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愛琴
名著是古今中外經(jīng)典的著作,它對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長學生知識、開闊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高中生在閱讀名著的時候并沒有一個正確的閱讀習慣與閱讀方法,因此教師應及時加以指導,使學生更有效地閱讀名著。
一、名著閱讀的要求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必修課程·閱讀與鑒賞”部分明確要求“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蓖瑫r,在“實施建議·閱讀與鑒賞”部分也明確“課外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推薦文化品位高、難易程度適當?shù)恼n外讀物。”由此可見,閱讀名著是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是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既定要求。
二、高中生名著閱讀指導
高中生缺乏名著閱讀的意識和動力,同時也缺乏正確的選擇與科學的方法,為此教師應該為高中生的名著閱讀提供多方面的指導。
1.為高中生開發(fā)閱讀資源,提供閱讀條件
課程標準對高中生的閱讀提出了要求,要求其閱讀五部以上名著,總量不少于150萬字,而現(xiàn)實情況是一些學生僅僅閱讀過一兩部名著,而有些學生則沒有完整地閱讀過一部名著。高中生的課外書多是一些輔導書,很少有名著,加之課業(yè)負擔較大,學生缺乏閱讀的時間。為此,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可行的閱讀條件——閱讀時間與閱讀資料。首先,學校應建設與開放圖書館、圖書室,使學生有更多的接觸名著的機會;其次,教師應構建班級圖書角,號召學生將自己的名著帶到班級內(nèi)分享;再次,應為學生提供閱讀時間,比如說利用晚自習或者每周抽取一節(jié)課來作為名著閱讀課,讓學生通過課上閱讀來激發(fā)閱讀欲望;最后,古今中外的名著眾多,學生不會選擇,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推薦適合其閱讀的名著書目,使學生有一個準確的方向,從而更好地閱讀。
2.激發(fā)高中生名著閱讀興趣
名著一般都是思想性較強,比較深刻,篇幅較長,因此高中生難以產(chǎn)生足夠的興趣。缺乏興趣,自然不會去主動閱讀名著,因此教師的強調(diào)只能成為過眼云煙。為此,一定要激發(fā)起高中生名著閱讀的興趣,讓他們自主地產(chǎn)生閱讀的欲望,才能主動去閱讀、去體悟。
(1)觸發(fā)名著導讀興趣?搖教師可以選取名著中的某個章節(jié),或者某個有趣的情節(jié)來念給學生聽,或者是介紹名著的作者和梗概,介紹作品取得的成就,或者具備的價值,先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印象,以某一個點觸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開展名著閱讀主題活動?搖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很少去主動閱讀,有時候教師即使是進行了名著導讀,學生也后繼乏力。因此,學校應多組織開展名著閱讀的主題活動,比如可以開展名著讀后感征文、讀書筆記評選、名著閱讀節(jié)、名著閱讀演講比賽、名家讀名著講座、名著書展等活動,這些靈活有趣和行之有效的活動可以不斷刺激學生的名著閱讀興趣,并且在校園內(nèi)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使學生在這個良好的氛圍中感受書香與墨香,產(chǎn)生閱讀名著的想法,并付諸行動,自覺加入名著的閱讀行列之中。
3.指導學生名著閱讀的方法
雖然一部分學生喜歡閱讀名著,閱讀量也比較大,所涉及的名著范圍較廣,但是其閱讀方法不當,走馬觀花,一目十行,看過就忘,因此雖然博覽群書,卻收效甚微。為此,教師應該對其閱讀方法予以指導。
(1)閱讀關鍵?搖名著動輒幾十萬字,如果都一一認真閱讀,那么閱讀的效率就會很低。為此,教師應該教給學生閱讀關鍵。何為關鍵?書的開頭與結尾,每一章節(jié)的開頭,為人熟知的重點章節(jié),每一章節(jié)的題目,心理描寫,鋪墊等,這些都是閱讀的關鍵,應該詳細閱讀,用心體悟。
(2)記讀書筆記?搖名著之所以成為名著,就是因為其無論是語言還是內(nèi)涵,亦或是社會價值,都要高人一籌。因此,在閱讀過程中,就應該將這些東西記錄下來,反復閱讀與感悟,勢必會對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與人生觀、價值觀產(chǎn)生重要影響。為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閱讀名著的同時不斷地記錄,記讀書筆記,積累知識與文化,積累精彩之處,在讀書時隨時拿著筆,在字里行間隨時記錄自己的點滴感受,厚積薄發(fā)。
4.指導學生加強閱讀中的合作與探究
閱讀是一個不斷積累知識、開闊視野、豐富想象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是少不了交流與合作的,然而大部分師生都忽略了這個過程,從一己之見出發(fā)閱讀,獲得的認識不免于偏頗。為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討論,集思廣益,從而對作品有多維的認識,可以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作品的多重意義,甚至于提出許多連文學評論家都不能一一品評的獨特見解,學生在討論中可以互相啟發(fā),求同存異,逐步深入到作品的核心部分,從而獲得最充分的理解。這種討論式的閱讀理解的方法,既可以達到對作品的真切理解,又能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優(yōu)勢,從而臻于閱讀理解的最佳境界。
★作者單位:江西瑞金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