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紅
【摘要】歷史學科是社會科學,也是人文科學的一個重要部分。歷史知識有一定的場面性、情節(jié)性, 無論人物或事件都是多面的、立體的。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和人文素質,是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歷史教學
在歷史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 培養(yǎng)學生們的歷史思維能力,是一個不斷探討和研究的理論問題。另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尤其要強調“交互”這一特性。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也是教學中的一個現(xiàn)實的實踐問題, 進而進一步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本人結合多年教學經(jīng)驗談談歷史教學的幾點認識。
一、歷史教學中以講故事的方式,推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教學過程,總是采用教師分析講解,向學生灌輸知識。教學過程比較枯燥,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歷史教學中歷史人物的活動及其重大歷史事件,有著許許多多有趣而蕩氣回腸的歷史故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注意教學情境的設置,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學生置于特定的內容情境之中。 歷史故事可以有效地進行知識的傳授,并且推進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這種方法往往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講到歷史人物李白,可以先讓學生們朗誦幾首李白的詩詞,然后講解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游的詩人,這首詩是反映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了壯麗美好的祖國河山。最后再介紹李白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詩人,共寫有九百多首詩篇,是一個熱愛祖國、關懷人民、不忘現(xiàn)實的偉大詩人等等。還可以唱一首《煙花三月》的歌曲,來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學生們在聽故事,聽音樂的過程中既學習了歷史知識,又陶冶了情操,課題效果也非?;钴S。
記得小時候特別愛聽單田芳老師說評書。說到每一集結束時就是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句話既給聽眾留下了一些懸念,又每每讓人牽腸掛肚 ,甚至連吃飯都在琢磨著下回故事的情節(jié)。如果我們在教學中也能夠運用這些技巧,使學生在每節(jié)課結束時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雖然一節(jié)課結束了,但卻卻給學生們留下了研究和思考的空間,學生們沒有理由,不喜歡歷史。
二、歷史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歷史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F(xiàn)在有條件的學校都有投影、電教室。例如講解鴉片戰(zhàn)爭,可以先放映一部鴉片戰(zhàn)爭的影片?!而f片戰(zhàn)爭》這部影片全方位展現(xiàn)了那段歷史的風云。通過看電影,學生們就可以知道事件發(fā)生在清代道光年間。英商帶著滿船鴉片到達了中國,中國水師總兵與英商勾結,使鴉片得以順利進關。林則徐到達廣州后,立即處死了一批煙販,并派兵圍住了洋商館。英商們抗議,拒絕交出販運到中國的鴉片。影片最后是廣州虎門海灘, 工人們和兵勇將鴉片倒入碩大的化煙池中。最后被化成黑色的濁流,流入大海之中……影片告訴學生們英國商人每年向中國輸入近兩千噸鴉片,清政府每年流失三千萬兩白銀,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損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進了一步。這種教學模式,非常直觀,通過看電影把學生們帶到那個不堪回首的歷史階段。這種直接的感官刺激,比我們單純的將課本,更能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更能加深印象。使學生們即學習了歷史知識,又培養(yǎng)了為中華之崛起而奮發(fā)讀書的愛國熱情。
三、歷史教學中師互動,讓歷史事件再現(xiàn)。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和學生一起將一些歷史內容,編成話劇,在課堂上表演。通過表演的形式,教師給學生以真誠的鼓勵和幫助,學生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師生共同重溫歷史,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也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興趣,使學生們主動的去思考,在交互中常常會碰撞出絢麗的思想火花——創(chuàng)新思維。例如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教師可以扮演李淵,學生們可以扮演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大臣、士兵等角色,選取貞觀王朝的一個小節(jié),來進行表演,揣摩那個時代,那個歷史時期,各個人物的心態(tài),讓大家積極思考,共同走進歷史,親身去體驗貞觀王朝的刀光劍影。師生在互動中很容易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中華民族曾經(jīng)是世界非常優(yōu)秀的民族,回首先輩輝煌的過去,我們無比的驕傲。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我們有令世界震驚的“四大發(fā)明”。今天的中國人更是齊心協(xié)力,前赴后繼的拼搏、奮斗,以推動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
四、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客觀的評判歷史。
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客觀的評判歷史,培養(yǎng)學生用唯物主義觀點,發(fā)展的、辯證的去評判歷史中的事件及歷史中的人物。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歷史中不同的人物,會對同一件事情做出不同的選擇,有的選擇有利于人民大眾的利益,符合人類社會的道德標準,人們會贊揚他。而那些有損于人民大眾的利益的,不符合人類社會的道德標準的,人們會批判他。“史以鑒人”,歷史就像一面鏡子,可以讓今天的人們看到我們的過去。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引導學生客觀的評判歷史,揭示歷史事物的本質,也是揭示歷史規(guī)律的一種思維方式。總之,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教與學的過程統(tǒng)一,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積累,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和發(fā)展初中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讓歷史課堂教學 “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p>
總之,教海無涯,學無止境,歷史教學還有許許多多的教學方法值得我們探討研究,這只是我在教學中的的一點點體會。需要在以后的教學實踐研究中做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黃慕潔、白月橋:《中學歷史教學》,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年版。
[2][波]托波爾斯基著,張家哲等譯:《歷史學方法論》,華夏出版社,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