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琳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2-0028-02
培養(yǎng)小學生的能力和素質(zhì),語文教學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切實提高小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其對學過的知識能夠在運用時重視,同時進行再認識,變成自己的技能呢?我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小學語文教學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素質(zhì),供同行在教學時參考。
一、抓好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能力
寫作基于閱讀,閱讀教學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學生運用能力能否提高,也制約著欣賞能力能否提高。如何讀呢?教師在指導閱讀時,要根據(jù)大綱要求,把握住重點、難點。為使學生達到“入境、生情、悟道”的目的,應預先了解教學程序,引導學生斟字酌句,讓其反復誦讀,細心揣摩,真正從課文中探“勝”尋“幽”。文章中心的展開,主題的揭示,結構的安排,思路的發(fā)展,感情的表達,語言的運用,以及文中哪些話是主要的,哪些話是點綴的,哪些話要理解其言下之意、弦外之音,如此等等,都要讓學生弄得明明白白的。這樣,才能使學生去想作者為文時之所想,在感情上產(chǎn)生共鳴,深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情趣,愉悅耳目,激發(fā)情思,以至達到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領悟,有效地將認知、情感和技能統(tǒng)一起來,使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增強了能力,又培養(yǎng)了審美情趣和建立起正確的審美觀點。
二、豐富語文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學習是手段,運用才是目的。因此,語文教學在指導學生閱讀和提高欣賞能力的同時,還必須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寫的能力。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應鼓勵他們大膽地質(zhì)疑,敢于帶著“自我”設身處地的去想:這篇文章要是我來寫,會寫成什么樣?讓學生反復咀嚼,找出差距,以正面引導,使其自悟:作文應該這樣寫!在此基礎上通過組織學生復述課文,講故事、朗誦、講演和其它比賽等手段,培養(yǎng)聽、說能力。利用青少年爭強好勝的心理,達到豐富教學手段的目的,使學生把學得的知識轉(zhuǎn)化成能力。
教師對各項活動還必須作出具體的要求:如朗讀,則應要求學生口齒清楚、字音要準,要讀出標點符號,要注意快慢高低,還要讀得流暢而有感情。再如講演,則首先要求聽講內(nèi)容必須正確,對聽者起積極作用。講演中聲音要響亮,材料要具體,評論要得體,整個講演一氣呵成。寫作教學方面,教師應重視書面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讀則要求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每學完一課,要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有側(cè)重地對學生進行“書面說話”的訓練,寫梗概、感想、改寫、縮寫、續(xù)寫、擴寫、綴詞成段、整理句序都可以。寫則要求學生明確寫作方法和寫作目的,把寫作技巧訓練和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初步的文道結合的熏陶。要重視作文體裁的訓練,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有效利用閑散時間,拓展學生才智,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要搞好習作展覽,鼓勵學生向報刊投稿,激發(fā)學生“書面說話”的激情。
為了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要提倡集體批改,讓學生在批改過程中互相學習,做到自省、自悟。在課堂實踐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四人小組(前后兩桌組成的學生小組)的智慧,進行集體批改,使每篇習作都能集中幾個人的才智。教師可根據(jù)教學需要收上部分作文作重點批閱(最好是面批),下批語時要對學生作的批語多肯定,對習作者多鼓勵。教師批改中發(fā)現(xiàn)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就在全班講評;一般性的問題、個別人的問題,則應個別交換意見。
三、走出課堂,感知社會,培養(yǎng)綜合能力
僅靠課本,想把學生語文水平提高很多,是不切合實際的。盡管課本選錄的文章均是佳作,但總有其時代、生活的局限性,跟學生的實際生活是有距離的。要想縮短這個距離,就必須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生活。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課本中學得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生活中去,并接受社會實踐的檢驗。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較早地丟開教師這根“拐杖”,從而能夠自立地“向大自然探求,拜生活為師”,求得自我發(fā)展。諸如組織“課外寫作興趣小組”“小記者采訪組”,以及辦小報等就是很好的活動方式。教師應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去工廠,到農(nóng)村,接觸實際.體驗生活,促使他們把具體事物、生活現(xiàn)象化作文字,砥礪自己的練筆意志。如果學生對許多事物和生活實際有所了解、有所感觸、有所體味、有所發(fā)現(xiàn),那么,他們寫起文章來就能夠表達清楚而真切可信,描寫生動而手法多變,}義論深刻而不失浮躁,抒情坦誠而打動人心。
社會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一個人所接觸的杜會生活總是有限的,要了解社會生活,學生還應通過讀書間接了解生活。因此,對學生來說,加強課外閱讀這個學習環(huán)節(jié)是非常重要的。豐富多彩的課外書籍好似滿藏奇珍異寶的大海,學生如能去遨游和探求,自然會使自己的知識更豐富、視野更廣闊。教師應加強學生課外閱讀指導,可以定期要求學生讀幾本書,還可讓學生自薦好書,帶動全班一起讀。讀得多了,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就一定會增強,也就必定促使學生寫作能力提高。如果教學時都能把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那么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就不僅是學得了書本知識,而且還能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這正是素質(zhì)教育所要達到的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