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靜
[摘要]民工子弟英語教學一直都是令教師頭痛的問題?!罢n堂教學模式改革”活動基于民工子弟占絕大多數的學校生源差、基礎差、成績差的情況,采用“三段式課堂教學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關鍵詞]民工子弟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三段式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040046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礎,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類全面發(fā)展的根本途徑,它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墒?,在對學生的教育問題上,我校卻從來沒有缺少過困難。作為一所有著四十多年歷史的普通初級中學,我校的生源90%以上是來蘇務工人員的子女。而這些學生因為老家小學教育對英語不重視等原因,大部分都是英語“零基礎”。他們進入我校后,初一剛入學就不適應現在使用的牛津英語教材。到了初二他們便明顯出現對英語的厭學情緒,最終導致他們中考英語成績極差的結果。原本的教學方法,對于我校這樣的生源狀況已經完全不適應。我們開始思考:應該如何改變現狀?于是2008年,我校啟動了“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活動。進行課改,對于我校的師生來說,是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我們去過泰興市洋思中學進行觀摩,去過宜興實驗中學學習課改理念,還多次赴揚州文津中學取經“學案教學法”?;貋碇鬂撔难芯?,反復推敲,制定適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的課改方法。下面談談近幾年來我校英語課改活動的探索及一些體會。
一、 “三段式課堂教學模式”逐步推廣
蘇州市教科院原英語教研員胡明老師說過:“英語課改的目的應該是‘Make it easier for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well.即:讓學生能夠更加容易地學好英語。” 教無定法,不管怎么課改,都應該以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為主,必須保證學生實實在在能學到知識。所以,根據學校課改精神,我們在英語課堂中嘗試運用“三段式課堂教學法”?!叭问秸n堂教學法”即一堂課分為三個模塊:第一模塊,預習檢測;第二模塊,精講互動;第三
模塊,當堂反饋。
預習的習慣要從初一就開始培養(yǎng),并且要在學習方法上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作業(yè);先理解,后記憶。每一次課都要先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再上新課。預習作業(yè)都不難,根據英語每個單元中各部分的要求來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yè)。比如,學
生學習7A Unit 1的第一課Welcome to the unit,預習作業(yè)是背新單元的單詞10個,查詞典翻譯Comics卡通對話,完成課本上的小練習。第二課時Reading的預習作業(yè)就是閱讀Reading課文,了解文章大意,找出自己覺得重要的詞組。檢測,就是在課上就學生的預習作業(yè)進行提問或核對,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
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yè)的時候,還要先教會學生如何做預習作業(yè)。比如,預習作業(yè)是閱讀Reading課文,那就要先教學生在看文章的時候把不會的生詞劃出來,然后查詞典弄懂意思。查詞典也是我們必須教會學生的一個學習技能。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發(fā)現,一個班級40多個學生,30多個學生沒有英語詞典。因此我們還要做工作讓學生家長給孩子買英語詞典。我校學生家庭貧困的較多,遇到實在家里經濟不寬裕的,我們教師就自己掏錢給學生買詞典,一買就是好幾本,甚至數十本,而這種情形幾乎年年發(fā)生。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一個學期教下來,學生已經知道應該如何預習,也掌握了一點學習技巧和預習方法?,F在我們的學生已養(yǎng)成了做英語作業(yè)前先預習的好習慣。這讓我們教師很欣慰。
第二模塊是精講互動。要求教師在課上講話精練,突出重點,同時配合師生之間互動的內容。我們強調教師把握教材的能力,根據課標明確哪些內容要教,哪些內容可以舍去。這樣,我們在備課的時候就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教案,確定重難點。
第三模塊,當堂反饋。每堂課的當堂反饋有時是相關的幾道小練習,有時是寫一篇小短文。當堂反饋的練習題都是精挑細選的。這個反饋要求當天批改并發(fā)還給學生訂正,然后教師有針對性地布置該班級的回家作業(yè)。
二、深化教學研究,集體備課切實有效
加強集體備課活動,認真鉆研教材教法,把握重點、難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也是“課改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集體備課定時、定人、定內容。有中心發(fā)言人,有教材分析,有教法研究,有教學反思。每個年級備課組每周至少進行2次集體備課,發(fā)揮團隊合作精神。每次備課活動首先由一名教師進行主備,然后其他教師進行分析和補充。教師在每一節(jié)前都要做好充分準備,備課組內部先說課,制定教案和學案。我們備課時經常探討如何講解某一個語法知識才能夠讓學生更容易明白,布置哪些練習更適合學生。
除了備教案,還要“備學生”。為了讓學生喜歡英語課,不在課上睡覺或發(fā)呆,我們想出了各種方法。學生喜歡上多媒體課,我們就多花時間做一些顏色鮮艷、有動畫元素的課件。學生喜歡活躍的氣氛,我們就在課上加一兩個小游戲。凡是答對題目的學生,課后都能到辦公室領取獎品。獎品有時是本子、水筆,有時是一顆奶糖或是一塊巧克力。即使這么一點小小的獎品,也會讓獲獎的學生高興一整天。每當課上看到學生們積極舉手發(fā)言的樣子和答對題后滿足的笑臉,我們的心都會融化。
三、滲透復習,循序漸進,不放棄任何一個希望
好的教學效果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完美結合。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重視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針對我們初三年級個別班級學生英語基礎不扎實、學習習慣較差等情況,在平時教學中就要滲透初一和初二所教內容的復習。
如果課上時間不夠,就課后再單獨輔導。我們只有充分把握教材特點,加強教育的條理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安排上課順序,有條理地安排教學內容,不斷復習,多次循環(huán),逐步擴展和加深,才能激發(fā)起原本可能已經打算放棄英語這門學科的學生的積極性,最大限度發(fā)掘學生學英語的動力。我們每位教師都絕對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希望。
四、作業(yè)布置輕松有效化
《教育規(guī)劃綱要》中特別指出:必須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嚴重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提高教師業(yè)務素質,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少作業(yè)量。我們在布置作業(yè)方面始終堅持:抓大放小,年級基本統(tǒng)一;查漏補缺,個別班級個別加強,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不盲目搞疲勞戰(zhàn)和題海戰(zhàn)。
我們從2013年開始,在每天下午給學生安排一節(jié)作業(yè)課,讓學生能夠在學校里完成筆頭作業(yè),不會的可以立即去辦公室問老師。這個方法杜絕了學生因為回家作業(yè)不會而不做的情況。
課改給了我們更多學習機會,促進了青年教師快速成長。進行了課改之后,教師把握課堂的能力更強了,對教材的理解也更深了,自身的提升幅度相當大。學生英語成績穩(wěn)步提升,英語教師付出的辛勤努力也得到了學校的認可。因為生源問題,初一新生的英語成績幾乎年年都是全市最低。我們的起點一直都是最低的,困難一直都是最大的,承受的壓力更大。英語成績從來都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提高,因此,學生的每一點進步,背后都隱含了英語教師們太多看不見的工作。我們會以 “遵循教育規(guī)律,運用科學方法,提高教育質量”的理念為指導,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積極課改,把工作做得更好。
(責任編輯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