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
關于瑯琊山的介紹有很多,也很美。當然,最吸引我們的,是那首《醉翁亭記》。所以,在初夏的一個早上,我們一家三口收拾行囊,慕名而去。
瑯琊山位于滁州西南,從南京到滁州的路程很近,沿途穿過老山林場,風景優(yōu)美,空氣清新,山林水塘,綠樹紅花,一派鄉(xiāng)村田園風情。到了滁州市區(qū),沿著路邊的指示牌,很容易就找到瑯琊山。
瑯琊山,有山有水。醉翁亭,依山傍水。循著歐陽修的足跡,走進了山。我們?nèi)サ臅r候正值初夏,高大的樹木挺拔粗壯,茂盛的枝葉遮蔽了大半的天空,撒下滿地的清涼。小池塘里鋪上了層層疊疊的荷葉,幾朵睡蓮悠悠地探出身子,柔柔弱弱的樣子,就像一個纖細的小姑娘羞答答地走出閨房。
“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蔽覜]聽見潺潺的水聲,四處找尋,只見一個開闊湖面。正黯然,忽聞不遠處傳來孩子的嬉戲聲,才發(fā)現(xiàn)右前方一群孩子在玩水,走近一瞧,果有一條小溪在石叢中流過。溪水平緩,卻清澈見底。偶有石塊突兀于水面,阻斷了正常的水流,濺起幾朵水花,卻也增添了些許生機。
而其身后,便是醉翁亭。亭筑于坡上,本就地勢較高,占地很小。拾級而上,始見其實與普通的亭子并無二樣。唯一區(qū)別就在于,除入口之外的另三側(cè),都多有兩個案幾臨空架在座位上,想來是用于放置杯盤筷箸的。僧智仙筑此亭或許只為休憩、觀景,怎么也不會想到“太守與客來飲于此”,并謂之“醉翁”之名。佇立亭中,遙想當年歡宴情景:“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蔽曳路鹂匆娨蝗何娜蓑}客,遠離城市,拋開凡俗,縱情山水,把酒言歡,暢敘友情,得之心而寓之酒。酒過三巡,太守醉了,也樂了;醉不在酒,樂于山水之間。既眾樂,又獨樂。
離開醉翁亭,便轉(zhuǎn)入山間小路,路過歐陽修紀念館,一直往山頂去。還未及山頂,可見一個很大的湖面。有座水榭浮于湖心,曲折的回廊從兩邊延伸到兩岸。四周環(huán)山,群山環(huán)抱下的湖水清澈見底,倒映著青山的影子。清風徐來,吹干了背心的汗水,吹走了一路的疲憊。風中似有淡淡的水藻味道,其實,那是一抹綠的味道。
十多年前的大四,初秋,我和當時最好的兩個朋友慕名從南京坐火車來到瑯琊山,拜謁醉翁亭,在青山碧水間撒下了青春的身影。如今,“暮去朝來顏色故”,隨夫攜子重游,自是另一番感受。大學時的那次游歷,留在記憶里的只是出發(fā)時的激動和遠離學校的輕松,以及因為逃課而帶來的巨大興奮。而這次,我緩緩走在山間的小道上,時而眺望遠處的山峰,時而駐足欣賞荷塘多姿的睡蓮。歲月滌蕩了年輕的躁動,留下了一抹淡淡的清香。就像山里的那條小溪,唱著歡快的歌叮咚作響地一路跳躍而來,到了山下的湖里便如同睡進了媽媽的懷抱,靜靜地、緩緩地流淌。
伴著夕陽,向醉翁亭揮手作別。夕陽醉了,我亦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