(xiāng)的孩子,思念母親的體溫。
(選自《做人與處世》2014年第6期,有刪節(jié))
讀與悟
對于一個滿懷思鄉(xiāng)情結、浪跡海角天涯的游子來說,故鄉(xiāng)猶如遠山上飄浮的云霧,如影隨形,卻又若即若離。雖然故鄉(xiāng)的模樣因長久的離別而漸漸模糊,但每到月圓之夜,當思念的愁緒在心底驀然升起的時候,又會清晰如昨。
讀與寫
作者由一首歌觸動了思鄉(xiāng)的心緒,先是娓娓道來客居他鄉(xiāng)的種種感傷,繼而回憶家鄉(xiāng)的縷縷溫情,語言如行云流水,字里行間充滿了濃濃深情,令人不免動容。此外,詩化的語言,精妙的比喻,自然曼妙的筆法,也是文章得以出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