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紀
任何時候抬頭都可看見雪峰
從海拔1300多米的加德滿都出發(fā),走出東邊的山口,公路就急轉(zhuǎn)直下,迅速降到海拔七八百米的河谷。之后,只要一直沿著科里索里河蜿蜒前進,就會抵達博克拉。
它的北部是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但南部卻沒有可以抵擋從印度洋席卷而來的雨云的屏障,所以這里屬于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降雨量格外豐沛,植被郁郁蔥蔥,城中生長著高大挺拔的榕樹,湖邊有大片以婆羅雙樹為主的熱帶森林。
許多年來,小城一直“隱藏”在終年積雪的安納普爾納群山下,離海拔8091米的安納普爾納一峰僅幾十公里。但是,在如此短的距離中,海拔居然從800多米一直上升到了8000多米,形成了立體的垂直自然帶:從郁郁蔥蔥的闊葉森林、針葉森林,到灌木叢、高山草甸……換句話說,在博克拉幾十公里的范圍里,人們可以看到平原地區(qū)跨越南北幾千公里的不同植被類型。
在這些自然帶中,動物資源相當豐富,多種珍稀動物都能在這里找到,例如雪豹、麝香鹿、藏綿羊、棕尾虹雉和角雉等。在山區(qū)徒步時,如果運氣夠好,你就能和它們來個“親密接觸”。費瓦湖是尼泊爾鳥類的聚集地之一,共計有260余種鳥類在此棲息。清晨在湖邊漫步,人們還常常能夠看到上千只白鷺成群結隊外出覓食的壯觀景象。
博克拉最動人心魄的奇麗景觀,就是那些終年白雪皚皚的雪山。因為這座城市沒有特別高大的建筑,所以在博克拉市區(qū)的每一個角落,只需抬頭,都可以看到壯美的雪山,哪怕是在氣溫高達40℃的盛夏。由于距離和角度的關系,海拔6993米的魚尾峰在群山之中尤為突出,它的尖角挺拔俏麗,被尼泊爾用來作為旅游的標志。在魚尾峰兩側(cè)的藍天之下,還矗立著多座海拔7000米和一座超過8000米的高峰。
在歷史上,博克拉曾是西藏和印度之間的重要貿(mào)易通道。一直以來,這里都是尼瓦人和古倫人的居住地,他們以農(nóng)業(yè)和畜牧業(yè)為生,現(xiàn)代化的進程極其緩慢。1970年,這里通了公路,吸引來大量的旅行者,博克拉也因此聲名大噪,很快出現(xiàn)了上百家賓館、商鋪、酒吧、餐館。秀麗的風景、悠閑的生活節(jié)奏和極具特色的民俗風情,對每個游客都有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柔美費瓦湖
費瓦湖(Phewa Tal),這個聽著就很美的名字張弛有度地詮釋了它的似水柔情。它是博克拉的象征,也是尼泊爾的皇家度假勝地。不但游人喜歡,尼泊爾本國人也同樣鐘愛。清晨未醒的群山在迷離的藍色中朦朧著,湖面懸浮著似有若無的迷霧。遠近之間,心情隨之起伏飄忽。此時來上一杯奶茶,在湖邊酒店精心打理的花園中,伴著鳥兒們空靈的和鳴,靜待費瓦湖嬌羞地醒來,絕對是件浪漫的事情。
待到云開霧散,費瓦湖燦爛的面容在陽光下盡現(xiàn)。此刻不禁叫出聲來:“好美!”費瓦湖像一面巨大的鏡子,美麗清秀的魚尾峰倒影在來往的船只中泛起漣漪。令人敬畏的白莽雪山和水天一色的翡翠色湖泊,靈氣四溢。岸邊婦人們明艷的紗麗在晨風中輕舞。
柔和的陽光靜靜地灑在湖中的幾艘小船上,我看得心里癢癢,趕忙向費瓦湖租船的地方一路小跑過去。10分鐘后,船夫搖起擼子,我微微一斜向后靠著船身,看著遠方的魚尾峰被白雪覆蓋著的尖頂,心里舒服極了。這還不夠過癮,我又將手放入清涼透亮的湖水里,看著漸漸遠去的一波波漣漪,心里無比平靜,只覺得徹底遠離了塵囂,過上了神仙一樣的日子。
過了一會,船夫指著不遠處的湖心小島用不太熟練的英文告訴我,那里有一座全博克拉最著名的印度教寺廟,名為瓦拉西,已經(jīng)有300多年的歷史,這個靈驗的姻緣廟迎來了絡繹不絕的朝拜者。走近,發(fā)現(xiàn)這座印度教神廟并不大,供奉著巴拉希女神,來此朝拜必須行船而至。不只姻緣,也可祈求友情常在,家人平安。如果你不喜歡中午的艷陽高照,如果你習慣午休,沒關系,可以和湖中避暑的水牛一樣只管盡情地睡去?;蛘咴谝篮ǖ牟宛^品味一頓豐盛地道的美食,聽店老板講一講他的故事……你完全不需要步履匆匆,美好的時光可以用來發(fā)呆,享受慵懶在這里也可以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閑逛舊城
離開湖濱區(qū),進入古老的舊城區(qū),你才能真正體驗到原汁原味的當?shù)厝松睢@铣菂^(qū)的建筑大多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遍布大量性愛圖案的古老神廟,用花磚、雕窗和屋頂上的鮮花、藤蘿裝飾的小樓,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獨特手工藝品的破舊交易市場……即使是一頭在街上漫步的牛,都可以引來游人駐足觀看。牛是尼泊爾的國獸,尼泊爾人不吃牛肉,并且對牛非常尊敬,把牛奉若神明。因此,街上常常可以看到幾頭牛在悠閑地漫步,身后的汽車堵了一大串,但沒有人鳴笛,也沒有人超車,大家都在默默地等著牛群的離開。
尼泊爾是一個宗教氣氛濃厚的國家,大大小小的寺廟似乎是每個城市不可缺少的標志。在費瓦湖南岸的山丘頂上,矗立著一座白色的鐘形塔。這座塔是日本佛教僧侶修建的“世界和平塔”,意義有兩個:一是為了記住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帶來的災難;二是為了傳播佛教與世無爭的哲學。在塔身的四面墻壁上,塑有佛祖釋迦牟尼人生四個階段的雕像;而正對白塔的下方,則是一尊尼泊爾國王雙手合十正在禱告的塑像。
我本是個生性懶散、隨意的人,博克拉慢吞吞的氣場與我十分合拍,從安納普爾納環(huán)線徒步回來,只想什么也不干,就賴在湖邊的小館子里看書、看湖、看雪山。這么閑散地過了三天后,第四天下午在一個小館子吃飯時,突然注意到隔壁桌的一眾男女興致勃勃地在說著什么,隱隱傳來“天堂”、“仙境”、“不可思議”、“帥呆了”之類的詞語,我不由自主地豎起耳朵偷聽,發(fā)覺他們在討論著剛從山頂乘滑翔傘下來的經(jīng)歷。一般而言,美國人說話都比較夸張,但聽見其中有幾個歐洲口音的人也紛紛表示極其難忘時,我終于忍不住上去“套磁”。這一“套”不要緊,我索性結了賬,合上書,找滑翔傘代理去了。
沖上云端
聽聞世界上有三大滑翔傘圣地,—個在墨西哥阿卡普爾科,另一個位于瑞士阿爾卑斯山勃朗峰,第三個就是博克拉。剛來時泛舟于費瓦湖內(nèi),仰望著魚尾峰,還覺得它高不可攀,如今再過幾十分鐘,我就能在空中俯視費瓦湖,“平視”安納普爾納山脈,這叫我怎么能不激動!
吉普車載著我們和傘包駛向了海拔1592米的Sarangkot的出發(fā)點,我們計劃在空中滑翔30分鐘,在海拔872米的費瓦湖岸著陸。我挑了一個相貌極佳、名叫Marc的西班牙教練,他說我很幸運,當天的上升氣流很明顯,風力適中,天氣十分適合飛行。Marc仔細地說了一些注意事項,正說著,我看到一個乘滑翔傘的女孩半坐著離開山崖,直直地向斜前方的灌木叢沖了過去,多虧她身后的教練調(diào)教方向,才順利脫險并向上飛去。Marc把傘擺正放在我們身后的地面上,然后又細心地將所有安全帶為我系好?!扒f別像剛才那妹子一樣坐著,一定要往前跑!”隨著他一聲令下,我們一起沖向了山崖。
還沒等我反應過來,耳邊已全是呼呼的風聲。一只麻鷹悠閑地從我們身旁飛過,而此時我和它一樣翱翔在空中,博克拉的層層梯田在我腳下,盡收眼底。在空中的感覺是如此自由,下邊時而是高山叢林,時而是如畫的費瓦湖,我興奮地尖叫著,教練估計也看出我沒有絲毫害怕的意思,索性開始玩起花樣,滑翔傘一會兒急速旋滑升降,一會兒自由下落。這時我才真正理解了咖啡館那幫人激動不已的心情。
這時,你可以盡情地去呼喊,去釋放。城市在你腳下,讓身邊的鳥兒們?yōu)槟銓Ш?。雪山、湖泊、村莊、梯田,甚至是盤旋的老鷹,360度的全景博克拉盡在眼中。踏足云端的喜悅會沖破那點點的恐懼感,縷縷清風卻讓人神閑氣定,似乎在對你耳語著天上世界的種種靜美與脫俗。天邊那些忽高忽低滑翔的傘頂,一彎彎靚麗的色彩就像是體驗者不同的神奇感受,而相同的卻是都只想讓這一刻凝固成永恒??罩新降母杏X真好,能在眾神山的注視中飛翔更是幸福的。就如同博克拉幸運的被呵護在喜馬拉雅山脈的懷抱中。戀之風景,本就如此!
當我們沿著湖畔緩緩斜落到地面后,我遺憾地說還沒在空中轉(zhuǎn)夠,教練哈哈大笑:“你這丫頭定是小時候蕩得一手好秋千!”
少女的“婚禮”
博克拉是背包客的天堂,它是那樣寧靜,陽光是那么和煦,老牛懶懶地躺在路邊任憑陽光的沐浴,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炊煙和咖喱味,這是尼泊爾人烹飪時必須的添加調(diào)料。
從天上俯瞰博克拉時,它像一個隱士,寧靜又淡然。而當你走近時,卻發(fā)現(xiàn)原來它也有自己的精彩與特別。在博克拉,很大一部分民眾是尼瓦爾族人,作為尼泊爾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他們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非常獨特的婚嫁習俗。
當我第一次聽說這里的女孩必須結婚兩次時,覺得無比稀奇。原來,在尼泊爾的傳統(tǒng)婚禮儀式中,有一種十分獨特的風俗,即“貝爾果婚禮”。尼瓦爾族的女孩在青春期結束前必須舉辦一次少女婚禮,而其結婚的對象卻不是同樣歲數(shù)的男孩,而是一種當?shù)厥制毡榈乃悹柟?。在當?shù)仫L俗中,一個女孩只有舉辦了貝爾果婚禮,將來才能有真正的成人婚禮。別看只是和一粒水果結婚,婚禮的儀式也十分隆重,絲毫不遜于正式婚禮。待這少女婚禮完畢后,女孩的父母還要將“新郎”貝爾果用一塊紅布包起收好,小心珍藏。其意在于祝愿女孩可與未來夫君舉案齊眉,白頭到老。
而后,在女孩的月經(jīng)初潮時,還要再舉行一次“窯居”儀式。顧名思義,屆時女孩將被關進一間任何光線都無法照入的黑屋內(nèi),并住滿11天,所有飲食皆由家中年長的女性傳送,期間任何外人不得與她見面,尤其是不能被男子看見。到了第12天,女孩必須在太陽升起以前沐浴,再將身上涂滿香膏,蒙上雙眼后被帶到樓頂?shù)钠脚_上。待太陽初升時,把眼罩解開,她將禮拜太陽,以示自身潔凈。尼瓦爾人相信經(jīng)過11天在黑屋內(nèi)的凈化以后,她就變成了成年女子,已做好迎接正式婚禮的準備了。
顯然,我無法見證一個尼泊爾女孩的兩次婚禮,但幸運的是之前在老城認識的當?shù)嘏笥袽anish邀請我去參加他未來嫂子的“第二次婚禮”。我興高采烈地跟著一隊人浩浩蕩蕩地跑到市郊外山地邊的一道矮墻旁,里面鼓樂齊鳴,聽著很熱鬧。我對著站在門口的兩位老人雙手合十問好,他們笑著點點頭,跟我行了握手禮后,才指著里面請我進去。
我跟著Manish越過門前吹吹打打的一眾樂手向內(nèi)走去,只見不遠處那對新人坐在一起,新郎看著意氣風發(fā),新娘頭披紅色薄紗麗,看上去略顯憂郁。不斷有人走到新人面前,用紅色的糯米涂抹在二人的額頭上,祝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意恩愛。這時一位年長的婦人端著一個銅盆向新人走來。我看著老人將新娘畫滿海娜花的腳丫放進水中并給她洗腳。嘴巴不聽使喚地張大開來,Manish見狀笑著給我解釋道:這婦人是他的媽媽,給新人洗腳是尼瓦爾族的傳統(tǒng),由雙方父母及其他長輩為新人洗手洗腳以示祝福。老人給新娘洗完腳后,從懷中掏出一對銀制的腳環(huán)給新娘戴好。之后,其他幾位老人同時登場,一雙雙手同時伸向新娘的腳丫,再給新郎新娘都行完洗腳禮后,眾人又將放在一旁的紅色糯米灑入火堆中,我猜想大概也是祝福新人吉祥如意吧。
在博克拉,我見識了秘境之美,除此之外,這塊土地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令我大開眼界。我常常忍不住想,博克拉的伊甸園氣質(zhì)是天生的吧?