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彪,吳雪蕾
(上饒師范學院 音樂舞蹈學院,江西 上饒 334001)
?
多元文化視角下的廣豐五都讀洲社公廟會
李 彪,吳雪蕾
(上饒師范學院 音樂舞蹈學院,江西 上饒 334001)
廣豐縣五都鎮(zhèn)讀洲社公廟會是一個多神崇拜下的信眾虔誠地表達對神敬畏、祈福于神,由眾醮主和廟里的主持共同商議安排的豐富多彩的醮儀活動,主要由本地的伙居道士參與完成,多元的醮儀內(nèi)容受全體信眾多元信仰的影響,其所應(yīng)用的音樂兼收并蓄了周邊鄰省不同風格的音樂,表現(xiàn)出多元文化的融合性。
廣豐五都; 廟會; 醮儀; 音樂; 多元文化;
廣豐五都鎮(zhèn)屬贛東北地域,東鄰浙江衢州,南連福建浦城,地處贛東、浙西和閩北三省交界,有著名的“江南二度關(guān)”之稱。歷史上進出鄰省的商賈云集五都,每旬一、四、七日為墟日,人員南來北往,各種商品、農(nóng)產(chǎn)品琳瑯滿目,百貨薈萃??蜅2铇俏跷跞寥?,各種民間藝術(shù)交相輝映??鬃拥谒氖叽鷮O孔傳曾客居于此,有詩為證:“溪驛舊名杉,煙光滿翠巒;須知今夜好,宿處是江南?!盵1](P63)五都鎮(zhèn)歷史上是徽州文化、客家文化、吳越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匯處,這些古文化積淀在宗教儀式之中。
廣豐五都鎮(zhèn)人口基數(shù)大、姓氏繁雜、信仰各異,其社公廟建筑和所供奉神靈反映了信仰的多元性。
1.五都讀洲社公廟諸神
五都讀洲社公廟是在五都媽祖廟、天后宮和五都村社公廟的基礎(chǔ)上合建而成。讀洲社公廟的信仰是多神崇拜,廟堂之上供奉著社公、社母、財神、五谷神、灶神、葛仙翁、媽祖和原始宗教的祖先崇拜。
(1)社公。社公是鄉(xiāng)村社區(qū)村民的本土保護神。農(nóng)耕社會里,農(nóng)民的糧食種植、家禽圈養(yǎng)等都會受到各種自然災(zāi)害、病蟲瘟疫的侵襲。村民把希望寄托于社公對抗災(zāi)難,保護人丁牲畜的興旺。在村頭村尾、大樹底下、公共建筑旁邊,小則三個石頭搭建,稍大占地幾個平米,擺上香燭祭拜,即為社公。自然村莊不論大小、人口多少,分別設(shè)立社公廟。社公信仰在贛東北廣為流傳,福建省閩北、閩西長汀客家人也信奉社公。社母是相對于社公的女性神。
(2)財神。財神是指可以讓人發(fā)財致富的神。讀洲社公廟將其供奉于高堂之上,并列于諸神之間。
(3)五谷神。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們活命之根本。在農(nóng)耕社會,糧食種植、成長和收獲所依賴的土、肥、水、種子和陽光雨露的條件是由自然界客觀提供的,人們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種神可以使糧食在生產(chǎn)過程中免遭旱澇病蟲的危害,保證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4)灶神。又稱灶君。在江南,以前燒火煮飯的燃料主要是便利的草木,必須請石匠師傅打個土灶。凡是生火做飯之處便有灶神存在,搭伙起灶,另立門戶,代表一個獨立的家庭。灶神監(jiān)管記錄一家大小的善惡言行,臘月廿三日,灶神上天,跟天神匯報家庭成員一年來的善惡言行,以便天神對好人給以好報,對壞人給以懲罰。除夕夜灶神又會回到人間。村民為了討好灶神,讓灶神能對天神說些好話,替自己隱瞞惡行,臘月就會打掃衛(wèi)生,供奉糯米、年糕、水果、豬血等物品給灶神。社公廟每逢請神打醮,信眾皆來廟里聚餐。
(5)葛仙翁。原名葛玄(164-244),字孝先,今江蘇丹陽句容鎮(zhèn)人,葛洪的從祖父,世人稱其為葛仙翁,“在江西鉛山縣楊村云崗山(今楊林葛仙山)修道,一邊弘揚道法,收功丹鼎,一邊為百姓治病,庇護眾生”[2](P27)。葛仙翁為民造福,是被神化了的歷史人物,成為道教四大天師之一。
(6)媽祖。閩南地方神,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媽祖本來是海上保護神,后來當她的職能逐漸擴大時,無論是商人、手工業(yè)者,還是婦女難產(chǎn)或其他疾病,人們都認為媽祖能幫助排難解困?!懊糠陭屪婀?jié)日(九月初九日為媽祖升天祭)所有媽祖廟都要隆重祭祀媽祖”[3](P195),人們總希望通過媽祖祭祀,將媽祖的博愛、扶弱濟貧、勇敢無畏、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盡孝的觀念發(fā)揚光大,將其精髓融入日常生活中。
2.讀洲社公廟多元的建筑文化
讀洲社公廟座落在五都村最高的小山頂上,牌坊式門樓,進牌坊的右側(cè)為正殿,左側(cè)是戲臺,與正殿遙相呼應(yīng)。大殿之上供奉著葛仙翁、媽祖、社公社母、五谷神和灶神。大殿右?guī)繛轳v廟臥室和各種法器陳列室,左廂房為議事場所??梢姶私ㄖ扔汹M東北寺廟殿堂結(jié)構(gòu)的共性,又融入了客家房舍和閩南廟宇建筑戲臺正對神龕的特點。
戲臺的布局和功能是宗教多元性的體現(xiàn)。福建許多寺廟建筑往往在大殿神靈的正對面建有古戲臺,在戲臺上表演各種戲劇或鼓樂,既酬神又娛人。讀洲社公廟有著相似的布局。
從上可知,五都鎮(zhèn)社區(qū)村民的信仰是多元的,具有多神崇拜的特征。
五都讀洲社公廟會持續(xù)四天,共有五個主題,分別稱為啟場、延壽、祈福、九卮、散花,醮儀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
1.醮儀內(nèi)容的多元性
五都讀洲廟會齋醮科儀內(nèi)容包含道教、佛教、媽祖和祖先崇拜各種儀式,具有多元性的特點。
(1)發(fā)表。請神打醮儀式的執(zhí)行者主要是伙居道士,發(fā)表是廟會儀式的主要組成部分。道教科儀中的各種表式達二百余種之多,其中醮儀的表式有《懸幡關(guān)式》《門壇牒式》《啟場情由》《監(jiān)齋牒式》《禁壇符告》《水火告式》等。如《啟場情由》:
正乙盟威經(jīng)篆之職,法名吳羅升稽首、頓首、俯拜,上言臣以九月廿一日奉,道東季酬恩謝神集福保泰眾信醮主王貞榮、合眾信人等,仗道就境啟建。先天雷霆太平齋醮四旦四夕仰祈,天澤保佑平安,已今敷列瑤,宏開妙范,切慮凡塵濁世穢氣。匪憑蕩滌之功,難格真靈之馭,恭冀清肅而副。修崇者臣伏以修齋行道,仰祈清凈之風,請圣迎真用滌氛。葩之穢俾凡誠而上達頭天觀以下臨。
臣誠惶、誠恐、稽首、頓首、端拜。恭惟祖師六合云窮高明上帝,道前體道云和施功不宰斡運乾坤之妙,主張造化之權(quán),有求皆應(yīng)惠顧不從仗日。天慈特垂,束力命差降靈寶官屬解穢官軍浣濯玉女,天上地下年月日時解穢值符,真官仙眾下臨壇禪,普放祥光,驅(qū)凡妖氛。俾玄壇而整肅,蕩除妖氣,祈宇宙以郭清誒。萬圣以臨軒拱千真,而駐驛完隆醮事福佑信人親眷。無威臣下情會瞻天望,圣激切屏營之至,謹奉表上奏以聞右臣。
誠惶誠恐、稽首、頓首、再拜、謹言,天逢甲午年九月廿二日表文上呈*此內(nèi)容由道士書寫,張貼于醮壇墻上,原文記錄。
雖然《啟場情由》的原文很難讀懂,但是可以從字里行間了解到設(shè)壇建醮的起止時間、歷時多少天、所為何事、醮儀程式、信眾愿望等。
(2)誦經(jīng)。在四天的請神打醮儀式中,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安排道士或和尚誦經(jīng)。道士念的經(jīng)有《東西延壽經(jīng)》《北方真武經(jīng)》《李老真君妙經(jīng)》《北斗延生經(jīng)》《東西中斗經(jīng)》《許老真君經(jīng)》《太陽經(jīng)》《封護國佑民修真悟道陳鳳馬氏夫人妙經(jīng)》等,以祈求天神的保佑;和尚念的經(jīng)有《金剛經(jīng)》《高王觀音經(jīng)》《觀音靈感真言》《觀音經(jīng)》等,以求福于菩薩。其他的誦經(jīng)還有《五谷經(jīng)》《灶君真經(jīng)》《太極左宮葛氏仙翁妙經(jīng)》等,為受苦受難的信眾解脫。
(3)祭水神媽祖。媽祖原名林默,生前樂善好施,在一次海上救險中遇難。傳說升天為神,救逢兇遇難之眾。廣豐境內(nèi)在古代陸路交通不暢之時,百姓各種貨物商品主要靠溪、河之水運輸。媽祖在五都周邊信眾心中神化為水神,保佑人們行舟于河道之間能順利平安、逢兇化吉。醮儀的第四天下午,眾位道士領(lǐng)著事主、演奏鼓樂前往河邊,點燃水燈祭祀水神媽祖。
(4)請靈。祭祀祖先,在醮儀中,祭祀過程分為安位、請祖先和謝靈。安位:啟場時,在廟宇的天井邊張貼用紅紙書寫的事主各姓祖先靈位的榜文,法師奏樂建壇,告知情由。請祖先:醮儀的每天早晨,事主用各種新鮮素食供奉于祖先靈位前。謝靈:醮儀即將結(jié)束的第四天晚上,事主在靈位前燃燒紙錢,法師一邊奏樂、一邊祈求祖先保佑信眾幸福平安。
2.醮儀藝術(shù)形式的多元化
齋醮科儀的藝術(shù)形式主要有書法、剪紙、米畫、拜表、建模等。
(1)書法。書法藝術(shù)源于漢字的書寫,常用毛筆通過線條、造型和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運筆體現(xiàn)書寫者的審美傾向及修養(yǎng)。書法藝術(shù)的社會功能體現(xiàn)在“調(diào)適人的心理,撫平人類生存的焦慮”[4](P15)。醮儀中需要用毛筆書寫大量的文字材料,分別有幡文、書寫了全部參與醮儀的各個自然村的各姓醮主和周邊散緣名單的祈福酬神牒、齋醮文憑、醮主祈福牒等各種文書。字號大小、字體種類、橫豎排列、整體章法都有講究。
(2)剪紙。剪紙藝術(shù)是中國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shù),用剪刀在紙上剪出各種圖案花紋,老百姓常常在逢年過節(jié)、各種喜慶場合進行剪紙,寄托人們對生活的向往和美好的愿望。齋醮屬于陽事,為了渲染出歡樂喜慶的氣氛,伙居道士用各種彩色紙分別剪出各種富有神韻的象形圖案和文字圖案,象形圖案種類有魚形圖、蓮花圖、蘭花圖、梅花圖、雪花圖、菠蘿圖、燭臺圖、八卦圖等;文字圖案有春字圖、壽字圖、雙喜圖、榮華富貴圖等。右邊懸掛的剪紙上書寫“設(shè)壇啟醮”“醮答諸神”“神明默佑”“佑我庶民”;中間懸掛的剪紙上書寫“蓬萊仙境”;左邊懸掛的剪紙上書寫“民安物阜”“阜泰康寧”“寧符逐疫”“疫瘟潛藏”。剪紙的圖案既講究中心對稱、軸對稱、重復、黏連的構(gòu)圖,也講究點、線、面有機結(jié)合,以及色彩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和對比。
(3)米畫。稻米是老百姓的勞動果實,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在儀式中用“圣米”表達信眾對神靈的虔誠與尊重。在法事道場案桌上,用五升斗盛入四升米,刀劍等法器插于其中。醮儀的每天傍晚,各位道士輪流作一幅米畫,其他未作米畫的四位道士演奏鼓樂。一位道士將一張大紅紙鋪在廟宇正廳的地上,用供奉神靈的酒杯把五升斗中“圣米”舀出當作畫筆,作出含有太上老君、祥云、北斗星、龍、鳳、八卦等的圖案,惟妙惟肖,生動逼真。根據(jù)每天的醮儀內(nèi)容,在畫的正上方分別用“圣米”書寫“八卦圖”“斗姆宮”“延壽宮”等字樣。另一道士在米畫的周圍燃放28盞油燈、22支燭,口中念念有詞,訴述情由,為信眾祈福。
(4)拜表。整個醮儀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拜表時間,可以分為早朝表、午朝表、晚朝表;根據(jù)醮儀內(nèi)容的不同,可以分為延生表、請福表、祝觀音圣誕表、斷瘟表等。每一種拜表所用法器、樂曲、道服、手法、步伐、隊形變換均有不同,十分講究,具有舞蹈性。如拜《請福表》,四位道士奏響《火炮》《扭絲》鼓樂伴奏。兩位道士分別穿大羅天道袍和八卦圖道袍與四位“大頭醮主”共六人先“一字形”站立,俯身作揖三次;而后其中一名道士向前邁出一步,左手執(zhí)笏,右手作劍指畫符,唱偈,身體旋轉(zhuǎn)360°,重復三遍;接著,他又走到隊伍最前面,帶領(lǐng)大頭醮主繞齋壇三周,如蛇形來到齋壇前的空地上,沿著地上“人”字形軌跡,在各個頂點右轉(zhuǎn)身向里繼續(xù),其他五人緊跟其后,不斷變換肢體,轉(zhuǎn)身舞動手臂,既有錯落有致之美,又不失井井有條之序,重復六次;接著道士鼓樂隊奏出《清平調(diào)》,舞者依曲調(diào)歌唱《請福表》。
(5)建船模。建模是為了研究某種現(xiàn)實或事物而建立相應(yīng)的模型,信眾在水上放紙船,看著紙船安全平靜地遠去,寄托祥和的情愫。信眾們用土紙做出大、中、小各種各樣的船模,土紙卷成筷子的形狀當作桅桿。將松香放入鐵鍋,加熱使松香熔化成液態(tài),把船模的底部浸入其中片刻,撈出即可,完成紙船的防水處理,避免紙船被水打濕。把“桅桿”一頭撕開成“十”字形,先把桅桿另一頭浸入松香之中,待其固化,用于點燃;然后將撕開的一頭蘸取松香,趁其未固化之時,粘立于紙船底作桅桿。醮儀第四天下午,六位伙居道士敲鑼打鼓、拉二胡、吹笛子,四位醮主分別提著紙錢、紙船和香、鞭炮、蠟燭,來到豐溪河畔。道士拜《水火表》,點燃“桅桿”,一艘大紙船領(lǐng)頭,三艘中紙船、數(shù)十艘小紙船順水而下,近看是紙船,遠看似水燈,浩浩蕩蕩鋪滿水面,祭祀媽祖水神,保佑信眾水上往來一路順風,逢兇化吉,平平安安。
(6)戲劇。由于社公廟里供奉的各種神所處時代不同,在傳說中其喜好各異,讀洲社公廟的主持為了表達對諸神的敬重、討得神靈的“歡心”能更好地護佑信眾,挖空心思、竭盡全力在醮儀的形式和內(nèi)容上安排豐富多彩的節(jié)目,用煙花爆竹、鼓樂演奏、晨鐘暮鼓渲染熱鬧氛圍,用設(shè)壇、誦經(jīng)、發(fā)表強化規(guī)矩,以深夜戲劇表演娛神酬神。讀洲社公廟醮儀期間的戲劇表演主要是浙江的越劇,每天安排在晚上道教科儀之后,通常是晚上八點半開始,表演兩場三小時,深夜十一點半結(jié)束。
(7)散花。第四天晚上醮儀結(jié)束,伙居道士、越劇團的演職人員離場。第五天中午,全部的醮主和散緣信眾數(shù)百人在社公廟聚餐開葷(醮儀的四天皆為齋飯,是日有魚有肉謂之開葷),這些信眾近則是左右鄰舍、毗村街坊,遠則是來自千里之外的散緣香客,他們互相交流,其樂融融,一幅和諧熱鬧的畫卷。
多元的醮儀內(nèi)容受全體信眾多元信仰的影響,反之,信眾多元的信仰決定著醮儀內(nèi)容的多元性。
音樂貫穿于整個廟會活動中,不同地域的人們由于生產(chǎn)勞動、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交流語言的區(qū)別,所使用的音樂曲目各異。讀洲社公廟所用音樂有贛東北的饒河音樂、婺源徽劇音樂、浙江音樂、當代音樂等。
1.贛東北饒河音樂。鼓樂曲以樂平臺為主,曲目有《四工調(diào)》《老二板》《正二板》《花披衣》《老撥子》《灘簧男工》等。其中《老撥子》原存于饒河戲唱腔,伙居道士耳熟能詳,在乾隆年間常借用到醮儀中,當饒河戲逐漸衰落,其唱腔在道教齋醮儀式中已是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
譜例1:《老撥子》
五聲民族調(diào)式,名稱是宮、商、角、徵、羽,唱名為do-re-mi-sol-la,音域十一度,以級進為多,圍繞骨干音宮音進行。上下句結(jié)構(gòu),上句以長音落在商音,下句落徵音。
2.徽派音樂。婺源北與安徽黃山接壤,南接江西上饒市,為上饒市轄區(qū)的一個縣。歷史上從宋宣和三年到清朝同治八百多年間隸屬于安徽,在文化上深受徽派文化影響且根深蒂固。徽劇音樂唱腔在古代通過藝人傳到廣豐縣境內(nèi),依然保留著原貌。
譜例2:《婺源調(diào)》
加入變宮的六聲徵調(diào)式,名稱是徵、羽、變宮、宮、商、角,唱名為sol-la-si-do-re-mi。旋律時而出現(xiàn)六度、八度大跳,上下句結(jié)構(gòu),上句落角音、下句落徵音。
3.浙江音樂。浙西金華市與贛東北相鄰,浦江縣位于金華市北部,歷史上藝人往來贛、閩,常在五都鎮(zhèn)停頓歇息,進行道教音樂上的交流,因而將《浦江調(diào)》傳入到廣豐縣五都鎮(zhèn)。
譜例3:《浦江調(diào)》
七聲清樂調(diào)式,名稱是宮、商、角、清角、徵、羽、變宮、宮,對應(yīng)唱名為do-re-mi-fa-sol-la-si-do。上下句結(jié)構(gòu),上句落徵音,下句落商音。旋律以級進為主,夾著四度小跳,句中強拍強位休止。
綜上所述,五都讀洲社公廟在醮儀中伙居道士所應(yīng)用的音樂,其來源不同、調(diào)式調(diào)性不同、旋律線條各異,不是單純的本土特色的音樂,而是兼收并蓄了周邊鄰省不同風格的音樂,成為一個多元音樂的有機統(tǒng)一體。
當下城鎮(zhèn)化建設(shè)步伐加快,城鎮(zhèn)居民的文化水平、宗教信仰、價值取向千差萬別,如何進一步繁榮城鎮(zhèn)社區(qū)文化生活,構(gòu)建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廣豐縣五都鎮(zhèn)讀洲社公廟會是一個多神崇拜下的信眾虔誠地表達對神敬畏、祈福于神,由眾醮主和廟里的主持共同商議安排的豐富多彩的醮儀活動,主要由本地的伙居道士參與完成,表現(xiàn)出多元文化的融合性。該社區(qū)的村民祖祖輩輩深受這種多元文化的影響,形成了豁達開朗的性格,他們對各種異地文化尊重、認同,并將它們與本土文化融為一體?!缎⒔?jīng)》云:“移風易俗,莫善于樂?!鼻О倌陙砦宥忌鐓^(qū)草根階層人士以伙居道教鼓樂曲音樂為依托,承襲了齋醮科儀,每年一次或數(shù)次相聚交流,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離。
(附:筆者對在田野調(diào)查中提供幫助的江西省藝術(shù)研究院萬葉老師、廣豐縣道協(xié)吳接兵道長表示感謝。)
[1] 王兆鵬.宋代的“互聯(lián)網(wǎng)”——從題壁詩詞看宋代題壁傳播的特點[J].文學遺產(chǎn),2010,(1):56-67.
[2] 袁志鴻,寧明倫.葛玄——靈寶派在鉛山玉虛觀的傳承[J].中國道教,2000,(3):27-29.
[3] 王福梅.媽祖信仰與道教關(guān)系調(diào)查研究[J].宗教學研究,2010,(4):194-196.
[4] 馮猛.中國書法普世性價值探析[J].書法賞評,2014,(5):14-16.
[責任編輯 許嬰]
The Duzhou Temple Fair in Wudu Town of Guangfe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versity
LI Biao,WU Xue-lei
(School of Music and Dance,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Shangrao Jiangxi 334001, China)
The Duzhou Temple Fair in Wudu Town of Guangfeng is a colorful Taoist sacrificial rite which is held together by the main Taoists and the abbot of the temple to piously express the polytheistic followers’ worship to gods and to ask gods for blessing and is participated in and accomplished by the local Huoju Taoists. The Taoist sacrificial content of multiplicity i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verse beliefs of all the followers, and its music has absorbed in the different music of neighboring provinces, displaying the merging of diverse cultures.
Wudu of Guangfeng; temple fair; Taoist sacrificial rite; music; diverse cultures
2015-04-28
江西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13YSQ04)
李彪(1967-),男,江西上饒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民族音樂學。E-mail:yueyinli2007@163.com
G127
A
1004-2237(2015)04-0016-05
10.3969/j.issn.1004-2237.2015.0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