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說“聯語”(上)

2015-06-05 05:13:56孫昌武
古典文學知識 2015年3期
關鍵詞:門聯聯語聲韻

孫昌武

朱自清說“門聯”

抗戰(zhàn)時期的1938年,朱自清隨西南聯大西遷昆明,當地校舍不敷,文法學院暫居云南蒙自。他遂在蒙自住了五個月,寫文章記錄逛街印象,有這樣一段:

城里最可注意的是人家的門對兒。這里許多門對兒都切合著人家的姓。別地方固然也有這么辦的,但沒有這里的多。散步的時候邊看邊猜,倒很有意思。但是最多的是抗戰(zhàn)的門對兒。昆明也有,不過按比例說,怕不及蒙自的多;多了,就造成一種氛圍氣,教在街上走的人不忘記這個時代的這個國家。這似乎也算利用舊形式宣傳抗日建國,是值得鼓勵的。眼下舊歷年就到了,這種抗戰(zhàn)春聯,大可提倡一下。(《蒙自雜記》,《朱自清全集》第4卷)

這里說的“門對兒”,就是一般人家的院門、堂屋以至住房門兩旁貼的對聯,一般稱“門聯”。過春節(jié)貼的,稱“春聯”,以示喜慶。這是遍及中國各地的(也普及到東亞所謂“漢字文化圈”)的習俗,也成為一種獨特的寫作樣式。朱自清說當時蒙自街頭多貼抗戰(zhàn)內容的對聯,表明當地民眾的抗戰(zhàn)熱情。他沒有舉例子,可以設想,應當是打倒倭寇、收復失地之類內容(例如抗戰(zhàn)時期有一副名聯:“忍令上國衣冠,淪于夷狄;相率中原父老,還我河山?!睔馐⒀砸?,表達了民眾心聲)。他還看到“切合著人家的姓”的對聯,并從其字面猜想門上貼這種對聯人家姓什么。他說這種現象全國各地所在多有,云南蒙自特別流行。實則不只云南,也不只蒙自,往往邊陲地區(qū)人家多貼這類門聯,下面還將說到。這類門聯朱自清的文章里同樣沒有舉例子,以下試舉兩聯,以見一斑。一個是趙姓的門聯:

古為帝王華胄;

今有琴鶴世家。

上句說這一家乃帝王后裔。如果僅此一句,很難揣摩是那一姓:漢皇室姓劉,魏皇室姓司馬,唐姓李,等等。但有了下聯,用的是宋代趙抃典故。趙抃(1003-1084),北宋人,官居殿中侍御史,但清貧如水,據說家里只有一琴一鶴?!扒羸Q世家”指趙抃一族。所以這里住的人家姓趙。回應到上一句“帝王”,指的則是宋代趙姓皇帝。這一聯標榜自家出身帝系,又世代官宦,廉潔奉公。至于這一家是否真地族出宋代皇室的“趙”姓,很難說,或許只是攀附,顯得有點“低級趣味”。但這是舊時代的事,也是出于人情之常。

另有一聯是用在客家人祠堂的,這種又稱“堂聯”。舊時宗族祠堂有堂號,這一聯用在劉姓的“彭城堂”——劉姓郡望是彭城:

藜閣家聲遠;

彭城世澤長。

上一句用晉王嘉《拾遺記》典故:據說漢代的劉向校書天祿閣,夜默誦,有老父拄著藜杖進來,口吹杖端,燭燃火明,出《洪范五行》之文、天文輿圖之牒授與劉向,劉向請問他姓名,答稱是“太乙之精”。這一聯上句的“藜閣”用的就是這個典故;古詩文里用“藜火”比況夜讀或勤奮學習。下句的“彭城”,如上所指是劉姓郡望。也因此,許多客家劉氏宗族的祠堂稱“彭城堂”,以表明自家為彭城劉氏后裔??图胰吮臼菨h族一支,是歷代唐、宋以來歷代中原居民南遷形成的。這樣的堂號和堂聯標明其先世族出,表達鄉(xiāng)土情懷。前面說邊疆地區(qū)民眾家門多貼這種表示族出、故里的聯語,有如今所謂“尋根”的意義。它們代代流傳,體現懷戀故土的民族感情。

門聯是“聯語”、“對聯”廣為流行的一類。聯語多種多樣,用途極廣:書寫、摹刻在亭臺樓閣、寺觀殿堂楹柱上的,稱“楹聯”;用在不同場合的,有賀聯、喜聯、壽聯、挽聯,等等。這是一種面向公眾的文字,體現豐厚多樣的文化內涵,其教化、宣傳意義是十分重大的。不過就“門聯”一項說,現在城鄉(xiāng)多改住公寓樓,已不適合貼對聯;又現代人大多缺少寫“對子”的素養(yǎng),也缺少書寫、欣賞對聯的興致,貼門聯的習俗漸漸衰落了。這是很可惜、但又無可奈何的事。

關于聯語的起源,一般說法據宋張商英《楚梼杌》,出于五代后蜀孟昶于蜀亡前一年(965)除夕,自題桃符版于寢門:“新年納余慶,佳節(jié)號長春?!庇智宕羁恫栌嗫驮挕飞险f:“洪武(1368-1398)時,賜學士陶安堂聯:‘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按堂聯起于宋而盛于明,蓋由座右銘而為春帖,由春帖而有堂聯?!边@是說聯語起源于座右銘。實則如以前討論對偶時所說,詞語成雙作對是單音節(jié)的漢語自然形成的表達手段。魏晉以來盛行駢體文,其中許多對句就可看做是渾成的聯語。就是在古代散體文字中也相當普遍地使用排比,其中也有許多如對聯的精彩對句。按張商英說法,五代孟昶寫了第一副門聯,逐漸流行,成為風俗,作為獨立“文體”興盛起來。這是符合實情的。興起貼門聯風氣,應與古代民居建筑模式的變革有關系。唐代以前,城、鄉(xiāng)建筑是里坊、村落制。《唐書·食貨志上》上說:“在邑居者為坊,在田野者為村?!崩锓皇欠忾]居民點,有曲巷溝通,如白行簡《李娃傳》寫的,鄭生見到李娃,是他有一天訪友,從東門進平康里,至鳴珂曲,見一宅,有一個小門,就是李娃住處。至五代以后,城市發(fā)達,商鋪居室臨街構筑,就像《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這種臨街門戶才有書寫、摹刻門聯的需要。所以張商英的說法是可信的。這種表達方式逐漸擴展到殿堂楹柱、居室內部,進而用于社會交際的婚喪嫁娶,以至文人雅士的贈答往還,由書寫而口傳,作為一種簡潔而又富于情趣的“文體”就流行開來了,而且成為一種雅俗共賞、廣泛普及的文字藝術。

聯對非小道

清代王士禛說過:“聯對雖小道,亦足見人才思?!保ā断阕婀P記》卷十二)。這里所謂“聯對”,就是聯語、對聯。這上一句不妨換個字:“聯語非小道?!鼻耙还?jié)講的,抗戰(zhàn)的對聯,姓氏的對聯,關乎國事、族事,確實非“小道”。再舉兩個例子。舊時院落大門上常見一副對子:“忠孝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眱删涫畟€字,上句講倫理,下句講讀書,這表達的是院落居民的文化傳統(tǒng),有自詡,有自勵,也是標榜。今天看,表現的觀念可謂陳舊,但不能不承認其內涵豐富,寫得也相當精彩,所以傳播既廣泛又久遠。最近看一個講演視頻,主講者談自己的人生體驗,隨口誦出一聯:“眼前兩碗米飯,心中一翼飛鴻?!边@就道出了一種人生觀、人生境界。其內涵的精神是高情遠致?還是隨遇而安?可以隨聽者理解,但這一聯寫得確實很有趣味,雅俗共賞,意境鮮明,而且完全“合律”。這兩聯,一個講文化傳統(tǒng),一個講人生觀,當然也不可視為“小道”。

同樣“非小道”的還在寫作藝術的高水準。聯語雖小,作得好不容易,寫出好的作品非有豐厚學識和高度藝術素養(yǎng)不可。歷來有些大學者、大文學家專心結撰出眾口傳誦的名聯。

下面簡單介紹聯語寫作的格式,再舉兩個有趣的例子。

清代同治(1862—1874)、光緒(1875—1908)年間有一位著名昆腔丑角楊鳴玉,在甲午(1904)之前去世,接著就是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李鴻章以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文華殿大學士身份,作為全權大使,到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世間集矢他喪權辱國,流傳一付聯語,作者佚名,謂:

楊三已死無昆丑;

李二先生是漢奸。

這幅聯語,鋒芒畢露,諷刺李鴻章賣國,意思十分顯豁、尖銳(至于李鴻章是否賣國賊,史學家多有不同看法,此不具論)。他看起來表達淺俗,但格律精嚴,上下聯對得天衣無縫:“楊三”、“李二”指代兩個人,而“楊”“李”同為果木名,這又是所謂“借對”;“三”“二”兩個數字,是他們的排行;“已死”對“先生”,也是“借對”;“無”和“是”,一個肯定,一個否定;“昆丑”對“漢奸”,“昆”又是種族名,晉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夷人大種曰昆,小種曰叟?!庇脕韺Α皾h族”的“漢”;“丑”和“奸”又都是形容詞。這一聯聲韻也完全合律:平(楊:陽,平;前者是韻部,后者是聲調,下同)平(三:談,平)仄(已:止,上)仄(死:旨,上)平(無:虞,平)平(昆:魂,平)仄(丑:質,入),仄(李:止,上)仄(二:質,入)平(先:先,平)平(生:庚,平)仄(是:紙,上)仄(漢:翰,去)平(奸:刪,平)。明代李開先在《中麓拙對序》里說:“屬對在文事中為末技,然童而習之,至白首有不能得其肯綮者。”對得如此整齊是很難的。

這是一幅譏刺時事的對聯,讓人聯想起同是諷刺李鴻章的一聯: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農常熟世間荒。

上句說李鴻章,他是合肥人,他位居文華殿大學士,正一品,統(tǒng)轄百官,在清朝是宰輔中的首席,相當于歷朝“宰相”;下聯說翁同龢,是常熟人,“大司農”本是漢代九卿之一,是主管財政經濟的大臣,在清朝相當他所擔任的戶部尚書。這一聯對得巧妙而幽默:“宰相”、“司農”,兩個官職名;“合肥”、“常熟”本是地名,舊時避諱,對人尊稱取其籍貫或郡望,用來指代李鴻章、翁同龢兩個人;而“合肥”、“常熟”又取其字面意思,前者意思是理應豐肥,后者是長年豐收。這一聯是譏刺李、翁二人執(zhí)掌朝政,鬧得國家貧瘠,災荒遍地,民不聊生。

從上面舉出的例子,可以知道寫作聯語的一般法則:

一,聯語是字數相同的對句:字數不拘,短的一般是五言、七言(也有四言、六言的),長的字數不限。有的寫得很長,如清乾隆年間名士孫髯翁所作昆明大觀樓長聯: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臻煙o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這一聯一百八十字,當年被譽為“海內第一長聯”、“古今第一長聯”。上聯描摹滇池形勝,下聯抒寫登樓心情,實際已經是一篇獨特的駢體文了。后來不斷有人制作長聯,而且越作越長,但多數不見優(yōu)勝之處。有些只是堆砌文字,以字數多爭勝,有點像如今的吉尼斯紀錄,比賽誰能烘烤更重的蛋糕,沒有意義。

二,聯語不論長短,要講究節(jié)奏,讀起來瑯瑯上口。

三,上下聯做成的對子,不單單是字數成對,而且每個用字、每個短語的詞性、結構也要成對;

四,講究聲韻,上、下句對偶處平仄要搭配,上句仄聲收,下句平聲收。這大體和律詩音律一樣。魯迅早年小說里有一段村夫子教小童“屬對”的描寫:

彼輩納晚涼時,禿先生正教予屬對,題曰:“紅花?!庇鑼υ唬骸扒嗤??!眲t揮曰:“平仄弗調。”令退。時予已九齡,不識平仄為何物,而禿先生亦不言,則姑退,思久弗屬……久之久之,始發(fā)搖曳聲曰:“來?!北銜G草二字曰:“紅平聲,花平聲,綠入聲,草上聲。去矣。”予弗遑聽,躍而出……(《集外集拾遺》)

以“紅花”對“青桐”,字面是對了,但聲韻不對:平聲字必須對仄聲字。要注意,古時候講聲韻,嚴格說寫作舊體詩詞也一樣,要根據《廣韻》、《集韻》等古韻書用韻。讀書人通用的韻書是宋末平水人劉淵編的“平水韻”。古聲韻與現代普通話聲韻的重大差別在有無去聲字。普通話里,古代的入聲字分別混入其他聲部了。古時童子讀書識字,同時教以字的聲韻。這即是“小學”——文字聲韻之學。而現在,即使是大學生,對于聲韻知識也多茫然了?,F代有些人寫詩詞,仍會拘守古韻書,昆劇的“度曲”等特殊情況也要講究古聲韻,但一般寫詩詞、作韻文都是按普通話四聲來劃分平仄了。

五,和寫詩一樣,聯語常用事典。精確的用法,應當是上、下句相對應處用同一類典故,如都是用漢代人典故,都用《史記》里的典故,等等。例如譚嗣同(1865—1898)自題一聯:

一朝馬革裹尸日;

絕勝牛衣對泣時。

上句用《后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下句用《漢書·王章傳》,說王章在出仕之前家里很窮,沒有被子蓋,生大病也只得臥在牛衣中,他自料必死,哭著和妻子訣別,妻子怒斥他,說京師那些尊貴的人誰能比得上你呢,“今疾病困厄,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龔自珍上、下句同用漢代人物典故,出處又都是《漢書》的列傳。

六,講究辭藻。這本是所有寫作的基本要求。而聯語則應當特表講究,或典雅,或華艷,或忱摯,或朗暢,等等,還要注意明白順暢,耐人欣賞,不能佶屈聱牙,艱深晦澀。下面是清人余集的悼亡聯:

濟艱辛,嘗險阻,貧家婦信難為,痛今朝鏡破釵分,欲圖夢影重圓,除異世再同青玉案;

習荊布,厭綺羅,半生儉應可法,奈塵海飆馳電掣,贏得折痕如舊,到秋宵怕檢金縷衣。

余集(1738—1823)字蓉裳,號秋室,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進士,候選知縣;三十八年,與邵晉涵、周永年、戴震、楊昌霖同被薦修《四庫全書》,授翰林院編修,有名于世,人稱“五徵君”;累遷至侍讀學士;告歸后,主大梁(今河南開封市)書院八載,日以文藝自娛。他生平醇正高介,尤好引掖后進,博學多藝,工詩古文詞,尤善畫人物,今存《梁園歸棹錄》、《憶漫庵剩稿》,收錄詩詞雜文。這副聯語用得巧妙的是上下句結尾“青玉案”對“金縷曲”兩個語典,辭面華美,意味深長?!扒嘤癜浮比∽詽h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庇钟袧h代梁鴻、孟光夫妻恩愛、“舉案齊眉”的傳說,聯語里幻想“異世再同青玉案”,表達哀思的沉痛;“金縷衣”出唐代《杜秋娘詩》,謂“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ㄩ_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用在悼亡場合,表達青春不在、舊情難復的悲傷。而“青玉案”、“金縷曲”這種華艷字面,與聯語前面的“濟艱辛,嘗險阻”“習荊布,厭綺羅”相對應,痛切地抒寫出對故人的珍惜憶念。這幅聯語纏綿悱惻,被譽為“才人之筆”。

這樣,一副好的聯語寫出來相當不容易。當然,就規(guī)則說,不是所有聯語都要一毫不差地嚴格做到上述各項。有許多格調高雅、表達精致的名聯也不是合乎全部規(guī)范,但基本點是要遵循的。例如字數、音節(jié)要整齊;對于聲韻,句中的平仄可以從寬,但一定要上句仄收、下句平收。

聯語種類繁多,古今值得賞愛的作品很多。篇幅有限,以下將介紹意義更重大的幾類。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文學院)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樓頭曲宴仙人語,帳底吹笙香霧濃。人間酒暖春茫茫,花枝入簾白日長。飛窗復道傳籌飲,十夜銅盤膩燭黃。禿衿小袖調鸚鵡,紫繡麻鞋踏哮虎。斫桂燒金待曉筵,白鹿青蘇夜半煮。桐英永巷騎新馬,內屋深屏生色畫。開門爛用水衡錢,卷起黃河向身瀉?;侍於蜻\猶曾裂,秦宮一生花底活。鸞篦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

(李賀《秦宮詩》)名句掇英2

猜你喜歡
門聯聯語聲韻
吳尚君聯語
當代詩詞史稿(十二)——聲韻改革成果概覽
中華詩詞(2021年3期)2021-12-31 08:07:34
紅頭蓋
北方文學(2018年3期)2018-03-14 15:34:25
中國詩歌聲韻演變發(fā)展略
中華詩詞(2017年5期)2017-11-08 08:48:28
留住寫在大門上的“家風”
留住寫在大門上的“家風”
切瓜分客
普通話聲韻配合表的規(guī)范問題
前門文保區(qū)的門聯文化
北京觀察(2013年9期)2013-12-05 04:19:16
湖北田歌旋律三聲韻命名及分類研究
石阡县| 江孜县| 旬邑县| 永寿县| 蒙城县| 松桃| 辉县市| 通州区| 浦城县| 马龙县| 仙居县| 揭东县| 邮箱| 宁武县| 翁源县| 高唐县| 九江市| 嘉兴市| 郎溪县| 遂川县| 濉溪县| 融水| 衡南县| 临猗县| 福泉市| 凤凰县| 安图县| 综艺| 松溪县| 山西省| 诸城市| 彰化市| 耿马| 临沂市| 大方县| 呼图壁县| 资兴市| 孝感市| 五大连池市| 武宁县| 福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