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志
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不斷增多,孩子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逐漸缺失,成為了一個普遍性的問題。許多孩子自私、極端、懶惰、散漫,缺乏同情心和責任感,對父母不關心,對長輩不尊重,對幼小不愛護,對勞動不積極,正日益成為獨生子女的普遍通病。如何加強傳統(tǒng)美德教育,讓孩子樂觀、積極、向上地成長,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傳統(tǒng)美德孝心節(jié)儉愛勞動自強愛國志向高遠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形成和積淀了許多代代相傳的美德。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民族歷代流傳下來的,有益于后代的優(yōu)秀道德遺產(chǎn),它包含了優(yōu)秀的民族品質(zhì)、優(yōu)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禮儀等方面。它標志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它不僅包含了古代傳統(tǒng)美德,還包含了近代革命傳統(tǒng)美德和當代英模美德。中華傳統(tǒng)美德思想經(jīng)過歷史發(fā)展,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得到了傳承、弘揚和發(fā)展,也使我們后人能得以躬仰和實踐。
一、教育孩子有孝心
孝心,作為傳統(tǒng)美德,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溫馨幸福。孩子真正培養(yǎng)起孝心,對他是一種前進的動力。真孝敬長輩,就應該聽從長輩的教誨,不應隨便頂撞,有不同想法應講道理;真孝敬長輩,就應該嚴格要求自己,體諒長輩的艱辛,盡可能少讓長輩為自己操心;真孝敬長輩,就應該為父母分憂解難,在父母生病時,在父母有困難時,盡力去關心照顧父母、協(xié)助父母;真孝敬長輩,就應該刻苦學習,努力求知,讓父母少為自己的學習擔憂;真孝敬長輩,就應該在離家外出時,自己照顧好自己,注意安全,外出時間較長,應及時向父母匯報情況……總之,真正的孝心要體現(xiàn)在言行上。
二、培養(yǎng)孩子節(jié)儉的好品質(zhì)
現(xiàn)在的孩子多數(shù)不懂得節(jié)儉,亂花錢、隨便浪費的現(xiàn)象相當嚴重。節(jié)儉是一個人的重要品質(zhì),很難想象,一個從小大手大腳隨便浪費的人能創(chuàng)造一番事業(yè),建設好家庭。新的時代,應該建立科學的消費觀念。為了培養(yǎng)孩子節(jié)儉的品質(zhì),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教育孩子正確認識錢。要讓孩子從小懂得錢是什么,錢是怎么來的,怎樣正確地對待錢財,不義之財絕不可取。第二,教孩子學會花錢。孩子消費行為是由被動逐步走向主動的,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應教孩子買東西,如何用錢,如何找錢,如何選擇物有所值的物品。教孩子把錢保管好,防止丟失、被竊。隨著年級升高,要讓孩子學會先認真思考再花錢,而且逐漸養(yǎng)成習慣,避免盲目消費。第三,教孩子學會積累。孩子手里的零用錢、壓歲錢應該計劃使用,適當積累。必需的東西才買,可買可不買的不買,把剩余的錢存起來。教會孩子在存錢、用錢的過程中,培養(yǎng)節(jié)儉的好品質(zhì)。
三、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勞動觀
讓孩子從思想上認識勞動光榮,勞動神圣,勞動偉大。養(yǎng)成勞動習慣,習慣是一種自主、自動的行為,養(yǎng)成勞動習慣的人,不勞動反而不舒服,他們眼里總有可干的事情。這樣的習慣不通過長期訓練、培養(yǎng)是形不成的。勞動需要動腦子,干什么活有什么樣的干法,勞動的程序、操作要領、技巧需逐步掌握。任何勞動,由于技能水平不同,會有快慢、質(zhì)量好壞的差別。因此,掌握勞動技能是勞動教育的重要層面。熱愛勞動的教育主要通過勞動實踐進行,光說不練是不行的。自我服務勞動和家務勞動都應安排,不應光強調(diào)“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還要強調(diào)“家里的事情主動干”。學校安排的集體勞動,應積極支持孩子參加。雙休日、寒暑假安排的勞動量應該稍多一點,最好干些比較復雜的既費體力又費腦力的勞動。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家長必須注意不應簡單地把孩子當勞動力使喚,不應把勞動當做懲罰的手段,不應簡單地以金錢和物質(zhì)對孩子的勞動進行獎懲。如果孩子在勞動中有失誤,不能訓斥和責備。應該重視勞動過程的具體指導,多給予鼓勵,讓孩子感受勞動的愉快。
四、培養(yǎng)孩子的自強精神
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的祖先歷來強調(diào),凡是有志氣、有道德、有本領的人,必定是自強不息的人。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歷經(jīng)磨難、艱苦奮斗,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東方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們的祖先歷來告誡年輕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即使對老年人也倡導“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和“不須揚鞭自奮蹄”的自強精神。培養(yǎng)孩子的自強精神需要家長與教師共同努力。第一,幫助孩子樹立奮斗目標,沒目標就沒有奔頭。每個孩子情況不同,目標要切合實際,孩子每達到一個小的目標,就及時肯定,孩子就增加一分自信,增加一點自強精神。第二,幫助孩子成功,每個孩子都有成就動機,問題再多的孩子,也渴望有成功的機會,品嘗成功的喜悅。當幫助孩子訂出了具體奮斗目標時,還必須有達到目標的具體措施。在追求成功過程中,遇到困難最需要支持、鼓勵和具體幫助,這是培養(yǎng)自強精神的關鍵。第三,變責備為激勵。缺乏自強的孩子,越責備越?jīng)]信心,嚴重的會自暴自棄。教育者要轉(zhuǎn)換思維方式,從尋找孩子的缺點為尋找孩子的優(yōu)點,從否定評價變?yōu)榭隙ㄔu價,從責備變?yōu)榧睢?/p>
五、培養(yǎng)孩子的愛國心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國上下五千年,愛國主義是一條粗重的紅線貫穿其中,艱苦卓絕奮斗,創(chuàng)造燦爛文化,抵御外來侵略,推動社會進步,愛國主義是強大的精神動力。沒有愛國主義,就沒有中華民族過去、今天和未來。人們都會背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名言,人們都會講“精忠報國”的故事,愛國主義精神在大多數(shù)國民的心里扎了根。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愛國主義精神要一代一代傳下去,每位家長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有的家長認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主要是學校的任務,這種想法是不妥的。學校對學生進行大量的愛國主義教育是毫無疑問的,如果家庭不積極配合,效果就不理想。因為家庭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自身的優(yōu)勢。家長與孩子的親緣關系有利于對孩子進行情感熏陶,家長與孩子的共同生活有利于抓住各種教育契機。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愛國精神與學習沒什么關系,只要把學習抓好,愛國主義教育什么時候進行都可以。這種認識也是片面的。我們不妨想想,一個人不熱愛自己的故鄉(xiāng),不熱愛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不熱愛養(yǎng)育自己的土地,不熱愛自己的國家,他的身上是否缺少一種前進的動力?縱觀歷史,眾多的志士仁人、科學家、藝術家、英雄模范,在他們的靈魂深處都有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有遠大的報國志向,如果不是這樣,他們能夠成就一番事業(yè)嗎?愛國主義精神促使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而高翔”,只顧眼皮底下利益的人是達不到那種境地的。
我們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轉(zhuǎn)化為學生的道德品德,道德行為只有通過反復實踐,養(yǎng)成習慣才能成為穩(wěn)定的道德品德。因此,我們必須要做到知和行的統(tǒng)一,在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訓練中,使學生形成較好的道德品德。目前,對小學生進行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正愈來愈受到社會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我們應該充分抓住有利時機,落實教育措施,努力爭取把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根深深地扎在學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