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做記者已經(jīng)快兩年了,在這兩年里,我在成長的同時,也時常在想,我們到底是為了什么去采訪,是為了反射真實的生活,還是只是為了工作,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種謀生手段,有的人追求的只是一份體面的職業(yè)。分歧在于內心。就像很多時候,我們要考慮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人?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事?我們要怎樣去做事?往往我們會很容易給出一個答案:做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墒菍嵺`我們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費一生的時光。
我一直為“新聞”兩個字激動。喜歡做一名記者,只因為對于記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嶄新的。每天一睜開眼,我就想著:哦,又是一天,一個未知的一天,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樣出門,找選題、想角度、做采訪、寫文章,這其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可能中斷、都有不可預料的情況出現(xiàn),我必須時時打起精神來應對、解決,也許辛苦就在這里,挑戰(zhàn)、誘惑也在這里。當一天結束時,我會對自己反思:還行,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訪完成了,我為報道找了一個很好的角度。我發(fā)現(xiàn):自己對苦難還會感動,對不平還會憤慨,對英雄還會敬佩。每天都會有新的挑戰(zhàn)出現(xiàn),每天出門都有無數(shù)的未知等著我,只有做一名記者,才會讓我永遠與麻木無關,永遠與年輕相伴。我希望當一切結束時,我也能對自己說:還行,我在記者這個行當里干得不錯,我寫過的幾篇報道至今還有人記起。在這個行當中,我也曾經(jīng)被朋友和同事們寄望去“開創(chuàng)大場面”,也曾因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們這般幸運,在一個風云際會的時代里成為“當下”的記錄者,成為“歷史”的見證人?
我也一直為“新聞”兩個字驕傲。喜歡做一名記者,只因為自己是個理想主義者。在這個媒體年代里,信息已變得觸手可及,我們已不再僅僅是信息的采集者,這早已不是我們的第一要責,我們都應該是理想主義者,有理想者,才能先行一步。在這個媒體年代里,地球村早已來到我們的身邊,我們關注著巴以沖突,談論著禽流感,比較著卡米拉與戴安娜的風度,卻常常忽視腳下的土地、身邊的民眾,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shù),只有借助于媒體的力量,才能將他們的聲音放大,用我們手中的話語權傳遞他們的聲音,是我們共同的理想。
我們是記者,顯然,我們不是作家、不是教師、不是評論家、更不是什么無冕之王……記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創(chuàng)作,不是教導讀者,不是對事物發(fā)表看法,我們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后成千上萬的讀者,替他們向選擇的對象發(fā)問,或是探查一件讀者感興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觀者的身份、平靜的心態(tài),客觀真實地寫出一份報道,回答讀者的困惑。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無數(shù)條岔(chà)路,這時已不存在天賦(fù)、能力或者運氣的差別,關鍵在于你的選擇。你選擇了什么,你就可能成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