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瀾波
高校輔導員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極大的助力,輔導員隊伍自出現(xiàn)以來,其成長發(fā)展的道路是曲折中前進的,研究輔導員隊伍的發(fā)展沿革,是輔導員制度的理論研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今后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和發(fā)展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發(fā)展沿革一、起步確立階段
新中國建國后,我國的高校輔導員制度借鑒、學習了前蘇聯(lián)的做法,繼承我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政治指導員的制度,逐漸建立。1952年,教育部出臺《關于在高等學校有重點的試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文件提出高校要設立政治輔導處這樣的輔導員部門、配備輔導員。1961年,教育部時隔近10年又出臺了《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文件闡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任務、內(nèi)容、原則等內(nèi)容,并要求在專職黨政干部、政治課任教師等其他青年教師中挑選有政治工作經(jīng)驗的人擔任低年級的班主任或者政治輔導員。1965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政治輔導員工作條例》,該條例規(guī)定了輔導員的地位、工作方面的內(nèi)容。輔導員的制度在這一階段逐漸成立起來。
二、曲折倒退階段
文化大革命使得我國高校事業(yè)受到嚴重破壞,輔導員制度也受到嚴重的打擊和摧殘,許多輔導員受到批斗摧殘,各個高校幾乎處于無組織狀態(tài),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用被否定,輔導員制度收到巨大挫折,處于停滯或倒退的階段。
三、輔導員隊伍的發(fā)展階段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給混亂中的中國帶來了新的希望,我國的輔導員制度得以撥亂反正,《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暫行規(guī)定》《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全國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等一系列文件相繼出臺,文件要求要加強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建立起一支堅強有戰(zhàn)斗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
隨著國內(nèi)改革開放的不斷加深,國外各類思潮與國內(nèi)思潮相碰撞,國外一些有礙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思潮相繼出現(xiàn),并有逐漸漫延之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愈發(fā)引起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一線工作者,其重要性也愈發(fā)得到肯定。1983年,國家設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體系逐步形成。1986年到1987年,《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決定》、關于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決定》兩大文件,進一步強化了思政工作,對人才教育培養(yǎng)目標提出了思想政治方面的新要求,明確了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待遇等。89年的政治風波,使國家進一步重視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這一階段,輔導員制度得以有序發(fā)展。有了黨和國家的重視,也使得輔導員的發(fā)展從專業(yè)建設上、規(guī)范性、制度性方面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和促進。
四、蓬勃發(fā)展階段
進入新世紀,高等教育持續(xù)蓬勃發(fā)展,高校持續(xù)擴招,信息化時代的進程、就業(yè)的新思潮等一系列的變革,給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問題和挑戰(zhàn)。也正式高等教育高速發(fā)展的階段,國家對高校思政工作的高度重視,自2004年起,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等文件,這一系列文件的出臺,把輔導員的重要性擺在了臺面上,輔導員作為思政教育的中堅骨干力量得以確立。特別要指出的是《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這一文件,它具體明確了輔導員隊伍建設的要求與職責、配備與選聘、培養(yǎng)與發(fā)展、考核與管理等內(nèi)容,使得該文件到目前為止,成為輔導員隊伍建設中非常具有綱領性和主導性文件。這一階段,各個高校對輔導員隊伍的建設逐步加強、重視,為輔導員隊伍的發(fā)展提供各類政策和平臺的扶持,輔導員隊伍蓬勃發(fā)展。
附:有關于輔導員隊伍建設與發(fā)展的相關文件梳理
1952年,教育部:關于在高等學校有重點的試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提出我國首次成立思想政治教育機構:政治輔導處。
1961年,中央《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明確要求在一、二年級設輔導員或者班主任。
1964年,《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政治工作和建設政治工作機構試點問題的報告》出臺,規(guī)定至少100名學生配一名輔導員,明確要求輔導員配備數(shù)量。
196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政治工作條例(草案)》,《高等學校學生班級政治輔導員工作條例》明確輔導員的領導部門為學院黨支部和政治處,并對輔導員工作進行立法規(guī)定,標志著輔導員制度的確立。
1978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強調(diào)了建立政治輔導員的工作重要性,規(guī)定高校必須在低年級設立政治輔導員。
1980年,教育部與團中央出臺《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拓展政治輔導員的工作內(nèi)容,要承擔部分學習、教學任務。
1981年,《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暫行規(guī)定》細化了輔導員配備,師生可按照1∶120的比例配備
1984年,《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輔導員隊伍應實行專兼職結合,對這支隊伍的要求、來源、發(fā)展方向、培訓、待遇等問題都提出了指導意見。
1987年,《關于在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專職人員中聘任教師職務的實施意見》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職人員列入教師編制。
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明確了輔導員培訓并保障輔導員的福利待遇問題。
1995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又重新確立了高校輔導員的數(shù)量:師生比在1∶120—150。
1999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強化了輔導員培訓,要表彰優(yōu)秀輔導員。
2000年,《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的意見》規(guī)定了輔導員配備、培訓、晉升和待遇等。
2005年,《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明確師生比按1∶200的比例配備,文件提出“政治強、業(yè)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素質理念。
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成為輔導員建設綱領指導性文件。
2011年,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究基地建設與管理辦法(試行),在我國成立了輔導員培訓基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輔導員的整體素質。
伴隨著輔導員建設制度的出臺和日趨進步,輔導員工作也與時俱進,工作中不斷完善和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研究我國輔導員制度的沿革,是對輔導員制度的回顧和總結,從而有利于進一步促進適合新形勢的高校輔導員制度的更新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