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萍
沙盤游戲是心理學的一種治療方法。經過分析孩子擺的沙盤,咨詢師能夠了解他們內心深處最想要的是什么,從而正面引導孩子,在讓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發(fā)揮的同時,問題行為得到有效改善。
東東,四年級男生,出生后一直與父母住在一起。媽媽對他的教育是和風細雨式的,而爸爸則因為忙而很少與東東在一起。東東挺聰明,反應很快,成績基本不用老師操心,但經常會莫名其妙地發(fā)火,且不易控制,下課后總喜歡跟同一個孩子打架,用東東的話就是:“我想跟同學們一起玩,但他們總是不跟我玩?!薄拔矣袝r想一個人坐?!薄拔揖拖矚g跟然打架。打架很好玩,看他生氣我很快樂?!薄?/p>
面對這樣的學生,班主任很頭疼。
一、我有我的世界
東東因為跟同學打架而被老師領著來到沙盤室。見他對沙具特別感興趣,我便主動邀請他隨便擺弄沙具,他欣然接受了邀請。我?guī)е惺苌匙?,鼓勵他自由擺放沙具,以營造輕松安全的氛圍。在他30分鐘的擺放過程中,我在征得他的同意后,一邊用筆記錄,一邊用心交流。
“沙盤內容很豐富呀!”他看了看我,沒有任何表情。
“你覺得這里面有代表你的沙具嗎?”
他指了指那只躲在花叢下面的螞蚱說:“這個代表我!”
“這只小螞蚱在干什么呢?”
“它在偷偷地看著他們下象棋?!?/p>
“它為什么要偷偷地看呢?”
“因為怕被人發(fā)現。如果被人發(fā)現的話,就會被送去給其他孩子當玩具。”
“這只小螞蚱為什么害怕被人發(fā)現,卻還是在那里看下象棋呢?”
他肯定地回答:“因為他很喜歡。他經常在旁邊看別人下象棋?!?/p>
“那小螞蚱自己會下嗎?”
……
“這只小螞蚱身后的景色這么美,有沒有想過出去看看,離開這里呢?”
“沒有,小螞蚱對喜歡做的事情是很執(zhí)著的,基本沒有人可以改變!”他堅定地說。
第一次擺沙盤,他給我的感覺就是:我有我的世界,任世界多美麗,我只存在于自己的那片世界里,并且享受著那片世界。
二、如此“好斗”為這般
第二次擺沙盤,我以“為什么想到這個主題”為切入口。東東說:“因為我第一次擺沙盤的時候,發(fā)現了很多貝殼,于是我第二次擺沙盤就采用了‘海底世界’這個主題?!?/p>
“這些沙具中,哪個代表你呢?”
“這只螃蟹。大大的鉗子,可以用來打架。而且就要跟這只螃蟹打架?!睎|東說得很輕松,好像打架很快樂。
“他們正在打架嗎?發(fā)生了什么事?”我問。
“是這樣的,這只螃蟹(他手指著代表自己的那只)下課時很無聊,便用大鉗子敲了敲對面那只螃蟹。那只螃蟹不理他,他就使勁敲打他的頭,直到他生氣了,回過頭來用大鉗子跟我打架,我才開心了。”他很享受地描述著,似乎在說著他的平時狀態(tài)。
“你覺得打架最讓你開心,還是因為有人理你所以開心?”
“因為他理我了。只要有人理我,哪怕是打架我也開心?!彼J真地說著。
我看了這只螃蟹身旁的小海龜,問:“這里有一只小海龜,你為什么不去找他呢?”
“他跟我不是一類的。再說,我剛到他身邊,他就把頭縮起來,不理我。我都沒法跟他打架?!?/p>
“他為什么會看到你就縮起來呢?”
“可能是因為我曾經打過他吧?!彼槐菊浀卣f。
“那么,有沒有可能讓他重新跟你玩呢?小螃蟹可以怎么做呢?”我試圖引導他改變與人溝通的模式。
“嗯,讓我想想看?!彼A袅艘环昼?,認真思考后,拿起那只代表自己的小螃蟹說:“我會慢慢地爬到小海龜的前面,輕輕地跟他說:‘小海龜,我們能一起玩嗎?’”
“你猜猜小海龜會有什么反應?”我問。
“小海龜會很開心地說,好?。∥覀兙鸵黄鹂鞓返赝嫫饋砹??!笨粗樕下冻鑫⑿Γ覇査骸澳阌X得是跟小螃蟹打架快樂,還是跟小海龜做游戲快樂?”
他不假思索地說:“跟小海龜玩游戲快樂。”
“嗯,你想跟小螃蟹玩游戲嗎?”
他點了點頭。緊接著他用同樣的溝通模式,成功地跟小螃蟹做起了游戲。
最后,我問他:“跟小螃蟹、小海龜們玩游戲快樂嗎?”
他笑了笑,“嗯,快樂!”
三、我有資源能改變
這次擺沙盤,整體讓我感覺有些壓抑。我請他說說這個沙盤故事。他說:“這只老鼠餓了,想吃葡萄,可他不知道身后有只貓頭鷹正看著他。這只大鳥盯著蟲子,想吃了它,這只蟲子正悠閑地休息著。大鳥身后有只大蛇虎視眈眈地看著它,想把它吃了。這只小螃蟹只露出眼睛,埋伏著,想吃掉正在游向他的小魚?!?/p>
我問:“你呢,你在哪里?”
他指著那只要爬到外面的小壁虎說:“我是它,我想要爬出去。”
“你為什么要爬出去呢?”
“這里太危險了!我想出去?!?/p>
我看著沙盤,問他,“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爬到哪里呢?”
他看了看,手指著左上角,說:“我想爬到那邊去?!蔽沂疽馑F在就可以把壁虎帶過去,于是他高興地帶著小壁虎過去了。那是小河的另一邊,我問他:“小壁虎來到這里,會覺得孤單嗎?”他搖搖頭說,“不會呀,你看,這里很安全,餓了可以爬到旁邊的果園里吃水果?!?/p>
“那有人跟你玩嗎?”我很奇怪地問。
他很自然地說:“有呀,你看,小河里有條魚呀,我想說話時,可以找他呀?!?/p>
“嗯,這條小魚是你的朋友,在你遇到煩惱不開心時都會聽你說,是嗎?”
“嗯!”
“他像生活中的誰呀?”我試著引導他尋求改變資源。
“×××,他在另一所學校,我們的認識很特別,不過我和他關系很好?!?/p>
“那你想去那片地方玩一玩嗎?”我指著河對岸大片地方。
他想了想,說:“會的,我會站在小橋上,看著那片地方,如果蛇不在了,我會去散散步,去玩一玩。因為那里很安全。”
“如果你過去玩,會邀請一些小昆蟲到你的世界來玩一玩嗎?”
“嗯,我會邀請它和它。不過我不知道它們是否愿意過來玩?!彼种钢鴥蓚€甲殼蟲。
“可以怎么邀請他們呢?”我試圖引導他學會溝通的方法。
他很有禮貌地發(fā)出邀請。我暗示他,兩只小昆蟲都同意了。于是他很開心地帶著他們過橋,來到他的世界里。他還說,這樣他們也安全了。
后來,在與班主任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東東已經開始主動友好地與同學溝通,班上原來經常挨他打的同學也與他和好了。我建議老師多表揚他的進步,在班級同學面前樹立起積極的(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形象,以形成正向的能量場,促進東東行為的改變,真正學會與人友好交往。
四、感悟與反思
在第一次沙盤輔導中,我感覺東東是個善良但很固執(zhí)、甚至有些孤單的孩子。整個沙盤看似很美麗,有山有水,有塔有植物,不過這些美景似乎跟他無關,任世界多美麗,他只存在于自己的那片世界。在后來的輔導過程中,我讓東東看到自己人際交往模式存在的問題,通過沙具的擺放引導他學會正確與人溝通的方式,并從中體會到快樂。這次快樂體驗,對于他在班級中學會如何與人溝通會帶來益處?;貞浧鹚某跏忌潮P,當時的他很孤獨,而最后一次的沙盤,多了朋友,讓自己有很多感興趣的事情可以做。雖然外面是危險的,但是他懂得了如何保護自己,如何讓自己安全。這是一種積極的改變。我讓他從沙盤中邀請合適的朋友去他的世界,以提醒他突破原有的人際交往模式,改變交往現狀。如此,通過激發(fā)他內在的積極能量,教會他正確的人際溝通模式,從而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作者單位:南京化學工業(yè)園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 江蘇南京 210044)
責任編輯 徐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