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寶堂
我從事學校保衛(wèi)工作多年,處理了N次學生違法案件,每當處理結果公布后,師生們意見不一,大多數(shù)認為是重教育而不是法治。這樣長期以往對學生的法紀觀念產(chǎn)生負面作用。
試想一下,一個學生在校期間無論是什么原因,丟失貴重物品,還是日常生活用品,都是會給學生帶來經(jīng)濟損失的,造成心理上的失衡。輕者懷疑同學,造成內(nèi)部不團結,埋下了隱患。重者對學校不滿,對學生宿舍值班老師提出置疑,對學校提出賠償和要求。無論學校對外宣傳再好,領導講的再好,老師說的再好,受害學生永遠沒有感覺到學校的安全好就是不好。甚至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你拿了我的,我就偷別人的,開始接力的盜竊,人人都不得安寧。更有甚者給學校帶來負面影響,與招生宣傳相違背,新生入學第一個就聽到了偷,騙,搶的各類謊言,給學生心理增加了負擔。因此讓學生遠離犯罪的教育是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項不可輕視的環(huán)節(jié)。
燕趙晚報曾報到過兩篇文章。一:《仨美女缺錢深夜騎車搶奪》。自稱自行車,手機被偷,欲搶奪找回損失。該學生系北京一家學院,畢業(yè)后就要當空姐去。二:《一句話招來殺人之禍,為一句話連殺三人》。事件的經(jīng)過是2005年2月13日的一天,被告人在世紀公園給受害人搭話,說了一句刺耳的話,(看你歪嘴斜眼像個什么東西,滾一邊去,獨眼龍),激怒被告人,他連續(xù)跟蹤女子3天,用錘子一連擊死3人??梢姷赖屡c法制觀念多么重要,一個不講道德的人招來一個殺人犯,一個不講法制的人害死了一家人。
特權大學生不應該有
一部分老師認為,大學生都是未來的精英,他們中的某些人涉嫌犯罪是由一念之差,完全有改過自新的可塑性,加上家庭與社會對其多年的培育付出了諸多精力與金錢,而他們一旦因為犯罪起訴,就會被學校開除,因此不但斷送了自己的前途,還讓社會少了一個精英,家庭對其的希望也會付諸一炬,所以對他們就應暫免起訴,給他們一個機會。
可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現(xiàn)代法制中一項最基本的原則嗎?怎么上述的理由可以成立,那么證明別人的犯罪不是由于“一念之差”,又怎么能證明別人的被起訴,就不會耽誤其遠大的前程呢?難道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或個人,僅僅因為比別人多讀了幾年書,就真的成了比別人更精英,比別人更有可塑性,比別人的前途更金貴,因而在法律面前就應該享有特權了嗎?
大學生面前對的困惑和問題與社會其它同齡人是一樣,大學生群體不應有特殊化,該承擔的就要承擔起來,只有勇于承擔,他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有約束,敢負責。法外施恩,有違法律公正。
一個學生考試作弊給予行政處分,取消學位,嚴重者開除,老師都能認識到這樣做是對的,否則考風不正,學風不正,人才就難以培養(yǎng)出合格的,有用的``有些老師遇到刑事案件總是停留在過去的認識,講一些看似合情卻是不合法。
1:學生在校表現(xiàn)一直較好,屬于初犯,偶犯,情節(jié)輕微的。2:主動投案,且全部退贓退賠,認罪悔罪的。3:被脅迫參加盜竊活動,沒有分贓,獲較小的。4:其他情節(jié)輕微,危害不大的等來解脫。
一個犯罪分子理應受到法律的制裁,老師卻沒有去批評教育過,怕該同學心理接收不了,發(fā)生自殘,自傷,自殺等事件而擔責任,這樣做能對的起受害方嗎?能教育大家嗎?一句話依法治校,以德治班,保持學生一個健康心理,法制育人的環(huán)境,讓學生自覺的做好每一件事情,這樣對已,對他人,對國家都有利,這才是正確的人才觀。
德育不合格出危險品,智育不合格出次品,體育不合格出費品。學生管理工作的立足點把學生培養(yǎng)成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人才分四種,有德有才為賢人,有才無德是小人,有德無才是愚人,無德無才為庸人。賢人可敬,愚人可交,小人可用,唯有庸人掃地出門或敬而遠之。
面對同樣的盜竊問題,如果普通公民盜竊了2000元便會被捕,而將盜竊者換成大學生便不一定會被捕,面對這種結局,人們肯定會問:憑什么大學生便會獲得法外施恩的權利?擁有大學生的身份就可以被作為放款犯罪標準的理由嗎?如果是這樣,那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是說給誰聽的呢?憲法和法律尚且沒有針對大學生群體承認其特殊地位,那么批捕環(huán)節(jié)有為什么會網(wǎng)開一面呢?
以人情的角度來看,如果盜竊者是大學生,一般來說會酌情從輕處理,同時嚴格遵循法律程序。法律的修改以及地區(qū)性法規(guī)的修改權利并不在檢察機關,而在人大手中,如果再司法實踐過程中,司法機關認為確實有必要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給與特殊照顧,針對其特殊性對法律進行修改,那么就應該將相關法律修改的程序提交到人大進行修改,而不是完全有檢察機關擅自做主。
法律本身存在的嚴肅性與權威性并不在于相關法律條文的完美,實質(zhì)在于不管是法律的制定還是修改都要嚴格遵循相應的法律程序,這種法律程序中體現(xiàn)的嚴謹性與公開性才是法律權威的主要體現(xiàn)。如果不走法律程序,執(zhí)法機關將大學生偷竊者作為特殊人群對待,擅作主張對法律進行更改,這樣一來法律的尊嚴便會蕩然無存。是否應該將大學生作為特殊人群,使大學生得到法外照顧,這不是司法部門應該考慮的問題,這一問題應該是立法機關應該進行主要考慮的問題,如果檢察機關擅自做主對大學生進行法外開恩,那不僅是一種錯誤的決定,更是一種違法的決定。
天下有三種人,一是真好人,二是老好人,三是裝好人。第一種是持之以恭,待人以誠,敬事以敏的理想之人。第二種是沒有主見,沒有原則的好先生。第三種是耍心眼,籠絡別人的討好者。
何人敢做老實人,1:無欲之人敢做老實人,2:有才之人敢做老實人,3:有德之人敢做老實人,4:人間自有真情在,世上確有正氣存。正直是做人之本,犯罪是人民的公敵。大學生不應有特權,法外施恩是學生管理 工作中的一大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