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娥
摘要:情感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產(chǎn)物,以豐富學生情感、健全學生的人格為主要教學任務,以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發(fā)展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通過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進行研究,旨在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fā)展,進一步落實素質(zhì)教育理念。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情感教育
一、引言
與唯理智教育相對的是情感教育,其倡導的是正視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情感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能力,并健全學生的性格和人格,引導學生體驗豐富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達到提高教學質(zhì)量,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目的。
但從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情感教育始終難以開展,無法取得預期理想的效果。因此,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成為眾多教師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基于此,本文在此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以期能夠解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完善情感教學,引導學生更好地成長。
二、深度挖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元素
教師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也就是要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豐富的情感,健全學生的人格和性格,調(diào)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因此,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度挖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也就是要讓學生對小學語文閱讀教材中富有的情感進行領悟和感受,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挑選富有情感元素的閱讀內(nèi)容,使學生能夠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豐富自己的情感。例如,教師以五年級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開展閱讀教學。此時,教師為學生制定的教學任務就不應該局限于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而應該以引導學生形成健全的情感認知為主要目標。
在這種背景下,教師應該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區(qū)探究這篇課文的中心,要求學生根據(jù)文章的中心探究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此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通過小組交流學習法讓學生對文章的內(nèi)容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感受。
在小組中,學生就能夠更自由地表達自身的觀點,能夠在彼此的交流與討論中對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更深層次的領悟。在《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能夠引導學生感受到父與子之間偉大的愛。
同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還擁有大量感情豐富的文章,包括對大自然的憧憬和向往之情、偉大的愛國之情、憂國憂民之情,等等。這些豐富的情感能夠極大的豐富小學生的認知,能夠達到豐富學生情感、健全學生人格的目的。與此同時,教師也是在有意識的突出語文學科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語文學科的樂趣,并產(chǎn)生主動參與語文閱讀課的興趣和動力,達到調(diào)動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目的。
三、以閱讀鑒賞作為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徑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閱讀鑒賞作為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徑。換言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感情進行鑒賞,進而對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深入的了解和領悟,最終體驗到豐富的情感,擁有豐富的情感體驗,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完成生字詞的教學,同時要引導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鑒賞,鑒賞的內(nèi)容包括了文章的結(jié)構(gòu)、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等三個方面,也就是要從低到高的層次對文章的情感進行鑒賞和領悟。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鑒賞文章的結(jié)構(gòu),要理清作者的思路,了解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這是進一步探究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礎與前提。其次,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鑒賞,也就是要明白文章講述的是什么、主旨是什么,這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環(huán)節(jié),也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途徑之一。最后,教師才應該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思想感情進行鑒賞,要領悟作者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領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就能夠幫助學生感受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能夠領悟作者對周總理的崇敬之情,也能夠領悟周總理偉大的愛國情操。
又如,在《白楊》這一課的閱讀教學中,學生能夠感受到白楊樹的偉大,也能夠感受到如白楊一般的邊防軍人的偉大情操,通過有效的鑒賞,教師就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更直觀的情感體驗。
四、利用有效的教學評價進行情感教育
教師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也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情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對自己情感的尊重。換言之,教師需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足夠的情感,讓學生感受到的教師情感的投入,才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能夠在閱讀教學中更加積極和主動,進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因此,教師需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利用有效的教學評價支撐情感教育。教師需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利用教學評價進行情感教育,要針對學生的心理、意識和情緒進行引導,調(diào)節(jié)學生的情感,豐滿學生的情感。
從根本上說,教師使用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對學生進行關(guān)懷,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愿意信任教師、尊敬教師。在此基礎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得到提高,更關(guān)鍵的是學生心理的負面意識會在教師的關(guān)懷與撫慰中得到舒緩,能夠幫助學生克服情緒上的陰影,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這就需要教師改變自身的意識和觀念,要能夠正視學生的錯誤,并且運用羅森塔爾效應激發(fā)學生的潛在力量,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情感。例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學生并沒有正確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感情,也沒有高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
此時,教師不能只看到結(jié)果,而應該看到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付出的努力。換言之,教師需要融入感情,需要肯定學生的付出,需要給予學生感情上的慰藉和關(guān)懷。具體地說,教師可以利用溫和的態(tài)度對學生進行評價,如“某某同學雖然沒有得到正確的結(jié)論,但他在閱讀中能夠正確把握文章的主旨,相信他能夠在日后的閱讀中正確地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p>
通過有效的教學評價,學生才能夠感受到教師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才能夠從唯理智教育轉(zhuǎn)變?yōu)榍楦薪逃?。與此同時,教師需要注意自己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言談舉止,也就是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不能再以單純的師者的身份進行授課,而應該成為學生的朋友,讓學生愿意與自己建立良好的友誼。
五、結(jié)束語
總的來說,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素質(zhì)教育進一步落實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師需要打破唯理智教育的束縛和限制,要在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同時健全學生的人格和性格,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健康的成長與發(fā)展。這就需要眾多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jié)和交流,完善情感教育的方法,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陳中玲.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D].四川師范大學,2008.
[2]趙盼.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情感教育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
[3]金偉.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新課程導學,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