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艷
摘要:長調是一種靠口頭傳承的民間藝術,因地域的不同和演唱者的差異,形成了眾多的風格。肅南縣哈拉哈蒙古族長調《金色圣山》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所蘊含著的特殊民族歷史等內容,備受人們的關注。本文旨在總結長調《金色圣山》的特點,以此為起點,發(fā)起呼吁,對眾多哈拉哈蒙古族傳統(tǒng)民歌進行研究。
關鍵詞:哈拉哈蒙古族 蒙古族長調 《金色圣山》 藝術特點
蒙古族是我國人口較多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位于我國西部祁連山北麓的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白銀蒙古族鄉(xiāng)的蒙古族使用哈拉哈(也稱喀爾喀)蒙古族方言,當?shù)鼐用穹Q之為“祁連雪域哈拉哈蒙古族”。
長調是流淌在蒙古人血液里的音樂,是蒙古族民族識別的標志。你可以不懂蒙語,卻無法不為蒙古族長調所動容,因為那是一種心靈對心靈的直接傾訴。中國著名音樂理論家趙宋光認為,蒙古族長調最大的魅力在于,他是離自然最近的一種音樂,或者說他本身就是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長調產生于蒙古民族生產方式由以獵為主轉到以牧為主的過程,人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由以奪為主轉到以養(yǎng)為主,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產物,是對人們保護自然意識的一種喚醒。
哈拉哈長調作為草原上的民歌,是一種歷史遺存下來的口傳文化。所以,長調常“附著”在傳承人的身上??山畮啄陙?,隨著一些著名長調演唱藝人相繼離世和“馬背民族”走下馬背,長調誕生的原生自然環(huán)境發(fā)生了改變,馬背上的千年絕唱及一些獨特的演唱方式和方法瀕臨失傳。
白銀蒙古族哈拉哈蒙古族歌曲種類很多,但多以傳統(tǒng)的長調為主,有時也演唱周邊的創(chuàng)作歌曲,但最為吸引國內外聽眾的還是那悠揚的哈拉哈蒙古族長調。在牧區(qū)或那達慕、婚禮、剪發(fā)儀式或到牧民家里做客,常常會聽到優(yōu)美動聽的哈拉哈長調、贊歌、頌詞等民間歌曲,蒙古民歌很容易讓人感受到蒙古人民寬闊的胸懷和真摯的感情。這些民歌婉轉悠揚,熱情奔放,富有草原氣息,內容涉及廣泛。有歌頌草原山河的,有思念家鄉(xiāng)父母兄弟姐妹的,有贊美自然景色的、有贊美駿馬五畜的、也有歌頌父母養(yǎng)育之恩、歌頌美滿生活和英雄人物的;尤其以贊美駿馬的歌為多。還有勞動歌、奶羊歌、搟氈歌等形式多樣的民間歌曲?!督鹕ド健?,是白銀蒙古族哈拉哈蒙古族歌曲中倍受青睞的一首。筆者將從詞、曲等方面對其特點進行分析。
一、歌詞
金色圣山中布谷鳥在歌唱,歌聲讓我的駿馬悲傷,翻過那艾蒿長滿的達坂時,有我的金鬃馬在陪伴。家中白發(fā)蒼蒼的阿爸啊,我何時能夠見到您,越過那布滿小草的高山時,我的赤色奔馬在做伴。我心愛的阿爸呀,我何時能再見您,翻過達坂又是達坂,越過高山又是高山,慢無止境的路途艱難又孤獨,幸好在我的金鬃馬在陪伴。我心愛的阿媽呀,我何時能再見您!草原上盛開的野菊花最鮮艷,信徒中走動的博格達葛根最慈祥?;ㄖ惺㈤_的牡丹最富貴,人群中揮手的博格達葛根最英明。淺水中開的蓮花最耀眼,兒童中摸頂?shù)牟└襁_葛根最威風。山上開滿的山丹花最樸素,心中崇拜的博格達葛根最親切,艱苦勞動的是我們民眾,保佑我們平安的是博格達葛根。
哈拉哈蒙古族有著悲慘的歷史,從歌詞中可以看出,哈拉哈蒙古族從哈拉哈河流域從馬鬃山遷徙至今肅南縣,這一事件背后的悲壯與不幸。景色環(huán)境的突然變化《金色圣山》最為特別的就是從一個心態(tài)中變換另一種環(huán)境,歌詞剛開始體現(xiàn)在漫無止境的上中改變到了人頭攢動的活佛摸頂?shù)木跋?,活佛在人群中顯得那樣尊貴,情節(jié)隨突變,但歌的音調還是那樣的婉轉無變化,達到了歌曲完美的最高境界。
二、曲式特征
哈拉哈長調《金色圣山》為民族調式,是哈拉哈蒙古族長調中常見的羽調式,調式特征就預示著歌曲委婉細膩,娓娓道來。作品從調式屬音開始,三連音和五連音的應用使作品變得松緊有度。旋律線條為逐漸上升的線條曲式,表現(xiàn)了作品情感的蓄積與傾訴的爆發(fā)。
三、情感特征
(一)哈拉哈長調《金色圣山》思想平穩(wěn),又發(fā)樂感 ,這首曲子隨帶有傷感的思念家鄉(xiāng)之情,但是音調緩慢,會使人漫步在景色之中之感,如:圣山中有布谷鳥的叫聲,它的聲音引起主人公的駿馬悲傷,駿馬都悲傷可想而知的主人公那思鄉(xiāng)之情,但沒有爆發(fā)感情,更沒有撕心裂肺的呼喚,
(二)強烈的對比感《金色圣山》從近而遠,賞心悅耳,悠揚婉轉,這首歌首先讓人在高山中的大板中移步,后讓人感覺山的那邊還是山,有一種無止境的走不完的感覺,主人公隨有急切見到父母親的心情,但有心愛的駿馬在陪伴。
(三)肅南縣白銀鄉(xiāng)哈拉哈蒙古族長調《金色圣山》具有鮮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獨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語言述說著蒙古民族對歷史文化、自然地理、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和藝術的感悟?!督鹕ド健肥枪L調在蒙古族音樂文化中最有代表性,他把蒙古民族的智慧及其心靈深處的感受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不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只要是蒙古人聽到長調,都會體味到其中那份獨有的激動與蒼涼。
參考文獻:
[1]肅南??h編委會.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志[M].甘肅:甘肅民族出版社,1994.
[2]查·喬旦德爾,其·斯琴格日樂勒.雪域喀爾喀蒙古人民俗志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3]李曉林.非常肅北 非常馬鬃山——甘肅邊境紀事[J].中國民族,2006,(01).
[4]周鴻德.祁連山麓喀爾喀蒙古族音樂文化之初探[J].音樂時空,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