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
在今年的“兩會”上,如何更好地做好群眾工作,打通聯(lián)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是代表們熱議的一個話題。事實上,“最后一公里”在近年來已成為一個熱門詞匯,它表明廣大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意識在提高,工作作風在轉(zhuǎn)變,積極意義值得肯定。但在實踐中,也有一些地方對這一詞匯的使用失之于泛、敗之于濫,把“最后一公里”當作了“畏途”、“險途”的代名詞,變成了群眾工作難以最后到位的托辭與借口,值得注意。
行百里路半九十,為群眾辦實事,“最后一公里”往往最難走,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但是,如果這“最后一公里”成了聯(lián)系服務群眾所有大問題小問題的集中地,成了什么難題和困難都可以往里裝的一個筐,在大會小會上講得頭頭是道,真正解決起來卻是今天差這“一公里”,明天還是差這“一公里”,不思解決困難,不求發(fā)展進取,“最后一公里”就可能會變質(zhì)變味,成為群眾工作永遠邁不過的坎和掩飾工作力度不足的遮羞布。
走好“最后一公里”,要有為群眾辦事一抓到底的決心和態(tài)度。為群眾辦事重在落實,落實的關鍵在持之以恒?!白詈笠还铩彼噪y走通、走不通,與一些黨員干部群眾服務意識沒有根本到位,為群眾服務僅僅只是擺姿態(tài),喊口號,缺乏真正解決群眾問題的耐心、信心、決心有很大的關系。有的干部,做群眾工作只想擺擺樣子、走走形式,沒有為群眾徹底解決問題的打算,總想拖一天是一天,或是把難題的解決留給后任;有的干部政績觀不正,把GDP高低視為切膚之痛,對事關群眾利益的問題只是隔靴搔癢,點到即止,做起事情來有始無終,使黨的群眾政策始終走在路上,為人民服務只能停在嘴上,群眾實惠難以真正落在身上。我們?yōu)槿罕娹k事,一定要有始有終,能用十分力的,決不只用九分半,才能走完解決群眾問題最難走的“盤山路”,吃下最難啃的“硬骨頭”,把聯(lián)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由畏途變通途。
走好“最后一公里”,要善于抓住群眾工作中的關鍵和實質(zhì)性問題?!白詈笠还铩睆谋举|(zhì)上講,就是群眾工作中的“末梢堵塞”問題。要疏通群眾工作的神經(jīng)末梢,關鍵是在熟悉群眾工作的基礎上,抓住解決問題的“牛鼻子”,既要敢干,又要會干。現(xiàn)在,一些地方“最后一公里”所以遲遲走不完,重要原因在于一些黨員干部平時高高在上,根本不清楚群眾真正關心的是什么,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在和改善老百姓生活關系不大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上不惜成本,在群眾面前擺出的“滿漢全席”很好看,就是吃不到群眾嘴里。有的干部對解決群眾困難抓而不緊,或先緊后松,或淺嘗輒止,不具體、不深入,在解決一些表面問題后草草了事,不去觸及主要問題、根本問題,導致一些問題久拖不決。有的干部對群眾抱有偏見,碰到困難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真正面對群眾意見時不會和群眾溝通,面對困難時難作為,面對矛盾時難化解,甚至賭氣把皮球踢回到群眾身上,說群眾“愚昧”,說群眾是“刁民”,結(jié)果在偏離工作方向的同時還易引發(fā)新的矛盾,不但干不了事,還要壞大事。
為群眾辦事,就要辦一件是一件,辦踏實、辦徹底,才能真正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與支持,夯實我們黨的執(zhí)政基礎?!爸萋┱咴谟钕?,知政失者在草野”。群眾工作永遠“在路上”,黨員干部只有真正深入到群眾中去,就做好群眾工作問計群眾,拿出群眾認可的、符合基層實際的實質(zhì)性措施,惟有如此,才能讓打通“最后一公里”不至成為一句空話、官話。
責任編輯:李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