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娟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有各自在教學中讓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讓學生容易產(chǎn)生困惑的地方,這就是教學的難點。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的語文閱讀教學往往是面面俱到,對突破教學難點方面沒有在教學中凸顯出來。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在進行教材處理時,沒有巧妙地依據(jù)教材特點設(shè)計有效的教學難點突破的切入點。為此,筆者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此談?wù)勛约旱膸c粗淺看法。
一、以朗讀訓練為切入點,激起情感共鳴
對飽含豐富情感的課文,其教學難點大多是如何引導學生站在文本作者的立場,站在文本人物的角度,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設(shè)身處地理解他們的情感。這類課文,在教學中,應(yīng)以朗讀訓練為突破難點的切入點。教學實踐表明:朗讀是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基本途徑。高年級的朗讀要求,一般在課后練習第一題提出。教師可根據(jù)要求,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中學習思考,在讀中理解內(nèi)容,體會感情。如在教學《窮人》這一課時,讓學生通過認真認真研讀,從課文中找出環(huán)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句子,體會窮人的高尚品質(zhì)。教學時要注意抓住桑娜抱孤兒回家后復雜的心理活動以及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這些內(nèi)容組織學生深入研讀。桑娜抱孤兒回家部分,重點研究“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個句子,教學時,教師首先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朗讀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然后組織交流:桑娜在等待丈夫的時候想到了哪些?為什么會想到這些?通過討論明確:由于桑娜家庭的貧窮,由于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所以才會有如此復雜的心理活動,同時明確:雖然桑娜的內(nèi)心活動十分復雜,但是收養(yǎng)孤兒的決心沒有動搖。接著再讓學生讀讀描寫心理活動的語句,了解省略號的作用。最后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一步體會桑娜的崇高品質(zhì)。特別是桑娜跟漁夫的對話,要以讀為主,要讀中理解兩處“沉默”的不同含義。通過朗讀,讀出兩人不同的性格。
二、以單元主題為切入點,把握教學難點
在語文課本中,每一組課文都有一個單元學習主題。在學習課文之前首先要學習這一組課文的專題,理清專題的脈絡(luò),弄清楚課文在專題中的地位、作用,結(jié)合專題學習重點來進行閱讀教學。在教學中,通過以單元學習主題為突破教學難點的切入點,學生便能迅速地把握教學的難點,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如學習《少年閏土》時,這一課所在專題是“初識魯迅”。本專題要學習的內(nèi)容包括:了解、認識魯迅;繼續(xù)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重點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及方法。所以學習這篇課文,應(yīng)當放在了解認識魯迅的大背景中進行。除此之外很多課文前面有導語或在后面有資料袋,這些也有助于學生的閱讀理解課文。像這一單元的第一篇《少年閏土》是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的一個片段,課后安排“資料袋”——魯迅簡介。后三篇是從不同角度寫魯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后安排有“閱讀鏈接”:兩個片段,第一個片段語言精煉、傳神,可謂抓人物特點的范例;第二個片段與課文內(nèi)容照應(yīng),既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闡釋,又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補充?!兑幻妗非暗倪B接語,用有說服力的事例講了魯迅對青年的關(guān)心和愛護,與課文內(nèi)容相對應(yīng);《有的人》則對魯迅的一生做出了總結(jié)和評價。
三、以詞句理解為切入點,突破理解難點
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關(guān)鍵在于提高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文章是由段落構(gòu)成的,而段落是由句子組成的,句子剛是詞語的有序組合。對關(guān)鍵詞語的理解賞析,無疑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而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巧妙抓住這些重點詞句進行感悟、品析,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突破難點教學切入點。教學中,抓住這樣的切入點,往往能夠有效突破教學中理解的難點。像在教學《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出示句子“最后‘?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則主要通過理解兩個標點符號來理解句子,理解課文。讓學生想一想,這里的“?”“!”分別指什么,作者這樣表述有什么好處?這里的“?”是發(fā)現(xiàn)問題,是不斷追問,“!”是通過探索,解決了疑問,發(fā)現(xiàn)了真理。這個句子把一個抽象的道理,有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表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教學《匆匆》這篇課文時,應(yīng)該讓學生先找到重點詞句,找出后通過理解詞句從而理解課文,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如在這篇課文中有一個重點句子“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边@句用了比喻的句式,把過去的日子比作輕煙、薄霧,使無形的時間有了鮮明的形象,我們好像看到了時間的煙霧縹緲在眼前,可摸可觸,而瞬間又被微風吹散了,被初陽蒸融了。讀了這句,感受到時間瞬息消逝,來去匆匆。從中體會到用比喻的方法寫句子,可以使描寫的事物更形象,有動感。
四、以獨特感悟為切入點,引發(fā)多元感悟
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閱讀文章要學會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一個人的見解反映出他的閱讀能力。學習的結(jié)論不是教師直接給的,也不是拘泥教課書所給的答案,而是通過自己的閱讀思考得出來的,是個人對閱讀材料的獨立的認識和見解。閱讀有了自己的見解,說明閱讀有了一定的收獲。所以學完課文可以讓學生談?wù)勛约旱氖斋@,聯(lián)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進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這樣才是真正學會了閱讀。在教學中,如果以學生獨特感悟作為突破教學難點的突破口,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多元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如在教學《伯牙絕弦》時,學完課文,我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說說,你認為“鐘子期死后,俞伯牙該不該絕弦?”說出觀點和理由?;卮饡r,有一個學生說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不該絕弦,他說因為俞伯牙是個出色的音樂家,他絕弦了,世上就再也聽不到他那動聽的琴聲了,這樣太可惜了。而且如果他把琴留著,當他想念鐘子期的時候可以彈一首鐘子期喜歡的曲子,用這種方式來懷念故友會更好。當這位學生講完時,我建議全班學生為他鼓掌,因為他不但理解了課文,還有了自己閱讀完課文后的見解,值得學習。
總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新的閱讀教學模式強調(diào)課堂閱讀教學是以學生為主,踴躍發(fā)表自己獨立的見解,而要實現(xiàn)這一點,教師就要巧妙創(chuàng)設(shè)教學重難點突破的切入點,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