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平
教師應該采用怎樣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古典詩歌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看法和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一、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因此,激發(fā)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在教學中,我采用音樂、繪畫、表演、速讀比賽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認真投入,做到了寓教于樂。
(一)繪畫激趣法
對于一些內容短小,畫面感較強的古典詩歌,我就采用繪畫的方式,讓學生在預習時,根據詩歌內容,畫簡筆畫。在學習王維的《使至塞上》一詩時,我就采用了這種方式,學生的每一幅簡筆畫上都附有詩句,雖然有些作品顯得幼稚可笑,但也不乏形象具體的好作品,這樣,學生加深了對內容理解,也很好地明白了本詩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所呈現(xiàn)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獨特魅力。
(二)音樂激趣法
如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一課前,我先播放了王菲的歌曲《明月幾時有》,在聽這首歌的同時,很輕松地就完成了背誦這一學習任務,并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表演激趣法
在學習《木蘭詩》一課中,我采用了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分角色在講臺上表演,臺下同學可根據表演內容朗讀或背誦出相關詩句。這種表演和比賽的形式既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詩歌內容,體會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又增強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競爭意識。
(四)速讀激趣法
速讀比賽這一方式是專門針對篇幅較長的詩歌,學生背誦起來難度較大,而通過這種方法,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如學習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我先限定三分鐘進行速讀練習,再由小組推薦代表,當堂計算各組速讀時間,優(yōu)勝者獲“伶牙俐齒”稱號,最后一名獲“笨嘴笨舌”稱號。這樣,學生在快樂和競爭中不知不覺地熟讀成誦,很好地完成了背誦這一學習目標。
二、方法引導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更要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方能使學生能真正理解詩歌內容,領悟詩人思想情感,體會古典詩歌的魅力。
(一)了解詩人生平,了解詩作背景,密切結合主題來理解
詩歌的情感是作者感情的外露,真情的表白,詩的主旨和感情與詩人的經歷有密切的關系,在不同的背景下,作者所表達的感情也不相同。正如白居易所說的“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每一首詩,都有它產生的社會根源和個人原因,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個性特征。如唐代詩人王維,前期在作品中多是流露出使邊塞之苦和漂泊天涯的悲壯情懷,如《使至塞上》等。后來王維徘徊于仕隱之間,這一時期作品表達了他急欲歸隱田園的心情,如《渭川田家》等。
(二)學會吟誦之法,體味吟誦之美,享受吟誦之樂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吟誦詩歌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對詩人思想情感的把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采用視頻或音頻范讀、教師范讀,播放一些古詩的吟唱,讓學生在情感飽滿的吟誦中感受到古典詩歌之美,進而教給他們吟誦的方法,如語調的抑揚頓挫、語速的輕重緩急、情感的悲喜哀樂,更準確地把握詩歌情意。
(三)創(chuàng)設詩作意境,豐富想象聯(lián)想,引發(fā)情感共鳴
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觀情思和所描寫的客觀景物渾融契合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和氛圍。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的意境之中,把握詩歌所展示的意象與內在的意蘊,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與審美經驗,通過藝術的聯(lián)想與想象,引發(fā)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四)欣賞好詞佳句,品味修辭手法,體味藝術特色
王國維說“詩以有境界自成高格”,而意境的創(chuàng)造就必須依托于凝練、含蓄的語言。古典詩歌的一詞一句更是經過了詩人的反復推敲,巧妙而精準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思想情感。因此,教會學生欣賞詩中的好詞佳句,品味恰當貼切的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才能讓學生體會到古典詩歌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