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鹿坤,蔣飛虎,石秀華,田建濤,曹宏明,郭紅
(1.中國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測井公司,河南 濮陽457001;2.中國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河南 濮陽457001;3.東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遼河物探處,遼寧 盤錦124010)
21 世紀以來,世界經(jīng)濟進入新的發(fā)展周期,各國都掀起了非常規(guī)油氣勘探開發(fā)的熱潮[1-5]。以水平井分段壓裂為代表的非常規(guī)油氣勘探開發(fā)技術的革命性突破,使頁巖油氣這樣的次經(jīng)濟油氣成為經(jīng)濟上可采的資源。
據(jù)第三次資源評價結果分析,東濮凹陷總資源量(石油)12.37×108t,截至2010年底,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76×108t,探明率46.6%,剩余資源潛力大,且大部分以非常規(guī)油氣的形式存在。2010年,在柳屯洼陷濮深18-1 井鹽間3 268.5~3 318.0 m 井段泥頁巖見到氣測異常,試油日產(chǎn)油約420 m3,證實東濮凹陷發(fā)育泥頁巖油藏;2011年,文古4 井鉆至沙河街組沙三中3 鹽間3 403.00~3 423.72 m 槽面見油花,放噴4 h 噴出原油約80 m3。前期雖然認識到泥頁巖油氣的存在,但受傳統(tǒng)觀念束縛,對頁巖油氣尚未開展系統(tǒng)研究,頁巖油氣富集條件、 機理及有利目標等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的認識。本文立足于東濮凹陷的勘探實踐,結合有利巖相和儲集特征以及可壓性評價,劃分出頁巖油氣有利區(qū)帶和優(yōu)選目標,研究對于拓展東濮凹陷油氣勘探新領域,實現(xiàn)油氣穩(wěn)產(chǎn)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東濮凹陷位于渤海灣盆地西南端,整個盆地呈北北東向展布,南寬北窄,面積約5 300 km2[6]。東濮凹陷以古—中生代地層為基底,以新生代地層為蓋層[7]。地層自下而上有古近系沙河街組沙四段、 沙三段、 沙二段、沙一段和東營組,新近系館陶組和明化鎮(zhèn)組及第四系平原組,總厚約4 800 m。沙河街組發(fā)育有數(shù)套鹽層或膏鹽層[8],其中沙三段又分為沙三上、中、下亞段。沙三上亞段厚350~450 m,巖性主要為灰、深灰色泥巖夾薄層粉砂巖;沙三中亞段厚500~750 m,下部以白色鹽巖、膏巖為主,上部基本為淺灰色粉砂巖、泥質粉砂巖;沙三下亞段厚度300~550 m,巖性為灰色泥巖夾粉砂巖。從頁巖油氣顯示來看,頁巖油氣主要分布在沙三中、下亞段,特別是沙三中的上部。
東濮凹陷發(fā)育多套泥頁巖,包括古近系沙一段、沙三段和沙四段湖相泥頁巖,主要巖性為棕褐色—灰黑色頁巖、灰—深灰色灰質、云質泥巖夾薄層褐色頁巖、深灰色—灰色含膏泥巖,具備頁巖油氣藏發(fā)育的物質基礎。
東濮凹陷沙三段泥頁巖分布廣泛,最厚處可以達到1 500 m,但富集資源(TOC≥2.0%)的厚度相對較薄,在60~80 m,其中,沙三下大部分在20~80 m,沙三中、上大部分在10~50 m;從平面上來看,富集資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區(qū)的濮衛(wèi)、 柳屯—海通集和前梨園洼陷(見圖1)。
圖1 東濮凹陷沙三中有利層段泥頁巖厚度
2.2.1 有機質豐度
東濮凹陷沙一段有機質豐度較高(TOC 平均1.25%),但成熟度偏低(Ro為0.5%~0.7%),處于未熟—低熟階段;沙四段有機質豐度偏低(TOC 平均0.85%),成熟度偏高,大部分埋深大于4 500 m;沙三段有機質豐度高,類型好,主要為Ⅱ1型和Ⅰ型,成熟度適中(Ro為0.7%~2.0%),是東濮凹陷主要的泥頁巖分布層系。
東濮凹陷沙三段泥頁巖有機質豐度變化大,高值多為泥頁巖標志層,巖性多為灰質泥頁巖,但單層厚度薄。其中,沙三上TOC 相對較低,沙三中、下有部分TOC 高,大部分在0.8%~3.0%,是東濮凹陷主要的泥頁巖TOC 高的層段(見圖2)。
2.2.2 有機質類型
東濮凹陷沙三段泥頁巖有機質類型主要為Ⅱ1和Ⅰ型,以生油為主。其中,沙三中有機質類型最好,其次為沙三下,均以Ⅱ1型和Ⅰ型為主,沙三上相對較差。
2.2.3 熱演化程度
富含有機質只是頁巖富含油氣的基礎,只有其中的有機質開始大量成油、成氣后,才有可能導致頁巖油氣的富集[9]。東濮凹陷生烴門限(Ro為0.5%)所對應的深度為2 450 m,生油巖埋深進入3 150 m 后即開始成熟,3 800 m 已進入生油高峰。東濮凹陷最重要的生油層位沙三段都已進入成熟階段,且Ro主要分布在0.7%~1.5%,頁巖處于生油窗內(nèi)。
圖2 東濮凹陷沙三段地化剖面
東濮凹陷泥頁巖發(fā)育的沉積相主要為深湖—半深湖亞相、水下分流間灣微相和前三角洲泥微相。深湖—半深湖亞相巖性以厚層灰質泥頁巖為主,構造活動強烈部位往往發(fā)育濁積砂體;前三角洲泥巖巖性以深灰色泥巖夾薄層粉砂巖為主;水下分流間灣泥巖厚度較小,巖性以粉砂質泥巖為主,相變快,往往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伴生。從沉積微相與烴源巖有機質豐度關系可以看出,TOC 高的泥頁巖主要分布在深湖—半深湖和前三角洲泥中(見圖3)。
東濮凹陷泥頁巖主要發(fā)育灰質泥巖相(塊狀、紋層狀)、塊狀粉砂質泥巖相、紋層狀膏質泥巖相。其中紋層狀灰質泥巖相在鏡下觀察熒光亮度中強(見圖4),層狀藻類等富集,是“甜點”發(fā)育的主要巖相類型。紋層狀灰質泥巖相主要分布在前梨園、 濮衛(wèi)和柳屯—海通集等洼陷。
不同沉積微相巖相組合有明顯差異,深湖—半深湖體系以灰質泥巖巖相為主,三角洲體系則以塊狀粉砂質泥巖巖相為主。
圖3 濮6-33 井沉積微相與烴源巖有機質豐度關系
圖4 東濮凹陷紋層狀灰質泥巖巖相鏡下照片
2.4.1 儲集空間類型
東濮凹陷泥頁巖儲集空間類型有6 種,即粒間孔隙、石鹽溶蝕孔隙、伊利石溶蝕孔隙、微裂縫、晶間微縫和有機質孔(見圖5)。不同巖相儲集空間類型不同,其中,紋層狀灰質泥巖相微裂縫和溶蝕孔隙發(fā)育,亮晶膠結較泥晶膠結溶蝕孔隙發(fā)育,含油氣性好;塊狀灰質泥巖相溶蝕孔隙較紋層狀灰質泥巖相少,含油氣性差;塊狀粉砂質泥巖相晶間和粒間孔隙發(fā)育,近源堆積的粉砂質泥巖(長石)次生溶蝕孔隙發(fā)育;紋層狀膏質泥巖相主要發(fā)育晶間孔隙,孔隙多被充填,含油氣性差。微裂縫和溶蝕孔隙是東濮凹陷泥頁巖的主要空間類型,約占總孔隙的45%,有機質孔較少,不足5%,可能跟熱演化程度不高有關。
圖5 東濮凹陷泥頁巖儲集空間類型
東濮凹陷沙三段泥頁巖孔隙度平均值為3.7%,主要分布于1.0%~5.0%;滲透率平均值為0.091 3×10-3μm2,主體分布于0.007 8×10-3~0.100 0×10-3μm2,部分大于1.0×10-3μm2,推測與泥頁巖裂縫發(fā)育有關。不同巖相之間物性不同,其中,紋層狀灰質泥巖相孔滲相對較高,塊狀和膏質泥巖相物性相對較差。
2.4.2 脆性礦物體積分數(shù)
脆性礦物體積分數(shù)的多少決定了泥頁巖的可壓裂性[10-12]。東濮凹陷脆性礦物體積分數(shù)較高,黏土礦物體積分數(shù)平均23.7%,碳酸鹽巖體積分數(shù)36.0%,硅質體積分數(shù)24.7%。在北美的Bakken,Niobrara 等已發(fā)現(xiàn)頁巖氣藏地區(qū),氣源巖全巖礦物組成一般以低黏土、高硅質礦物體積分數(shù)為特征[13-17],黏土礦物體積分數(shù)一般低于40%,硅質礦物體積分數(shù)在35%~75%。與北美地區(qū)頁巖油氣源巖相比,東濮凹陷泥頁巖黏土礦物體積分數(shù)相當,硅質礦物體積分數(shù)略低。
東濮凹陷鹽巖發(fā)育,純鹽巖累加厚度近2 000 m。膏鹽巖為特級蓋層,其極強的物性封閉能力阻止了游離相油氣向上逸散。另外,由于鹽的存在,良好的封閉環(huán)境導致異常高壓發(fā)育,東洼和西洼是2 個高壓發(fā)育中心,層位上,主要發(fā)育在沙三段,特別是中、下亞段。在東部的前梨園洼陷,發(fā)育的異常高壓帶壓力系數(shù)大于1.4,最高可達2.0;西部洼陷帶異常高壓主要分布在柳屯—海通集洼陷,壓力系數(shù)可以達到1.3~1.6[18-22]。由于異常高壓的存在,烴源巖容易產(chǎn)生微裂縫,特別是在強構造應力場下,流體壓力與應力耦合更容易產(chǎn)生裂縫;異常高壓同時也對頁巖內(nèi)部油氣具有較強的封蓋作用[23-26],形成自生自儲、封閉、高壓的鹽間泥頁巖油氣系統(tǒng)。
盧雙舫等[9]提出以可采性指數(shù)(Ir)評價頁巖油氣的可采性,主要是通過脆性礦物體積分數(shù)、泥頁巖層系厚度和埋深3 個指標進行評價:
式中:If為可壓裂性指數(shù);It為厚度指數(shù);Id為埋深指數(shù);Vc為黏土礦物體積分數(shù),%;h 為頁巖層系厚度,m;D 為頁巖埋深,m;Dm為工區(qū)的最大技術(或經(jīng)濟)可采埋深,m。
其中,脆性礦物體積分數(shù)越高,厚度越大,埋深越淺,則可采性指數(shù)越高。
運用可采性指數(shù)與有機質豐度、 成熟度等多因素進行疊合,對東濮凹陷泥頁巖有利目標區(qū)進行了預測,縱向上,沙三中4—5、沙三中8 及沙三下1—2 是最有利的勘探層位;平面上,濮衛(wèi)和柳屯—海通集洼陷是最有利的目標區(qū)。濮衛(wèi)、柳屯—海通集洼陷可采性指數(shù)普遍大于0.60,脆性礦物體積分數(shù)高,分布在50%~70%,可壓性好。單層頁巖厚度大,深度多數(shù)為2 000~3 500 m。其中,沙三中頁巖油有利目標區(qū)面積為151.2 km2,地質資源量約2 324.4×104t;沙三下頁巖油有利目標區(qū)面積為135.0 km2,地質資源量約1 286.9×104t。
根據(jù)巖性組合及油氣顯示狀況,探索濮衛(wèi)次洼沙三中8 頁巖油藏,取得初步成效。濮衛(wèi)次洼沙三中8 為灰質頁巖夾薄層粉砂巖,全區(qū)穩(wěn)定分布,厚度30~50 m,2012年3月部署實施衛(wèi)68-1HF 井,水平段長1 300 m,電測解釋油層710.1 m/8 層、 干層577.4 m/8層,平均日產(chǎn)油3 m3,預測有利含油范圍23 km2,儲量1 000×104t。
1)縱向上沙三中、下發(fā)育灰質泥頁巖,有機質豐度高(TOC 平均1.36%),是泥頁巖最富集的層系;平面上濮衛(wèi)次洼有機質豐度最高,其次為柳屯—海通集和前梨園洼陷。
2)泥頁巖最富集的沉積微相類型為深湖—半深湖相和前三角洲泥,紋層狀灰質泥巖相層狀藻類等富集,是“甜點”發(fā)育的主要巖相類型。
3)泥頁巖儲層以微裂縫和粒間孔隙為主,孔隙度平均值為3.7%,滲透率平均值為0.091 3×10-3μm2。脆性礦物體積分數(shù)大部分在40%~70%,易于壓裂。
4) 鹽巖和異常高壓利于泥頁巖的富集和保存,形成東濮凹陷獨特的自生自儲、封閉、高壓的鹽間泥頁巖油氣系統(tǒng)。
5)沙三中4—5、沙三中8 及沙三下1—2 是最有利的勘探層位,濮衛(wèi)和柳屯—海通集洼陷是最有利的目標區(qū)。
[1]Martineau D F.History of the New ark East field and the Barnett shale as a gas reservoir[J].AAPG Bulletin,1991,75(4):399-403.
[2]張金川,徐波,聶海寬,等.中國頁巖氣資源勘探潛力[J]天然氣工業(yè),2008,28(6):136-140.
[3]李新景,呂宗剛,董大忠,等.北美頁巖氣資源形成的地質條件[J].天然氣工業(yè),2009,29(5):27-32.
[4]李登華,李建中,王社教,等.頁巖氣藏形成條件分析[J].天然氣工業(yè),2009,29(5):22-26.
[5]陳祥,嚴永新,章新文,等.南襄盆地泌陽凹陷陸相頁巖氣形成條件研究[J].石油實驗地質,2011,33(2):27-32.
[6]陳發(fā)亮,陳業(yè)全,魏生祥.東濮凹陷鹽湖盆地油氣富集規(guī)律研究[J].鹽湖研究,2003,11(4):33-38.
[7]陳發(fā)亮,姜在興.東濮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組層序地層劃分及巖鹽成因探討[J].沉積學報,2000,18(3):384-388.
[8]朱家蔚,辛茂安,許化政.東濮凹陷油氣生成特征[C]//中原石油勘探局.東濮凹陷油氣生成地球化學特征[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1:1-48.
[9]盧雙舫,黃文彪,陳方文,等.頁巖油氣資源分級評價標準探討[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2,39(2):249-256.
[10]鄒才能,董大忠,王社教,等.中國頁巖氣形成機理、地質特征及資源潛力[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0,37(6):641-652.
[11]蔣裕強,董大忠,漆麟,等.頁巖氣儲層的基本特征及其評價[J].天然氣工業(yè),2010,30(10):7-12.
[12]蒲泊伶,包書景,王毅,等.頁巖氣成藏條件分析:以美國頁巖氣盆地為例[J].石油地質與工程,2008,22(3):32-39.
[13]Perry K,Lee J. Unconventional gas reservoirs:Tight gas,coal seams,and shales[R].Washington:National Petroleum Council,2007.
[14]Sonnenberg S A,Pramudito A.Petroleum geology of the giant Elm Coulee field,Williston Basin [J].AAPG Bulletin,2009,93(9):127-153.
[15]Gibson R I.Basement Tectonics and Hydrocarbon production in the Williston Basin:An interpretive overview [M].7th Internationl Williston Basin Symposium,Guidebook,1995:3-11.
[16]Pursell Q R,Creaney S,Kulla J B.A practical model for organic richness from porosity and resistivity Logs [J].AAPG Bulletin,1990,74(12):1777-1994.
[17]Mullen J,Lowry J C,Nwabuoku K C.Lessons learned developing the eagle ford shale [R ].Proceedings of Tight Gas Completions Conference.Texas,USA,2010.
[18]慕小水,何鋒,顧勤,等.東濮凹陷深層異常高壓對儲集層演化的影響[J].新疆石油地質,2009,30(6):667-669.
[19]趙習森,王偉峰,閆志軍,等.高壓異常高含鹽油藏形成條件研究[J].斷塊油氣田,2007,14(4):25-27.
[20]李穎莉,蔡進功.泥質烴源巖中蒙脫石伊利石化對頁巖氣賦存的影響[J].石油實驗地質,2014,36(3):352-358.
[21]李旭兵,陳綿琨,劉安,等.雪峰山西側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組頁巖氣成藏體系評價[J].石油實驗地質,2014,36(2):188-193.
[22]黃龍威,衛(wèi)擁軍,黃秋強.東濮凹陷胡狀集油田一臺階深層油氣藏形成條件分析[J].斷塊油氣田,2002,9(1):15-17.
[23]張光亞.南陽凹陷泥巖裂縫油氣藏特征及其形成機制初探[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1993,20(1):l8-25.
[24]李鉅源.東營利津洼陷沙四段頁巖含油氣量測定及可動油率分析與研究[J].石油實驗地質,2014,36(3):365-369.
[25]郭少斌,趙可英.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泥頁巖儲層含氣性影響因素及儲層評價[J].石油實驗地質,2014,36(6):678-683.
[26]楊鳴.超壓對油氣成藏的影響及其評價[J].斷塊油氣田,2007,1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