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裕媽
剛帶著兒子寬寬回國,我參加了一個國內(nèi)朋友組織的派對,很多朋友帶著孩子去了。沒呆幾分鐘,見幾個4歲、6歲的孩子在那里猛跑猛鬧,翻看人家酒店放餐巾紙的柜子,搖晃人家的柱子,折騰人家的轉(zhuǎn)門……
我膽怯地上前問:他們挺……“活潑”的哈……
“活潑”媽不知道我有“國外”背景,略帶驕傲地,笑瞇瞇地抄著手道:這就是現(xiàn)在流行的歐美自由教育啊,外國人就這樣隨便瘋玩的,家長不能管。
我木雞了!
話說,我生活在歐洲十幾年,也是因為從事大眾傳媒電視新聞研究,略走過了歐洲幾個國家,可是真沒有見過在公共場所,小孩如此橫行霸道、如此熱火朝天、如此隨意動別人的或者公共場所的設(shè)施——而父母卻在旁邊笑嘻嘻地贊賞。于是乎,我突然覺得:國人的育兒進入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階段”。
公共場所不是你家,家里也有規(guī)則
歐洲育兒的理念里面:自己的,家庭的,公共的,這三個觀念是分得非常清楚的。如果這東西屬于你自己,你怎樣都可以。但是,你也不要指望別人來給你收拾爛攤子。比如,在國外,連1歲不到的寶寶,把玩具造的滿屋子都是,可以,但要上床睡覺,媽媽會指引他們自己把玩具收納好,走路不穩(wěn)?爬著也要收拾完。
而“家庭的”,就是屬于家庭全體人的。你用了,就必須要物歸原處!因為這才能方便其他人使用。寫到此處,突然想起那些公共wc里面,怕沾到細菌,不按扭,不沖廁所的人,這些人在家里是怎么生活的呢?
而“公共的”呢?就是:沒有經(jīng)過別人允許,是絕對不能碰的。
以上三個“領(lǐng)域”,玩具自己收,廁所自己沖,公共場所自覺遵守規(guī)則等等,爹娘千萬別跟保姆一樣,邊嘮叨邊為孩子代勞,邊指責邊代替孩子做該做的事。
孩子和大人是平等的不能只是口頭上的
孩子絕對不是“皇帝”,更不是“殘疾人”,他們既不用你們?nèi)ヌ嫠麄兯伎?,也不用你們?nèi)ヌ嫠麄冏鍪?。比如刷碗,就算孩子刷得不干凈,那是能力的問題,但如果家長不給孩子刷碗的機會,那就是不平等!
個人感覺,除了中國,其它很多國家的孩子都會從小學習做很多很多家務(wù)。哪怕是一個家庭就一個孩子。
這點要大贊日本幼教,日本幼教里面引導孩子正確做家務(wù)的部分是相當細膩的,日本的小朋友從小就知道:
玻璃奶瓶要平著放進水池,因為豎著可能會倒下來,碎掉;
倒垃圾的時候,如果有紙盒,要撕成小塊放入垃圾桶,因為這樣不占地方;
找不到垃圾桶,又迫不得已要丟掉東西,盡可能放在和自己的頭一樣高的地方,因為這樣可以方便大人不用彎腰就能幫自己扔掉。
我能寫100條……
混血家庭教育孩子反而沒有丁點兒妥協(xié)
我的朋友里混血孩子特別多,基本“苦惱”就是歐洲媽媽管孩子太嚴格了,公公婆婆都翻臉了。不夸張哦!
Cloe來自法國,婚前是法新社的記者,后來嫁給了中國人,生了一個混血寶寶卡卡,現(xiàn)在住青島。我去她家吃飯,卡卡基本不可以在飯桌上面說話,要默默地吃。然后中國婆婆啊,我們啊,都在飯桌上面嘰里呱啦,無奈,卡卡被他媽媽安排在一個窗臺下面獨立的桌子上自己開吃。
我看著這“可憐”的小身影,覺得中國家庭教育孩子,還真是需要再琢磨琢磨。本身我們大人自己是不是就有點太散漫了?!
琳達小朋友,爸爸北京人,媽媽莫斯科人。琳達從小吃飯就必須先喝湯,喝完一滴不剩,才能吃沙拉,吃得盤子干凈了,才能吃主食,最后吃甜品。如果在桌子上到處亂夾,她媽媽決不允許!
只有在家里養(yǎng)成好教養(yǎng),出門才不會變成到處亂作的熊孩子。
所以,不是什么“歐洲自由主義”,就可以隨便去別人家看別人的衣柜,更加不是沒有長幼尊小變成橫行霸道的小孩兒!不管在哪個國家,很多基本的教育是千古不變的。
有些用詞過激,見諒,哎,寬媽也是心里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