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華
一、提高教學有效性嘗試的背景
又是一屆新高一。看到80多張求知欲滿滿的面孔,我不禁從心底里涌起一種渴望,渴望傾注自己全部的知識與技能,灌溉這一片生機勃勃的“莊稼地”。
然而,知識的傳授往往伴隨著枯燥無味,課下的歡聲笑語到了課堂,往往變得安靜,師生之間缺乏課間時的親密互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趕進度的“一言堂”與“主控者”的角色容易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更像是教師操控下的機器人,何時翻書,何時記筆記,都是教師頒布的指令,而非自己的主動意愿。
怎樣激發(fā)學生好奇及求知欲,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成為縈繞教師心頭的一大難題。根據(jù)自身十余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對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嘗試做一總結,只為一個目標——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理論支持
【情境教學】
2007年上海市教委研究室提出的《改進中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意見(征求意見稿)》曾指出:教師“應設計合理的、貼近生活的情景,把教學任務融入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語言環(huán)境中。尤其是高中教師還應考慮到在課堂中最大限度地模擬社會生活場景,這種模擬主要不是指道具的模擬,而是活動的模擬,角色的體驗,思想的交流?!?/p>
案例:在“At the studio”(Oxford Senior I Unit 4)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將小品的地點移到上海。將原文世界旅游知識大獎賽改為中國旅游知識大獎賽。保留某一選手緊張過度暈厥的情節(jié),也保留一個平時關心地理熱愛旅游的冠軍形象。
這樣,就將課文改成現(xiàn)實的情境,把競賽復制。在復制情境中,課文語言材料得到又一次的實際口頭運用操練,學生反映:生詞、詞組乃至句子都記得很牢。
情境教學要受課文話題制約,所設置的情境不可同課文話題相距千里!這一點是筆者進行情境教學的原則。
【情感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境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而情感教學也是必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追求進度,成為課堂的“主宰者”與“控制者”。往往是告訴學生應該學習和背誦哪些句型、語法或知識點,并對這些詞匯與語法進行反復練習以求掌握和熟練運用。其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學生是一個鮮活的個體,學生不應該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應該是積極的知識加工者。
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耐心與尊重,相信學生可以通過自身努力、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高效、積極、主動地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營造輕松、有趣味的課堂氣氛,不同于簡單的傳授—強化—記憶“填鴨式”教學,而是充當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促進者,把課堂的主角還給學生來演繹,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討論問題、搜集資料,最終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體驗到征服難題的成功感,營造學習的自信心與自立態(tài)度,為今后的人生也奠定了最為可貴的基礎。
案例:
Problems and Advice(Oxford,Senior II,Unit 5)筆者在課文講解結束后,布置作業(yè),以oral presentation為形式,講一次“助人為樂”或“舉止失當”的經(jīng)歷。結果,有的學生講到自己拾金不昧的事,有的學生講到提醒同車乘客小心扒手的事,有的學生講到幫助殘疾人過馬路的事,有的學生講了為災區(qū)捐學習書籍的事,也有的學生講了自己抄作業(yè)的過失……
每次的presentation限制4分鐘內,講稿提前讓老師過目并修改,允許2人合作。個別突出故事,可突破時限。每次口頭呈現(xiàn)結束后,教師需要做及時點評,還要打等第,以示對學生表現(xiàn)的鼓勵和督促。
三、課堂教學的幾點嘗試
【課本劇】
每學期牛津課本共有6個單元12篇文章。文章相對來說難度不大,詞匯量也不豐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因為課文的難度不夠而缺乏聽課的積極態(tài)度。這時,教師會靜心挑選課本中稍有趣味性的文章,邀請各小組合作演出,要求分角色演出,對課本進行適度改編會有教師的加分。在演出過程中,除了旁白可以照稿子朗讀,其余演員必須脫稿。6組演出完畢,由教師進行評比,最優(yōu)秀小組每人加2分,值日班長會進行記錄,便于周五匯總。
將枯燥的課本變換為課本劇演出,同學們通過合作交流,合理地改寫課本為適合演出的劇本,通過自身的展示,得到了同仁的贊賞與肯定,會越發(fā)激發(fā)自身學習英語的熱情。
案例:
教材里有許多記敘文可以加工、改編成為課本劇?!癙hantom
of the opera”(Oxford,Senior II,Unit 1)筆者采用了《高中英語小品與課本劇》高一年級第14篇(上海市外語教育出版社)效果很好。
在高二上學期第二單元時,話題為“家教”,我們可以采用An Unforgettable Tutoring Experience.該篇話題與本教材相同,內容風趣而且有教育意義,筆者將其縮寫采用,效果顯著。
【報刊閱讀】
每個年級都增設了報刊閱讀課。對于報紙上的文章,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以達到閱讀效益的最大化。一般說來,每一期報紙學生需要精讀2到3篇文章,其余根據(jù)話題的熟悉程度、文章中的生詞數(shù)目等可再確定幾篇,然后將文章分到各個小組由各小組分別進行泛讀,再通過課上的小組交流從而達到詞匯的最大豐富與積累。
在閱讀報刊的過程中把要求泛讀的6篇文章分給6個小組,對于分配到的文章,小組學生要進行認真的閱讀和分析。在每周一的報刊閱讀課上,每組選定一名主持人,將本組文章里面的高頻詞匯、疑難長句及好詞好句羅列在小組制作的PPT上。同時,主持人還可以設計一些互動活動來調動其他組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引導他們就話題進行討論甚至辯論。在這個過程中,主持人實際擔當?shù)氖墙處熃巧6處煹闹饕蝿帐蔷S持課堂秩序,向求助的學生提供幫助。
在每周一次的報刊閱讀課上,每小組的主持人介紹本組文章大意,交流高頻詞匯和美句美文。在本組交流情況得到其他同學認可的過程中,主持人的成功感得以滿足,從而大大激發(fā)了對英語閱讀的興趣。
只有懂得思考、不斷總結反思的人,才能在能力上有所提高。隨著報刊閱讀量的增加和英語知識的增長,學生也漸漸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技巧。教師及時關注每位學生的閱讀情況,定期開展班內交流,讓優(yōu)秀的學生分享各自的閱讀經(jīng)驗和體會。各小組內,先進帶動后進,同學間友好互助,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語法教學】
如果問學生英語學科最難的是哪個部分,大多數(shù)學生肯定毫不猶豫地回答——語法!是的,語法的確是比較復雜的,教師如何將語法知識講解得通俗易懂,讓學生學習得游刃有余甚至舉一反三,一直是困惑廣大師生的難題之一。
我在語法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初步的嘗試。比如,在講解狀語從句時,我抽取了9大狀語從句中最為常用的時間、條件、讓步、原因、結果目的等5大從句,將5大從句采用抓鬮的形式由6個小組進行認領,沒有抓到從句的小組負責整理近幾年的高考有關狀語從句的例題。
上課時,各小組的從句由推選出來的代表即“主持人”來主持,“主持人”將小組負責的狀語從句類型、定義和連接詞展示出來,必要時還邀請全班齊讀連接詞,或是對連接詞進行搶答,以期“觀眾”可以更加牢靠地掌握。
在這種情境中,教師充當?shù)氖墙虒W活動的參與者和促進者,學
生居于主體地位。主持人儼然一副小老師的模樣,對于高考真題的測試,主持人會直接叫下面的某位觀眾給予回答和解釋,回答正確時還會像模像樣地贊揚說“不錯!”。然后大家就會心地微笑,氛圍很融洽、溫馨。
在語法教學過程中,選用的例句最好能結合現(xiàn)實情景。如,最近“空氣污染”是熱點,如“網(wǎng)絡詐騙”出現(xiàn)多,如“高考改革”等等都可以出現(xiàn)在例句中。
四、嘗試后的反思
學生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就是獲取用英語聽、說、讀、寫的方式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師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合,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對課文、閱讀和語法進行分析、小組共同搜集資料,共同探討,從而最終解決問題,掌握教師布置的知識點。這種DIY的學習,能幫助一些中等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重拾自信,他們通過自身的展示,得到了贊賞、肯定的目光,而且自己也掌握了知識,從而全面實現(xiàn)了新課改下的教育教學目標。
教師通過營造各種不同的情境,幫助學生將對知識的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認知;教師相信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尊重學生的人格與情感,讓學生在放松的情境中自我探求,自我求知。我分明感覺到情境與情感渾然一體、水乳交融的獨特魅力,感覺到素質教育已經(jīng)同課堂教學渾然一體。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地創(chuàng)設情境,用心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在情境與情感的交融中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也適合學生共同發(fā)展、雙贏的有利、有力方法和規(guī)律。對此,我信心百倍!
參考文獻:
鄧凱.提高中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