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菊
作文教學難,是每個老師都慨嘆的問題,但如果我們勇于探索,勤于總結經驗教訓,注意學生思維、情感、知識積累、文字表達等多方面的平衡發(fā)展,尊重學生的個性,那么,學生呈獻給我們的必是一個萬紫千紅的春天!
在傳統的作文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往往過于重視學生“作文素材庫”的積累與充實,而忽視了對課文的品鑒與吸收。每一篇課文在立意、構思、語言表達、情感體現都有獨到之處,這些對學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都是極為重要的。如果素材是一?!罢渲椤保敲辞楦?、布篇謀局就是串珍珠的線。一篇作文光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好的布局與真實的情感融入,那作文就沒有靈魂。
實踐表明,多數閱卷老師更喜歡學生靈活運用教材,把教材作為語文各項能力的基礎,是為活學活用,舉一反三,知識遷移。教學過程中,包括中考復習中要教給學生把教材讀薄,再把教材讀厚的方法,從每天所學的課本中深入挖掘,從更深的層次認識教材。不必為了盲目追求“創(chuàng)新”及“標新立異”,而舍棄教材資源,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研究適合學生的作文教學素材。潛下心來認真研究教科書,須知“教材”也是作文材料“無盡藏也”,取之不竭,用之不盡。作為老師,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注意這幾個方面:
首先,一如既往地抓好朗讀教學,只有聲情并茂的朗讀才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其次,在教學課文的同時有意識地多進行布局謀篇和段落層次的訓練,雖然分段和分層已經不作為了考試內容,但要想讓學生寫出段落分明、條理清晰的作文,不做這項訓練恐怕不好做到。另外,注意積累好詞好句,并進一步體會好詞好句的用法,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其次注意延伸課文內涵,抒寫生活中類似的事情。教材中每一篇課文,無論是寫作方法、層次結構,還是語言表達,都很有特色。學生能夠通過模仿學習在寫作過程中能夠達到形似“課文”,而后能夠通過領悟將自己的生活中的所思所悟融入到寫作過程中從而達到神似,一直是我作文教學的宗旨。所以在閱讀欣賞課上,我對訓練點的選擇一直持審慎的態(tài)度,主要從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立意、模仿課文構思、模仿課文語言表達、模仿課文內容”等四個方面著手,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由于有教材當“向導”,就降低了學生遣詞造句、布篇謀局的難度,學生樂寫,會寫。
第三,培養(yǎng)學生模仿原作者的語言風格。有時可以將書中某段段文字直接引入自己的文章之中,或是將這種描寫的筆墨用于其他景物之上,讓文章散發(fā)出經典的韻味。我相信,仿寫文章,加強片段訓練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第四,培養(yǎng)學生遷移表達技巧,描述生活中相關素材。
學生怕作文的原因之二——胸有丘壑,但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著手。不少課文在表達技巧、結構安排、布篇謀局等方面,給我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們一定要分外珍惜,學以致用。有課文做鏡子,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往往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當然,巧借文本,隨文練筆,要精心選好讀寫結合點,訓練要適時適度。課本上的文章雖然經過了反復篩選,可算得上是精品。但是,有些大家的文章其構篇謀局的章法學生很難以掌握,這類文章只是讓學生欣賞、理解、感悟就可以了,大可不必拔高要求,讓學生“寫”而生畏。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寫作質量,首先要精心選好讀寫結合點,只有適合學生,學生才仿得來,仿得有興趣,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除此之外,讀寫結合還有很多點可選擇,比如根據課文“續(xù)編故事”,根據文章空白點展開想象,豐滿情景;比如轉換人稱或角度進行改寫;或者改變體裁,像“古詩改成故事”,“詩歌改成散文”等……總之,“多讀心中有本,勤寫筆下生花”。在閱讀教學中適時適度地“擠”進寫的訓練,讓學生從閱讀中汲取作文的營養(yǎng),一課一得,得得相連。相信得的多了,連在一起,一定會形成氣候,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