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翔
“行(音杭)首”為宋元小說、戲曲中對妓女常見之稱呼。今人通常將“行首”理解為上等妓女,如《辭海》:“宋元時上等妓女的稱呼。”顧學(xué)頡、王學(xué)奇《元曲釋詞》:“宋元時稱上等妓女,居班列之首者曰‘行首?!边@種解釋雖然正確,但卻過于簡單、籠統(tǒng)?!靶惺住币辉~,實與宋代官妓制度密切相關(guān)。對它的由來及含義的變遷進行全面地考察,不僅能覘見宋元青樓文化之情形,更可觀一時風(fēng)氣之淳澆,加深對文學(xué)作品社會背景之了解。
一
“行首”一詞,早在先秦就已出現(xiàn),意為軍隊的行列或行列的領(lǐng)頭人。《左傳·成公十六年》:“塞井夷灶,陳于軍中,而疏行首?!眲⑽匿俊洞呵镒笫蟼髋f注疏證》:“此謂軍之行列也。沈欽韓云:‘行首,即領(lǐng)隊者也?!敝廖宕鷷r,“行首”又成為官職名稱,猶領(lǐng)班之意?!杜f五代史·梁書·寇彥卿傳》:“太祖為元帥,補元帥府押牙,充四鎮(zhèn)通贊官行首兼右長直都指揮使,累奏授檢校司徒,領(lǐng)洺州刺史。”又曾鞏《再議經(jīng)費札子》:“國初承舊,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為三班,立都知行首領(lǐng)之。又有殿前承旨班院,別立行首領(lǐng)之?!倍浴靶惺住睘樯系燃伺Q,在文獻上最早見于北宋朱彧《萍洲可談》卷三:
倡婦,州郡隸獄官,以伴女囚。近世擇姿容,習(xí)歌舞,迎送使客,侍宴好,謂之弟子,其魁為之行首。
《萍洲可談》的寫作時間,在徽宗宣和元年(1119)前后數(shù)年。材料中曰“近世”,通常來說,往前追溯數(shù)十年甚或更久,方可稱“近世”;因此,以“行首”稱妓女,于宣和朝之前數(shù)十年就已經(jīng)開始了。
而南宋陳鵠所著《耆舊續(xù)聞》卷四中的一則材料,恰可與以上之推斷相互參證:
許下士夫云:章子厚當(dāng)軸,喜罵士人。常對眾云:“今時士人,如人家婢子,才出外求食,個個要作行首?!睆?zhí)煊X在旁云:“如商英者,莫做得一個角妓否?”章笑久之,遂遷職。
查《宋史·張商英傳》:
張商英,字天覺,蜀州新津人?!聬?jīng)制夔夷,狎侮郡縣吏,無敢與共語。部使者念獨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詢?nèi)瞬?,使者以商英告,即呼入同食。商英著道士服,長揖就坐。惇肆意大言,商英隨機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為上客。歸,薦諸王安石,因召對,以檢正中書禮房擢監(jiān)察御史。
兩相比照,此軼事發(fā)生于章惇經(jīng)制夔夷時無疑,而章經(jīng)制夔夷乃神宗熙寧五年(1073)事。從材料可以看出,是時“行首”已然成為社會上通行之名詞。因此可以推斷,以“行首”稱妓女至遲不晚于神宗熙寧五年,甚或更早。神宗熙寧五年至徽宗宣和元年為46年,與《萍洲可談》卷三“近世”之說相符。
二
明人徐渭《南詞敘錄》曰:“行首,妓者貴稱,居班行之首也?!卑创私忉?,“行首”即“班行之首”的簡稱。那么,妓女的“班行”又是怎樣的呢?這需從宋代的官妓制度說起。
北宋鼎革之初,人事驟變,地方官員赴任多有不及攜帶眷屬者,故設(shè)官妓以解其床笫之思,鄧之誠《古董瑣記》卷四“宋官妓營妓條”:“宋太宗滅北漢,奪其婦女隨營,是為‘營妓之始。后復(fù)設(shè)‘官妓,以給事州郡官幕不攜眷者?!贝藶闄?quán)益之計,政局穩(wěn)定后,政府便開始規(guī)范地方官妓制度,并對官員狎妓做出嚴格限制。《宋刑統(tǒng)》卷六“名例律雜條”專列一條“法官冶游罪”,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卷二十一亦載:“宋時閫帥、郡守等官,雖得以官妓歌舞佐酒,然不得私侍枕席?!甭?lián)系《萍洲可談》之材料便可知:一、 地方官妓又稱“弟子”,其佼佼者為“行首”;二、 其職能為以伎藝承應(yīng)宴會,原則上賣藝而不賣身。
為規(guī)范地方官妓制度,北宋政府還有一項重要舉措,便是在各州郡設(shè)置“樂營”集居官妓,以便于平時訓(xùn)練和隨時傳喚。樂營中有專門管理營妓的“樂營將”、“樂營使”,也可稱為“樂將”、“營將”。除此之外,在營妓內(nèi)部還常“以妓管妓”?!靶惺住辈徽撋?、藝還是身份,都為眾妓之首,便成為“以妓管妓”的最好人選。關(guān)漢卿所作雜劇《謝天香》,敷演北宋詞人柳永與官妓謝天香相愛事?!缎ㄗ印分袑懙溃?/p>
如今新除來的大尹姓錢,一應(yīng)接官的都去了,止有妓女每不曾去。此處有個行首是謝天香,他便管著這班門戶人,須索和他說一聲去。
謝天香被稱作“行首”,且劇中有錢大尹為之脫籍事,因此謝之身份為官妓?!八愎苤@班門戶人”,說的便是謝天香以“行首”的身份管理著樂營中的其他官妓。
宋室南遷后沿襲北宋的官妓制度,地方官妓多數(shù)仍集居于樂營,此時營妓中為首者又有“都行首”之稱。朱熹《按唐仲友第三狀》,彈劾臺州太守唐仲友貪贓并私狎營妓嚴蕊事。折子中說:
(仲友挪用公庫錢)往私家婺州所開彩帛鋪,高價買到暗花羅并瓜子春羅三四百匹及紅花數(shù)百斤,本州收買紫草千百斤,日逐拘系染戶在宅堂及公庫變?nèi)炯t紫。其妓弟四十余人,都行首嚴蕊分真紅暗花羅,余行首分瓜子羅,其余分春羅。
朱熹彈劾唐仲友是南宋一樁著名的公案,我們所關(guān)心的是此則材料中嚴蕊的“都行首”身份?!岸夹惺住敝?,似承襲宋初官職“都知行首”而來。按材料所說,一樂營有地方官妓四十余人,以“都行首”嚴蕊地位為最高,因此她分得的彩帛也最好;其次為另外幾個“行首”,余者為普通官妓。從中亦可知,同一地方中有時并非僅有一個“行首”,若有多個“行首”,則其中必有一地位最高者,其余“行首”地位低于此妓,但仍高于其他諸妓。賈仲明所作雜劇《玉壺春》第三折似可為此作一佐證:
(貼旦扮陳玉英上云)妾身陳玉英是也,在這嘉興府做著第二個行首。有大行首李素蘭,與李玉壺作伴。有他母親板障,剪了頭發(fā)不出來官身,如今我做了大行首。
按劇中所言,嘉興府之官妓中,有“大行首”之稱,“大行首”之地位明顯在“第二個行首”之上,更遑論其他官妓。因此陳玉英說:“如今我做了大行首”,言下頗有身份驟增、今非昔比之感。此處之“大行首”,差不多等同于上引材料中之“都行首”。
三
至南宋,因政府“設(shè)法賣酒”之舉措,“行首”之身份又別有所指。
有宋一代,政府始終執(zhí)行酒業(yè)官賣政策。政府賣酒與妓女發(fā)生關(guān)系,始于神宗時王安石變法。南宋王栐《燕翼詒謀錄》卷三“設(shè)法賣酒”條:
新法既行,悉歸于公。上散青苗錢于民,設(shè)廳而置酒肆于譙門。民持錢而出者,誘之使飲,十費其二三矣。又恐其不顧也,則命娼女坐肆作樂,以蠱惑之。小民無知,爭競斗毆,官不能禁,則又差兵官列枷杖以彈壓之,名曰“設(shè)法賣酒”,此設(shè)法之名所由始也?!窆儋u酒用妓樂如故,無復(fù)彈壓之制,而設(shè)法之名不改。
南宋“設(shè)法賣酒”之名不改,但其內(nèi)容卻與北宋大異,史料對此多有記載。
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諸庫迎煮”條:
臨安府點檢所管城內(nèi)外諸酒庫,每歲清明前開煮,中前賣新迎年。諸庫呈覆本所,擇日開沽呈樣。各庫預(yù)頒告示,官私妓女,新麗妝著,差雇社隊鼓樂,以榮迎引。至期侵晨,各庫排列整肅,前往州府教場伺候點呈首。……其官私妓女,擇為三等。上馬先以頂冠花衫子襠袴。次擇秀麗有名者,帶珠翠朵玉冠兒,銷金衫兒裙兒,各執(zhí)花斗鼓兒,或捧龍阮琴瑟。后十余輩著紅大衣,帶皂時髻,名之行首。
又同書卷二十“妓樂”條:
自景定以來,諸酒庫設(shè)法賣酒,官妓及私名妓女?dāng)?shù)內(nèi),揀擇上中甲者,委有娉婷秀媚,桃臉櫻唇,玉指纖纖,秋波滴溜,歌喉宛囀,道得字真韻正,令人側(cè)耳,聽之不厭。官妓如金賽蘭、范都宜……沈三如等,及私名妓女如蘇州錢三姐……徐雙雙、彭新等。
南宋灌園耐得翁《都城紀勝》“酒肆”條:
天府諸酒庫,每遇寒食節(jié)前開沽煮酒,中秋節(jié)前后開沽新酒。各用妓弟,乘騎作三等裝束:一等特髻大衣者,二等冠子裙背者,三等冠子衫子襠袴者。前有小女童等,及諸社會,動大樂迎酒樣赴府治,呈作樂,呈伎藝雜劇,三盞退出。于大街諸處迎引歸庫。
南宋西湖老人《西湖繁勝錄》:
開煮迎酒,候所有十三庫十馬上馬,每庫有行首二人,戴特髻,著乾紅大袖。選像生有顏色者三四十人,戴冠子花朵,著艷色衫子。稍年高者,都著紅背子、特髻,每庫各用丫鬟五十余人,執(zhí)勸杯之類?;蛴门_閣故事一段,或用群仙,隨時裝變。
三種筆記皆記述了諸酒庫“設(shè)法賣酒”之情形,對我們了解“設(shè)法賣酒”舉措下“行首”之身份頗有幫助。
一、 酒庫與妓女之關(guān)系。北宋之“設(shè)法賣酒”,是令妓女于酒肆作樂以招徠顧客,而南宋則是以酒庫為單位,在開煮迎酒之日舉行隆重的游行儀式,各庫所屬妓女之出色者,皆裝扮一新,參與其事。諸酒庫各隸屬于一處轄區(qū),該轄區(qū)范圍內(nèi)之妓女,即屬該酒庫所支配。某一轄區(qū)內(nèi),有地方官妓,即樂營之妓;也有私妓,即勾欄妓等。按照《夢粱錄》所載,諸庫開煮迎酒之時,官私妓女皆被征調(diào),并被擇為三等。其中有一等穿紅大衣、帶皂時髻,稱為“行首”。也就是說,這里的“行首”,可能是官妓,也可能是私妓,這與北宋時“行首”專指官妓有所不同。私妓得以參與官辦“設(shè)法賣酒”,其主要原因在于當(dāng)時都市文化高度繁榮,私妓數(shù)量之盛、伎藝水平之高,皆得以與官妓相抗衡。
二、 妓女所分之等級及“行首”之身份。三種史料筆記,都將參與游行儀式之妓女按妝扮分為三個等級,為方便比較,列表如下:
一等
二等
三等
《夢粱錄》
上馬先以頂冠花衫子襠袴
次擇秀麗有名者,帶珠翠朵玉冠兒,銷金衫兒裙兒,各執(zhí)花斗鼓兒,或捧龍阮琴瑟
后十余輩著紅大衣,帶皂時髻,名之行首
《都城紀勝》
特髻大衣
冠子裙背
冠子衫子襠袴
《西湖繁勝錄》
每庫有行首二人,戴特髻,著乾紅大袖
三四十人,戴冠子花朵,著艷色衫子
稍年高者都著紅背子、特髻
由表可見,《都城紀勝》與《西湖繁勝錄》記三個等級妓女之妝扮大體相似;《夢粱錄》記二等妓女妝扮與其他兩書相符,但一等與三等妓女之妝扮正好相反。在明確指出“行首”稱謂的兩書中,《西湖繁勝錄》以第一等妓女之二人為“行首”,這是合理的;而《夢粱錄》則將三等妓女十余人稱為“行首”,則令人生疑?!靶惺住蹦思伺兄撸我詫⑵錃w于第三等妓女,又何以有十余人之多呢?筆者大膽推測,《夢粱錄》關(guān)于一等與三等妓女的描述是顛倒的,“著紅大衣,帶皂時髻”者應(yīng)為一等,而“以頂冠花衫子襠袴”者應(yīng)為三等。三種筆記都是對過往舊事的追憶之作,在一些細節(jié)上偶有記憶不確是難免的,應(yīng)是《夢粱錄》的作者吳自牧記憶有誤,當(dāng)以《都城紀勝》和《西湖繁勝錄》之記載為準。
綜上所述,在南宋“設(shè)法賣酒”之背景下,“行首”為游行中每庫位于前列的第一等妓女,其數(shù)量通常為二人,其妝扮大體為穿紅色大衣、戴特髻(或稱皂時髻)?!靶惺住敝矸?,既有官妓,又有私妓。
四
以上所考證之“行首”,都是特指,而自南宋之后,“行首”又常用作泛指,統(tǒng)稱上等妓女。在小說及戲曲中,此稱呼使用得尤為頻繁。以兩種代表性的作品集為例,同為統(tǒng)稱,《古今小說》中“行首”共出現(xiàn)23次,《元曲選》中“行首”更是出現(xiàn)了74次。作為統(tǒng)稱時,“行首”又常被冠以“上廳”之定語,極言妓女之出眾。
馬致遠所作雜劇《踏雪尋梅》第一折:
二來這樓上清致,酒肴、嗄飯、菜蔬,都皆齊整,更有幾個上廳行首。
無名氏所作雜劇《度柳翠》之《楔子》:
我有這個女孩兒叫做柳翠,不要說他容顏窈窕,且只道他心性聰明,拆白道字,頂針續(xù)麻,談笑恢諧,吹彈歌舞,無不精通,盡皆妙解?,F(xiàn)做上廳行首。
“上廳”本指房屋之正廳,常用來稱級別較高之府衙?!吧蠌d行首”,意即專門侍奉高級官員之妓女。
無獨有偶,曾經(jīng)身價尚在“行首”之上的“角妓”,大約與“行首”同時,也成為了對上等妓女的泛稱(關(guān)于“角妓”,可參看拙文《“角妓”新考》,《文史知識》2013年第7期)。如同樣稱北宋名妓李師師,有時稱“角妓”,有時則稱“行首”,甚至同時并稱。
南宋劉克莊《后村詩話·前集》卷二:
汴都角妓郜六、李師師,多見前輩雜記。
《大宋宣和遺事》亨集:
這個佳人是兩京詩酒客,煙花帳子頭,京師上亭(按:同廳)行首,姓李,名做師師。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宋江見了,便入茶坊里來吃茶。問茶博士道:“前面角妓是誰家?”茶博士道:“這是東京上聽行首,喚做李師師?!?/p>
像“行首”、“角妓”這類名詞,在產(chǎn)生之初都是特指,而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卻常常變?yōu)槠鋸膶僦蠓秶挛锏姆悍Q,這在語言學(xué)上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現(xiàn)象。當(dāng)然,不論什么名詞,都是某個時期特定社會環(huán)境下的產(chǎn)物,當(dāng)其所依附之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變遷,此名詞之含義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甚或消亡?!靶惺住币辉~,清人已少稱之,偶見于文獻,多屬文人炫才崇古,如余懷《板橋雜記·序》:“南市者,卑屑妓所居;珠市間有殊色;若舊院,則南曲名姬、上廳行首皆在焉。”實則在當(dāng)時民間之稱謂中,“行首”已成絕響矣。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xué)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